摘要:近日,古装剧《赴山海》因女二号演员李凯馨的辱华言论陷入舆论风暴。据多方爆料,李凯馨私下录音中称“大部分中国人是傻X”“来华只为赚钱”,相关录音由前助理公开后迅速引发众怒。尽管录音真实性尚未经官方调查,但事件已从娱乐八卦上升至民族情感与文化立场的争议。
近日,古装剧《赴山海》因女二号演员李凯馨的辱华言论陷入舆论风暴。据多方爆料,李凯馨私下录音中称“大部分中国人是傻X”“来华只为赚钱”,相关录音由前助理公开后迅速引发众怒。尽管录音真实性尚未经官方调查,但事件已从娱乐八卦上升至民族情感与文化立场的争议。
5月10日,人民日报官博删除所有与《赴山海》相关的宣传内容,央视、新华社等官媒同步跟进。这一动作被视为官方对争议剧集的“切割”,释放出严控文艺作品底线的明确信号。
李凯馨事件并非孤例。近年来,从张哲瀚到赵薇,内娱多次因艺人失德、辱华等问题引发行业震荡。此次事件中,网友质疑剧组“选角不审慎”,李凯馨虽为新加坡籍,却长期在国内发展,戏份甚至超过女主古力娜扎,被指“资本强捧”。
更令人愤怒的是,李凯馨过往争议不断:2023年用“Lunar New Year”模糊春节文化属性,学生时代被曝校园霸凌(虽未有确凿证据),与霍建华合照举止越界等。这些行为叠加,让公众对艺人“双面人”做派的容忍度降至冰点。
事件对《赴山海》剧组造成重创。该剧投资超3亿,李凯馨戏份贯穿主线,AI换脸成本高昂,删减则导致剧情“支离破碎”。成毅、娜扎等主演无辜受累,粉丝痛心呼吁“别让好演员背锅”。
舆论场中,网友分为两派:一方支持封杀劣迹艺人,认为“民族尊严不容践踏”;另一方则呼吁理性,强调“证据未明前不应连坐”。但无论如何,事件暴露出行业对艺人背景调查的疏漏,以及资本追逐流量忽视品德的顽疾。
目前,李凯馨方仍未公开回应,合作品牌资生堂珊珂等已下架宣传物料。剧集播出前景渺茫,可能面临三种结局:彻底雪藏、AI换脸或删减上线。但无论哪种选择,制作方都将承受巨额损失。
官方此次“快刀斩乱麻”的举措,传递出对文艺作品社会责任的重视。正如网友所言:“中国市场欢迎真诚的外籍艺人,但绝不容忍吃饭砸锅的双面人”。
李凯馨事件再次为娱乐圈敲响警钟:艺人一言一行皆关乎公众信任,资本与流量不能凌驾于民族情感之上。唯有建立更严格的艺人背景审查机制,强化行业自律,才能避免类似风波重演。正如人民日报曾强调:“文艺工作者要心怀国之大者,守住底线,方能行稳致远”。
来源:榆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