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元始天尊下凡当霸总咯!”73岁的唐国强,梳着大背头,穿着高定西装出现在竖屏短剧里,抖音评论区一下子就炸了锅。那个在《三国演义》里羽扇纶巾的诸葛亮,《雍正王朝》里威严霸气的雍正帝,如今居然在短剧《叶总不好惹》里摔文件、放狠话,一句“天凉了,该让王氏集团破产了”
“元始天尊下凡当霸总咯!”73岁的唐国强,梳着大背头,穿着高定西装出现在竖屏短剧里,抖音评论区一下子就炸了锅。那个在《三国演义》里羽扇纶巾的诸葛亮,《雍正王朝》里威严霸气的雍正帝,如今居然在短剧《叶总不好惹》里摔文件、放狠话,一句“天凉了,该让王氏集团破产了”,直接成了年轻人疯狂截屏的表情包素材。
流量洪水里,老戏骨的无奈自救
在横店的某个短剧拍摄现场,唐国强趁着补妆的空隙和导演较上了真:“这枪战戏里换弹夹的动作太假了,当年我们拍《大决战》……”话还没说完,执行制片就打断了他:“唐老师,咱们这剧72小时得拍40集呢!”老艺术家攥着剧本的手紧了又紧,最后也只能默默坐回监视器前。这可不是虚构的情节,而是真实发生在《叶总不好惹》拍摄现场的花絮。
从当年拍《雍正王朝》时,每场戏都能磨上三天,到现在一天要拍18个小时,唐国强的转型轨迹,活生生撕开了影视行业的残酷现实。2024年,短剧市场规模狂飙到500亿,可传统历史剧的投资额却暴跌了60%。有平台制片人私下吐槽:“现在古装大剧招商会上,品牌方一听到集数超过30集,眉头都能拧成麻花。”
演技派,被困在算法的牢笼里
“三秒抓不住眼球,那就完犊子!”在综艺《这是我的西游》后台,唐国强对着镜头痛心疾首。他参演的商战短剧里,满是“车祸失忆”“豪门私生子”这样狗血的桥段,和他精心设计的微表情一对比,荒诞感十足。有网友“追剧课代表”统计过,唐国强在《叶总不好惹》里,平均每47秒就得完成“震怒-沉思-邪笑”的情绪三连击,弹幕上却满是“叶总皱眉帅哭我”。
更讽刺的是,当老艺术家想给角色注入点深度时,资本早就画好了条条框框。有一场父子对峙的戏,唐国强建议加点传统父子间那种微妙的隔阂,结果编剧以“节奏太慢”为由给删改了。播出的时候,这段戏被剪成15秒的快剪,配上“前方高能”的炸裂花字,单集点赞量居然破了百万。
观众态度两极分化,撕裂又真实
在B站的二创区,年轻人把唐国强的霸总片段混剪进《西游记》,“玉皇大帝转世当CEO”的魔幻视频播放量超过了800万。00后观众小鹿兴奋地说:“看唐老师用雍正的眼神开股东大会,简直打破次元壁,太爽了!”
可老戏迷们却在贴吧里叹息:“宁可看他演一百遍诸葛亮,也不想看这种速食表演。”这种撕裂在数据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唐国强短剧的受众里,25岁以下的占78%,但留存率只有31%——大多数人看完高能片段就划走了,留下的评论都是“演技在线,剧本稀碎”。
行业,正陷入慢性自杀的困境
有影视公司策划总监透露,现在平台方选角专盯着老戏骨:“像唐国强这样的,往那一站,演技有保障,情怀分也拿到了,哪怕剧本再烂,也有基本盘。”可这种把老戏骨当“工具人”的消耗,正在摧毁创作生态。横店群演小李说,现在剧组连完整剧本都不给老演员,“反正后期全靠剪辑师拼贴爆点”。
更让人警惕的是,审丑文化正在侵蚀。在某档演技综艺里,节目组故意安排唐国强点评小鲜肉的“AI式表演”,还把他面露难色的表情做成“地铁老人看手机”的表情包,单日下载量超过20万次。老艺术家严肃的艺术探讨,就这么沦为了短视频的鬼畜素材。
当唐国强在《战地传奇》片场,对着刘劲、王伍福等老搭档苦笑“咱们这把老骨头也算赶上新潮流了”,镜头外的场记悄悄按下了快门。这张照片后来被网友配上字幕:“影视圈最后的倔强”,转评赞瞬间破了10万+。
知乎上有个高赞评论说得好:“我们看着老戏骨在短剧里疯狂输出,笑着笑着,就为整个行业哭了。”当表演艺术家都不得不向流量算法低头,当72小时拍40集成了行业标配,这场看似热闹的跨界狂欢,可不就是整个影视生态的悲情注脚吗?
来源:翠姐.生活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