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古诗词或将死于“孔乙己”们的手里》,虽然仍有大批的古诗词爱好者在那里“抱团取暖”,但作为一种不再普及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大家用来怡情一下也就罢了。要回到彼时的盛世,无异于痴人说梦。
多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古诗词或将死于“孔乙己”们的手里》,虽然仍有大批的古诗词爱好者在那里“抱团取暖”,但作为一种不再普及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大家用来怡情一下也就罢了。要回到彼时的盛世,无异于痴人说梦。
如今在头条上以“诗人”自居的各种“奇葩”,和跳梁小丑没什么两样。而我认可的、在头条上写古体诗词水平高的没有人这么自称的,相当一部分人都在客客气气地互相交流,本就是场“文字游戏”,又何必自命清高呢?
很多人都把古诗词捧到了一种莫名其妙的高度,动不动就“诗以言情,歌以咏志”。问题在于“诗”不过是种文体而已,古代“淫诗艳词”多了去了,水平一般的诗也多如牛毛。比如下面这首汉乐府的《江南》,前面三句也还罢了,后面这四句就是“骗稿费”的水平了:
所以任何对古诗词的自作多情式的“赏析”,都是一种胡乱吹捧和自我意淫。都犯了传统文化中三大的痼疾之一:厚古薄今。
叶嘉莹去世的消息上了新闻之后,我曾经作如下的评论:
不过网络上对她的评价就两极分化了,基于他们多半是“屁股指挥大脑”的观点,而且缺乏逻辑思辨。让我觉得有必要给两方都上上课!
关于叶嘉莹的成就和贡献要分三方面来讲:一、作为古诗词专业教授的的讲解水平;二、她个人的诗词创作水平;三、她的捐赠。
项立刚贬低叶嘉莹,郭松民不知她是谁。虽然我对这两个没文化、低素质的左棍向来是不屑的,但我同样也不知叶嘉莹是谁。不过名气对我而言,绝对不是验证某人真实水平如何的参考指标。
前面我之所以分成三个方面,就是为了给只会用屁股指挥大脑的喷子和脑残粉们上逻辑课的:从叶嘉莹的履历(中国台湾—加拿大—中国大陆)去贬低她的学术水平是荒谬的;同样的,说她创作的古诗词好,捐款给公共事业伟大,不能证明她的学术水平就一定高。
仅就我在网上能看到的信息,叶嘉莹自己的原创诗词写得是相当不错的,完全无愧于她一辈子对古诗词的热爱和钻研。至少吊打头条平台一干以“诗人”作为标签的货色。
至于她对古诗词的解读,我至今没有看到她有什么别具一格的解读。她对《锦瑟》的解读视频我看了,花了大把时间讲“瑟”这种乐器,然后就按历代学者的思路照本宣科,按套路去寻典。我非常期待对她学术水平赞誉有加的人能提供她讲解得特别棒的,有独特视角的诗词给我看看。
我不清楚她的影响力究竟如何,但我实在是奇怪,为什么这么多年来,各路诗词专家们愣是没看出来中小学生的语文教材里面这么多诗词释义的错误。非要等到“半路出家”的我,在教汉字课之后,应家长们的要求开了《诗词趣读与写作》课时才发现?为此,我还顺带编了本《诗词误读知多少》。
所以在没有精准理解古代诗词的真实意思之前,那种读后感级别的赏析能有多大价值?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更何况要论“读后感”,我同样游刃有余。叶嘉莹固然在读后感赏析的层面可能还高出诗词大会上那几位,虽然她这“一辈子”的研究在研究数量上必定远超于我(毕竟我也精力有限,古诗词只不过是我研究的一部分内容罢了),但包括她在内的诸多专业学者在精准解读层面,与我是有级差的。
如果叶嘉莹的脑残粉觉得我在“攻击她”,不如说我在攻击所有的“诗词专业研究学者”。所谓的“级差”从何而来呢?就是在“文理逻辑”的分析能力上,我对这些人是“降维打击”。我说过自己是用理据服人的,任何人对我“诗词误读知多少”系列文章里面的内容有异议的,尽管用理据来反驳我。当然我更希望你在读了我那些文章后,有顿悟的感觉。
来源:抒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