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浪姐1》到《浪姐6》,我学到的5件事!

天堂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5-10 21:12 2

摘要:从《浪姐1》到《浪姐6》(即《乘风2025》),节目组会在每一季最开始,给出一个总的目标,然后在每一次公演前,再给出阶段性的目标。

1、不管做什么,都要有个目标和目标分解!

从《浪姐1》到《浪姐6》(即《乘风2025》),节目组会在每一季最开始,给出一个总的目标,然后在每一次公演前,再给出阶段性的目标。

接下来,姐姐们团队内部再进行共识:团队的目标是什么,要怎么做才能达成这个目标。

这里的目标是层层分解下来的,节目组有节目组的目标,姐姐团队有姐姐团队的目标,还有姐姐个人,她也有自己要达成的目标。

不要小看这一个一个的目标,没有它们,就没有做事的方向和指引,有力都不知道往哪里使劲。

尤其生活和工作中,涉及到和很多人的共同协作,单靠自觉、自律是非常难的。

只有当大家有了共同的目标,以终为始做规划,才能知道要去哪里,怎么做才能去到。

接下来,再层层分解到个人,分解到每月、每周,甚至是每天、每小时等等。

知道团队要干什么,自己要干什么,这个月、这周、今天要干什么,才能保证上下同欲、步步协作,不断靠近目标。

此外,在“浪姐”的节目中,常常会有节目组和导师对姐姐们进行晋级目标的提醒。

这一步很小,但非常重要!

因为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因为走得太远,或者被眼前琐事缠身,而忘记了自己是为了什么出发。

这时候很容易出现行动偏离,做出和目标相背离的事,如果没有再一次的目标提醒和确认,就会越做越错,离目标越来越远。

为了达到提醒的效果,日常生活中,可以尝试把拆解后的目标,写在便利贴或者手机备忘录里,每天看一看,今天要完成的目标是什么,然后每周或者每月进行目标复盘,及时优化调整,提高目标达成率。

侯佩岑团队

2、不自我设限,干就完了!

从《浪姐1》到《浪姐6》,每一季的姐姐们都来自不同的年龄层,《浪姐6》更是迎来了史上最年长的姐姐——叶童,62岁。

60后、70后、80后、90后,横跨4个年龄段,最终组成的团队也是各个年龄段都有,她们面对的挑战,也是各式各样的:

从来没有唱跳过的姐姐,需要完成唱跳的歌曲,比如第一季的张雨绮、宁静,这一季的叶童姐姐;

酷飒的姐姐,需要完成和她们风格完全不同的歌曲,比如大女主本女的邓萃雯姐姐唱小甜歌《爱的就是你》,酷酷的Vava唱超级婉转妩媚的《风月》;

需要同时兼顾多项工作,比如同时参与两个舞台,除了浪姐的舞台工作,还有其他通告要完成;

还有一些高空杂技、乐器演奏……

这些对“浪姐”的姐姐们来说,都是需要突破自我的挑战,而且随着节目后期竞争越来越激烈,姐姐们面对的挑战不断升级,遇到的问题也一次更比一次难。

这时候,不仅是对体力和耐力的考验,更是对精神内核的一种考验!

身体和精神,但凡有一个拖后腿,就会被这些困难压倒!

姐姐们很多都是在其他领域做出过成就的资深艺人,如果她们选择在擅长的领域尽职尽责地完成舞台,很多观众还是会看在以前情怀的面子上买单的。

但是,既然到了“浪姐”的舞台,尤其是在第一季已经打了样、树了“拼命三娘”标杆的情况下,作为观众,不免会对姐姐们有更多的期待,会更想看到姐姐们其他更多未知的、惊喜的一面。

又或者,是想从姐姐们的身上看到,如果自己到了姐姐们这个年龄,在不自我设限的情况下,能突破自我做到什么,能走多远,能成为什么样的自己。

从《浪姐1》到《浪姐6》,虽然每一季都会被吐槽不如第一季,但每一季,都有很多选择拥抱未知、勇敢接受挑战、突破自我极限的姐姐们。

是她们一次次扛起了“浪姐”这块招牌,在大风大浪中勇往直前、乘风破浪、勇立潮头!

第一季乘风破浪的姐姐

从一开始,在“浪姐”这个节目的舞台表演中,就没有定义说,什么年龄,该做什么样的事,或者什么样的人,该表演什么样的节目。

尤其是第一季《浪姐1》,那真是纯纯摸着石头过河,大家都是卯足了劲儿去做好每一个舞台,宁静姐姐甚至因为长时间练舞,都吃上速效救心丸了都没停下,硬生生从一个只想站桩唱歌的演员,变成了一个唱跳全能的狠人!

还有这一季的叶童姐姐,60多岁,同时完成《My Way》和《哀人(i)》两个唱跳舞台,真的让人震惊又佩服得不行!

在“浪姐”的舞台上,我看不到姐姐们的年纪,我只看到了一群对目标极其渴望,对自我极限极尽开发,并有着强悍执行力的女人们!

她们在过程中,那种时刻溢出屏幕的旺盛生命力,像是在对每一个屏幕前的观众说:想要什么,想做什么,不要自我设限,像我们一样,干就完了!

在她们身上,我看到了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不被定义的任何一种样子!

3、与人合作,只调整合作方式,不试图改变别人!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人情世故,就有矛盾冲突。

“浪姐”就是这样一片江湖!

30多位姐姐,她们身后就是30多个完全不同的系统世界,行事风格也不同,就像30多块形状各异的拼图,要在“浪姐”这块大拼图里彼此组合,完成团队拼图,那势必需要磨合,一磨合,势必就会有磕磕碰碰。

比如最近《浪姐6》的陈德容姐姐,从一公的《免我蹉跎苦》开始,她就把“以自我为中心”、“舒适区躺平”写在脸上,练习的时候,遇到困难就各种情绪上头,希望队友停下来哄她,把动作改简单将就她。

公演目标当前,队友王蓉以事情为先建议她先跟着大部队,把全部动作跟着学完,之后再来帮她一个一个抠动作。

王蓉的做法,是对事不对人,是想保证项目进度往前推,情绪、情感的事情可以先放一放。

但陈德容是一个需要被关注到情绪、情感的人,她本身对自己跳舞这件事是有认知的,没啥基础,学得慢、记得慢,但同时她又是一个非常高自尊非常敏感的人。

所以她一边跳不好、责怪自己、内耗自己、批判自己,自己跟自己斗争,另一边她的高自尊又不能接受自己拖了后腿,被人直接指出来,所以面对队友王蓉、黄英的建议和意见,她是一个防御的状态。

队友进不去陈德容的频道,陈德容也接受不了队友的频道,谁也不能改变谁,谁也不服谁。

结果就是,舞蹈练不齐,本可以大放异彩的《免我蹉跎苦》,最后呈现出好看的一阵一阵的效果,评分不高导致队友王蓉淘汰,王蓉唱跳实力那么强,真的好可惜啊。

陈德容团队

从舞台合作效果来说,陈德容确实没有做好分内工作,态度也不端正,很多网友带入自身处境,如果小组作业、公司项目、团队合作遇到这样的人,那真的是很糟心。

但问题就是,谁能保证自己一辈子不会遇到这样的人?真遇到了又该怎么办呢?

答案同样在《浪姐6》中,陈德容之后的新队长吴宣仪、侯佩岑给出了解题思路——与人合作,只调整合作方式,不试图改变别人!

经过之前的公演,吴宣仪、侯佩岑都知道了陈德容的唱跳实力和高自尊敏感的性格,为了最后的舞台呈现得更好,那么就一定要找到让陈德容能够融入的方式——给足情绪价值,给足情感陪伴和支持,把陈德容表演部分调整到接近她的舒适区,多多关注她的练习进度,做到了就使劲表扬,还没做到就使劲鼓励支持。

虽然听起来像哄小朋友,但对陈德容是有用的,《本草纲目》的舞台她终于努力了,但不多,专门为她量身打造的戏腔和舞蹈,就努力了40%吧,还是没有支棱起来,但好歹是动起来了。

到了侯佩岑组的《向云端》、《下一个天亮》,都是抒情歌,回到了陈德容姐姐的舒适区,这一次她终于80%支棱起来了。

侯佩岑团队

有的时候,你没有办法筛选合作伙伴,而你又知道对方有这样、那样的毛病,那么为了合作的顺利推进,在面对这个人的时候,就要先考虑Ta这些毛病,做好预案,同时用Ta能接受的方式跟Ta合作,这样推进起来更高效。

比如对方拖延,那么就把计划再前置,同时跟对方确认不同时间节点需要完成的事情,自己在这些节点跟对方确认的时候,也能及时给与支持,帮助计划顺利推进。

一个人是很难去改变另一个人的,毕竟连自己改变自己,都是非常非常困难的,所以与其试图改变别人适应自己,不如改变合作方式,调整到相同的频率,用彼此都能接受的方式,顺利完成这场合作。

王珞丹团队

4、出现问题时,比起指责甩锅、逃避糊弄,接受情绪+正向激励+直面问题是更有效的解决方法。

这一条同样来自于陈德容姐姐的案例,普通人可能没有她那么强的情绪对抗,但逻辑大同小异。

出现问题了,指责甩锅很容易让双方情绪对抗升级,爆发冲突,小事变大事;

逃避糊弄只会让问题越堆积越多,没得到重视的情绪也会不断压抑,直到有一天引爆。

出现问题了,有情绪是人之常情,毕竟谁也不想出问题,允许负面情绪的存在,哭一会儿、放空一会儿、找人倾诉都可以,但同时不要忘记用正向的话来鼓励:我可以、我能、我做得到!

在《浪姐6》中,一向能量满满的侯佩岑和综合优等生罗予彤,面对和实力超强的师姐的合作秀,也会因为自身实力弱于她人、练习达不到自己的要求而怀疑自己,产生内耗情绪,然后边内耗边练习,直到情绪爆发。

队友们这个时候都会给予安慰和支持,最重要的是,队友不断的正向激励会让她们暂时走出之前的情绪旋涡,看到自身优秀的地方:

比如侯佩岑声音甜美婉约,表情管理满分,这对《花田错》这首中国风的歌曲来说非常加分;罗予彤各方面都可以,但看不突出,但融在一起形成合力,在《我的地盘》这首快节奏的歌曲中是很有感染力的。

当她们拨开暂时的迷雾,看到自身的这些优势,会产生更多的自信心,同时也产生了直面困难、突破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不要小看这些激励的话,它们的积极作用是有科学根据支撑的。

它们不仅可以促进大脑释放多巴胺这种“快乐化学物质”,让人放松下来,平息恐惧和压力,同时还能改造神经通路,提升记忆能力和抗压能力,增强自信,提高执行力。

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原理就在这里。

当人处在有自信、有执行力的高能量状态时,更能直面问题与挑战,并做出更高效的决策。

如果日常生活中,没有队友来激励,那就自己激励自己,自给自足。

事实上,人有时候不只是要跟外界相处,也要跟自己相处,出现问题了,第一时间需要照顾到情绪跟激励的那个人,其实是自己,自己OK了,才会有能量给到外界。

5、变数多、有遗憾、不完美,是人生常态!

在“浪姐”的舞台中,经常会出现各式各样的状况:

选到不适合或者不那么喜欢的歌曲;

没有选到心仪的队友;

全力以赴后舞台分数不高;

在舞台上出现突发事故……

作为观众,看的时候内心也会有很多起伏:

就差一点点就完美了;为什么她们这么好,分数却比不过另一队;这个舞台有人失误好可惜啊……

但回顾姐姐们的来时路,又会觉得能够理解,因为她们确实已经全力以赴、全情投入,这个过程的意义,已经超过了最终的分数和结果了。

人生也像一个大大的舞台,每个人都是台上的演员,和“浪姐”的舞台不同,人生的舞台是没有彩排的现场直播,它的变数、遗憾、不完美,只会比“浪姐”的舞台多更多。

但是,只要自己尽力争取过、投入过、感受过、体验过,这一趟人生路,就没有白走。

因为至少,这一生,我认真活过,哪怕只是几个零星的片段!

就像她们在《My Way》里唱的:

谁的人生会永远顺遂

不必一步到位

就算不够完美

荆棘点缀

高墙包围

也无所谓

这世界因不完美才完整了人类

来源:迷象往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