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译宣布息影,是观众看腻了,还是他演不动了?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10 16:35 1

摘要:但偏偏在观众缘最好的时候,为蹭热度的山寨超市站台宣传,一秒击碎艺术家滤镜。

文 | 木然

编辑 | 三元

同样是演员,有人晚节不保,有人时刻警醒。

比如丁勇岱和张译。

前者凭借《人世间》等作品,终于成为资源最好的一批老戏骨。

但偏偏在观众缘最好的时候,为蹭热度的山寨超市站台宣传,一秒击碎艺术家滤镜。

后者二封华表奖影帝,却不是乘胜追击,而是因为集中上映的一批作品产生迷茫,让自己停下来回到人群中,调整状态,重新出发。

一个频繁曝光,啥活都接。

一个沉淀下来,思考如何做一名更好的演员。

格局,不要差的太多。

而相比于丁勇岱不珍惜羽毛的可惜,张译主动息影,暂时降低作品产出率,反而让人既佩服又好奇。

是观众看腻了,还是他演不动了?

一,疲惫的劳模,“正能量”标签束缚表演生命力

站在领奖台上的张译,给人的感受只有一个--

疲惫。

而这种疲惫,从23年就开始了。

张译和吴京在台上笑着比心,看似状态松弛,但台下面对合作数次的张艺谋导演,张译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先休息一段时间。

23年,张译集中上线了7部作品,其中包括《狂飙》,《他是谁》以及《满江红》,《三大队》等。

虽是大小荧幕双开花,热度直线上涨,但依然能够感受到,巨大的工作量,让劳模张译也生出疲惫感了。

生理上的累是一方面,心理上的累才是主因。

最初进入大家的视野,张译还没有被架到叔圈顶流的位置,他在影视剧里演配角,可以是《民工》里相亲时忐忑不安的腼腆男。

也可以是《士兵突击》里哭到失声,但也用哭戏封神的班长史今。

还可以是《追凶者也》中又奸又蠢的五星杀手。

彼时的张译,身上没有任何的标签,能演的角色更多,也能把这些角色演的鲜活真实,尽显能够令人共情的小人物底色。

但张译熬出头了,也开始演大男主了,出演的角色反而被困在了正能量的标签里。

《红海行动》里的军人,《万里归途》里的外交官,小荧幕中,《狂飙》,《他是谁》,《九部的检察官》中的公检法工作者形象。

正面人物,成为了打在张译身上的烙印。

受制于这样的角色设定,张译也很难再像过去一样,把人物演的搞笑可爱,因为不符合人物的形象。

于是关于张译的表情包,也都停留在了过往的角色上。

而这些能被观众做成表情包的表演,恰恰说明那时候的张译,是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的,可以直接表达观众的某一种情绪。

但如今,同质化角色形成的标签,已经束缚了他的表演生命力。

二,“邪气”消失,工业化创作压制创造力

现在的张译,演绎正面形象浑然天成,仿佛他本就是这样一个人。

但回看张译过去的作品,反而带着一股让人猜不透的邪气,永远猜不到一场戏他会是怎样的演法。

比如在《我的团长我的团里》。当逃兵的孟凡了被捆在树上,这么丢脸的时刻,他却挑衅式的唱戏腔。

被一把土打断了,你以为他会生气,会闭嘴,都没有。

张译抖着腿,软绵绵的靠在杆子上,眯着眼睛呲着大牙,贱兮兮的说“这土好,加点盐更好”。

再比如《追凶者也》中,那场被纳入北影教科书的吃戏,张译全程没有把那口米线吃到嘴里,但却加深了观众对人物状态的理解。

他一心寻找的人突然在他面前出现,从不经意的瞥了一眼,到没反应过来的回头确认,再到下意识的把滚烫的米线往嘴里塞。

放下米线,起身追人,一气呵成的表演,把五星杀手董小凤的饿、急、愚蠢全都演出来了。

张译的这种状态,放在今天被称为“活人感”

不像是刻意演出来的,更像是生活中可以见到的真人,每一个表情动作都是真感受的流露,没有加入技巧的设计。

而这一阶段的张译,在生活中的状态同样如此。

会搞怪的把导演的红裤衩挂在树上,还会跟剧组的演员嬉笑玩闹,接受采访,也是满面春风的状态。

但自从进入好人赛道后,即便再演负面形象,也变成了《满江红》的何立,表演痕迹更重,像是为了演而演。

工业化创作,往往会选择安全区的演员,张译无疑是不会出错的选择,但这种创作模式,也压制了张译作为一名演员的创造力。

演技被动固化,张译急需跳出来,重新回到生活中,寻找丢失的创造力。

三,隐藏维度成突围密码,暂停是为更清醒的前进

张译从作品集中上线的2023年,就已经决定息影,显然比观众更早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

在观众对他的情绪,还没到厌烦层面时,张译就已经自己烦自己了。

但这恰恰说明,张译是一个清醒,并且依然保有敏感度的演员。

当他发现自己过去演一个角色,会有大量的负面差评涌出,从角色上升到他本人时,张译同样心烦。

但这种不理性的侧面,也是对他的认可。

如今负面评价消失了,张译无法引起观众的愤怒了,他也充分意识到看似观众缘更好了,但也很难让角色触动大家的情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脱离了观众。

因此暂停不是逃避,而是为了更清醒的前进。

清楚自身问题所在,接下来就是如何解决问题了。

可以相信,张译的息影,只是身体上的休息,心理上的思考依然没有停下。

表面上看,这几年张译一直在用演员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但实际上在《狂飙》中,他还担任艺术总监。

比如用警戒线逼退高启强的那场戏,就是张译设计的,成为了剧中的经典镜头。

作为影视行业的从业者,张译还尝试过做编剧,如今看来只有导演这条路,还没有真正涉足过。

而演员转型当导演也并不稀奇,同样出演过《士兵突击》的陈思诚、王宝强,如今已经交出过可观的作品。

隐藏的多元维度,或许能够成为张译的突围密码。

如果是导演张译,也未尝不可。

来源:娱乐圈十三太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