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片上映首周,票房仅艰难收得6000万,与猫眼平台早前预测的2.4亿相差甚远,简直天壤之别。上映首日,凭借刘德华的强大号召力,影片排片占比超过30%,可到了次日,排片量就如断崖般下跌至15%。社交平台上,#刘德华新片难看#的话题热度一路飙升,阅读量轻松破亿。豆
曾
经,“刘德华”三个字就是票房的金字招牌,无数观众为了他走进影院,只为一睹天王风采。可谁能想到,在2023年,这位叱咤影坛四
十载的巨星,竟在新片遭遇了一场票房滑铁卢。
影片上映首周,票房仅艰难收得6000万,与猫眼平台早前预测的2.4亿相差甚远,简直天壤之别。上映首日,凭借刘德华的强大号召力,影片排片占比超过30%,可到了次日,排片量就如断崖般下跌至15%。社交平台上,#刘德华新片难看#的话题热度一路飙升,阅读量轻松破亿。豆瓣开分5.3,创下了刘德华近十年主演作品的最低纪录。曾经的票房神话,如今为何落得这般田地?
细细剖析,这部影片存在四大致命伤,直接导致情怀牌失效。首先是剧本问题。作为翻拍自韩国经典犯罪片的作品,它被观众吐槽连照搬都没学会精髓。原作中对人性挣扎的细腻刻画,在这部影片里被简化成了脸谱化的正邪对立。关键的反转桥段更是逻辑漏洞百出,在网上引发热议。有影评人犀利吐槽:“看着刘德华在审讯室念台词,每一秒都感觉编剧毫无灵感,大脑一片空白。”
导演方面,也成了影片的一大败笔。85后新锐导演首次执导商业大片,经验不足尽显。据说在拍摄现场,导演与刘德华多次因创作理念不同产生冲突。最终呈现在大银幕上,大量晃动的手持镜头让观众看得头晕目眩,高潮枪战戏的调度也混乱不堪,毫无大片质感。有业内人士透露,为了挽救影片质量,刘德华主动要求补拍文戏,可最终剪辑出来,只剩下生硬突兀的煽情片段。
影片在类型定位上也迷失了方向。制片方为了迎合春节档,强行加入20分钟爱情线,结果把好好的犯罪片节奏全打乱了。当刘德华饰演的硬汉刑警突然在凶案现场回忆起初恋,影院里响起了阵阵“退钱”声,这场面充满了荒诞感。网友们调侃:“本以为能看到像《无间道》那样的经典,没想到却像是《流星花园之刑警风云》,不伦不类。”
过度的营销也起到了反作用。宣发团队打出“刘德华第150部电影”的噱头,本想吸引观众,却遭到粉丝不满。粉丝们直言:“150部里有30部都是烂片,真当我们是任人收割的韭菜?”路演期间流出的“刘德华黑脸”视频,虽说后来被澄清是恶意剪辑,但也暴露出主创团队在宣传过程中的不自信。
这次票房失利,折射出的是流量时代对老牌明星价值的重新评估。猫眼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刘德华的票房号召力存在明显代际断层。40岁以上观众贡献了58%的票房,而25岁以下观众仅占17%。如今,易烊千玺等新生代演员主演的电影票房屡破20亿,63岁的刘德华正面临着残酷的“中年危机”。有院线经理直言:“在年轻观众眼里,刘德华更像是‘我爸的偶像’,吸引力远不如当红小生。”
再看看其他老牌明星,梁朝伟接拍《无名》大胆突破形象,周润发在《别叫我赌神》中直面老龄化议题,都收获了不错的反响。反观刘德华,近年接演的角色总是困在“帅惨警察/卧底/律师”的舒适圈里,难以给观众带来新鲜感。资深影迷呼吁:“华仔应该学学《拆弹专家2》里挑战残障角色的勇气,真正的巨星敢于展现自己的不完美,把最真实的一面呈现给观众。”
这场票房溃败,对刘德华来说或许不是终点,而是一个重新审视自己、寻求突破的契机,对整个华语影坛来说,也是一记警钟。如今的观众越来越注重影片质量,不再盲目为明星光环买单。刘德华需要的不是更多靠情怀堆砌的作品,而是真正能打动人心、反映时代的好故事。在电影这片江湖里,没有谁能永远躺在功劳簿上,唯有好作品才是立足的根本。
#你会为刘德华的情怀进影院吗?
#老一辈港星该如何转型?
# 快来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吧!
来源:岑花怀遣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