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岳旸,一个自称“社恐”的演员,却用一个个小角色,让观众记住了他的名字。
“我其实挺怕和人打交道的。”
说这话的人,是荧幕上那个让人恨得牙痒的“樊胜美哥哥”。
他是《伪装者》里八面玲珑的梁处长。
他也是《北上》里酸腐又深情的邵秉义。
岳旸,一个自称“社恐”的演员,却用一个个小角色,让观众记住了他的名字。
岳旸的微信朋友圈,一年更新不到三条。
剧组聚餐,他常缩在角落,话少得像个透明人。
可一旦开机,岳旸立刻变了一个人。
《伪装者》导演李雪说:“他往镜头前一站,梁仲春的油滑、算计全出来了,根本不用演。”
这种反差,像极了他的人生。
台上疯魔,台下沉默。
在山东省话剧院6年,岳旸演过疯子、汉奸、小市民。
但是谢幕后,他却连庆功宴都不爱去。
“黄金配角”的执念。
别人争主角,他却说,“小角色演好了,比主角更难忘。”
2025年,是岳旸忙碌,又充满希望的一年。
他携力作《北上》和《三叉戟2》、《似锦》强势归来,再次霸占荧屏。
《北上》中,岳旸饰演的邵秉义,是个满腹牢骚,还带着几分酸腐气的文化馆职员。
这个角色,并不讨喜。
但随着剧情的发展,“不讨喜”的人背后,是对家庭深沉的爱和牺牲。
岳旸用细腻入微的演技,把邵秉义的复杂性格,演得淋漓尽致。
而《三叉戟2》中,岳旸挑战了一个全新的角色。
他与陈建斌、董勇、郝平等实力派演员同台飙戏,演绎了警察面对新型诈骗,守护正义的感人故事。
岳旸剧中的表现,演绎出他作为演员的无限可能。
岳旸进入这个行当,和他的家庭有很大的关系。
1977年,他出生在山东淄博的一个京剧世家。
爷爷是名角,父母是剧团台柱子。
从小听着京剧长大的岳旸,并没有学习京剧。
他是家中独子,父母深知这行的辛苦,所以不希望他以此为业。
高中时期,岳旸的理想是当播音员。
然而,命运却和他开了个玩笑。
岳旸报考了山东艺术学院播音系,却因“嗓子不够亮”被调剂到表演系。
就这样,阴差阳错成为了演员。
大学毕业后,他进省话剧院,一待就是六年。
当时的月薪不足800元,工资低到“吃碗拉面都要算计”。
却磨出了扎实的台词功底。
2006年,29岁的岳旸还在话剧团跑龙套。
当年,导演孔笙正在拍《闯关东》。
某天,岳旸接到一个电话,“有个土匪角色,敢不敢试试?”
就这样,在台下出演了6年话剧的他,第一次接触荧屏。
“孔笙导演是我的伯乐,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我。”岳旸在采访中说。
《闯关东》的“潘老大”因此诞生。
零下30℃的黑龙江拍摄片场,岳旸主动要求光膀子挨打,冻到嘴唇发紫。
此后12年,他演了孔笙团队7部戏。
从《生死线》的汉奸,到《北平无战事》的特务,成了“反派专业户”。
岳旸凭借精湛的演技,扎实的台词功底,终于迎来人生的转机。
2015年,《伪装者》开播。
岳旸演的梁仲春,瘸腿、贪财、怕老婆,却意外成了全剧最讨喜的反派。
一个瘸腿的细节,他设计成“右腿僵直,左腿微曲”,连拄拐的姿势都参考了民国档案照片。
观众对他的评价,“看他贪污想骂人,看他宠老婆又想笑。”
这部剧,岳旸的名字终于被观众记住。
此前10年,他演了20多部戏,观众只记得角色。
岳旸还有个习惯,就是每接新角色,必去菜市场蹲半天。
出演《鬼吹灯》大金牙,他在潘家园泡了一周,观察古董贩子“搓手、眯眼”的小动作。
拍摄《北上》时,为表现文人矫情,他设计“扶眼镜必用中指”,被导演夸“酸到骨子里”。
“演员得像海绵。”他说,“吸饱了生活,才能挤出水来。”
2023年《似锦》开拍,岳旸打破“反派专业户”,第一次演父亲。
女儿出嫁时,宠父姜安诚憋到青筋暴起才落泪。
观众哭崩,“原来‘樊胜美哥哥’也能这么温柔!”
《大奉打更人》中,为增加喜剧效果,他给角色加“抠脚”“甩头”的滑稽动作,片场笑场十几次。
“演反派是技术,演普通人是修行。”他总结道。
2025年,《北上》开播。
弹幕飘过,“这老头谁演的?绝了!”
依旧有人记不住他的名字。
但或许正如岳旸微信签名写的,“戏比天大,人如芥子。”
这个“社恐”的配角,早已活成了自己的主角。
来源:步凡寻光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