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马续作《我叫赵甲第2》难出圈,看懂男频分账剧为什么没人做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5-08 21:14 2

摘要:曾经的黑马剧《我叫赵甲第》,其续作近来悄然上线,却没能砸出多少水花。前作《我叫赵甲第》于2022年登陆平台,作为行业少见的男频分账剧,凭借爽而有脑的剧情,充分激活下沉市场男

曾经的黑马剧《我叫赵甲第》,其续作近来悄然上线,却没能砸出多少水花。前作《我叫赵甲第》于2022年登陆平台,作为行业少见的男频分账剧,凭借爽而有脑的剧情,充分激活下沉市场男

曾经的黑马剧《我叫赵甲第》,其续作近来悄然上线,却没能砸出多少水花。

前作《我叫赵甲第》于2022年登陆平台,作为行业少见的男频分账剧,凭借爽而有脑的剧情,充分激活下沉市场男性观众的观看愿望,最终拿下收官分账总票房7075万元,成为当年度绝对的分账黑马。

时隔三年,续作《我叫赵甲第2》却没能再度激活市场。截至目前上线平台11天,站内热度仍在7000上下徘徊,增长明显乏力。作为对比,前作站内热度最高达9675。

要理解这个成绩,要从两方面来看。

首先,《我叫赵甲第》IP的内容其实一直是有硬伤的,其本身是一部搁置了三年的积压剧,剧情层面片面求“爽”、演员表演生硬、审美上的“土气”等带来的争议,让前作的豆瓣评分仅有4.6分,却意外因为对男性受众的激活而走红,在短视频加持下成为黑马。

时隔三年,续作依然保持着这种风格,但市场的审美快速迭代,让同类内容很难再闯出成绩,进一步放大了作品的口碑问题。

其次,从市场层面看,该剧的受众粘性和传播,都会受到不小的冲击。

一是近年来剧集基本盘的流失,让下沉市场的男性用户保持观剧习惯的群体在下降。同时,根据平台报告显示,男性受众整体剧集分享意愿一般,仅有三成的用户具有常态剧集分享习惯;在短视频传播效率下滑的大环境下,该剧续作的传播必然受到影响。

二是外部竞争环境的加剧。《我叫赵甲第》填补的男性特供剧市场的缺口,在三年前是客观存在的,但伴随着微短剧的发展、男频向内容海量供应,这部分需求已经被快速填补。

而从这种逻辑,或许不难进一步理解为什么能够在市场砸下7700万分账的《我叫赵甲第》,在三年来并没能带动市场的跟风,制造新的行业爆款。

其根本原因在于,相较于女供向剧集,男性特供剧面对着受众粘性差、传播愿望低、需求替代性强的问题。

包括《庆余年》《赘婿》等男频IP改编剧,在创作上都会考虑融合女性受众偏好,尽可能打开全性别受众市场,而这些剧集的受众画像,也确实有60%的受众为女性。《我叫赵甲第》的成功,能够给行业提供的模式参考性还是较低的。

而从平台扶持层面看,在2023年曾经有平台剧集业务负责人提出过“以男性赛道撬动平台新增量”,但多年来,相应项目或中道夭折,或如2023年管云鹏主演的《在下李佑》等剧反响不及预期,再未出现类似的男性特供剧。

《在下李佑》剧照

伴随着市场降温、平台降本,类似的探索已经越来越缺乏声量。

甚至整个分账剧市场,在2023年微短剧起势以来,已经越来越难打造爆款。

近三年来,除了去年有过分账破5000万的《披荆斩棘的大小姐》等少数作品,市场再未出现《一闪一闪亮星星》《我叫赵甲第》这样的高分账项目。取而代之的,则是长视频平台的微短剧不断创作分账纪录,今年还出现了分账3000万的《原罪》等。

一方面,是平台分账重点的偏移,分账长剧的商业模式在短剧浪潮下似乎没有那么性感;另一方面,开发分账剧的行业腰尾部公司,在平台扶持、市场风向、制作周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大量转战微短剧。

男频分账剧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成为行业发展历程中的短暂闪光。

《我叫赵甲第2》目前的表现,或许可以印证这样的观察,而其本身的品质又不足以挑战市场,制造新的机遇。对于从业者来说,如何在内容创作与市场需求之间取得平衡,始终是一门必修课。

来源:南方娱乐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