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个信息如潮水般涌来的网络时代,热点事件总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最近,一位 00 后异瞳男生王金闯入了大众的视野,他凭借治沙视频,在短短 22 天内涨粉超 200 万,成为了网络上炙手可热的话题人物。这一现象级的涨粉速度,不禁让人好奇:他到底有着怎样的魔力?
在这个信息如潮水般涌来的网络时代,热点事件总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最近,一位 00 后异瞳男生王金闯入了大众的视野,他凭借治沙视频,在短短 22 天内涨粉超 200 万,成为了网络上炙手可热的话题人物。这一现象级的涨粉速度,不禁让人好奇:他到底有着怎样的魔力?
沙漠中走出的 “新星”
王金来自四川大凉山,家庭条件一般。3 岁时的一场意外,让他左眼失明,形成了异瞳,但这并没有击垮他,反而
塑造了他韧的性格。2025 年初春,为了改善家庭经济状况,他跟随父母来到内蒙古,投身于治沙项目之中。
起初,他只是想用短视频记录下在沙漠中的工作与生活。视频里的他,顶着烈日,在滚烫的沙地上跪地栽柳,风沙弥漫中啃着馒头,晒脱皮的脖颈和皲裂的嘴唇,都彰显着这份工作的艰辛。就是这样真实质朴的画面,打动了无数网友的心。从 4 月 9 日凌晨发布第一条视频开始,他的粉丝数量便如同火箭般蹿升,截至 5 月 7 日,一个月的时间,粉丝量已突破 210 万。
爆火背后的争议漩涡
然而,伴随着超高人气而来的,是种种质疑的声音。有人提出,这些视频是否是团队策划包装的结果?毕竟,一个普通人怎么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迅速走红?
与王金有过短期合作的杨先生站出来爆料,称王金的多期治沙视频并非独立完成,而是由他们团队策划、拍摄、剪辑的。杨先生表示,他看到王金早期视频有一定关注度后,主动联系并提出帮助其孵化、运营账号,“治沙” 这个赛道做的人不多,且是正能量方向,便给王金立了这样一个人设。他们团队 4 个人,全方位协助王金,包括粉丝群维护、媒体采访对接等,在他们的运作下,账号几天时间就涨粉百万 。为了证实自己的说法,杨先生提供了多张与王金的聊天截图以及工作照片,还指出部分治沙场景存在摆拍情况。
面对杨先生团队的指责,王金回应称,自己来内蒙古就是为了打工挣钱,在沙漠栽柳治沙是实实在在的工作,每天能挣 200 多元工资,拍视频只是单纯记录生活,从未想过要成为网红。他向媒体提供了工作证明,显示自 4 月 7 日起,他在甘肃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担任栽柳职位 。王金承认与杨先生团队有过 12 天合作,也确实在五一节发布的视频中采用了他们的策划方案,但他强调视频的拍摄、剪辑大多是自己完成的。他拒绝与杨先生团队签约 5 年,是因为不想失去自由、受人控制,而现在杨先生团队是因利益未得到满足而抹黑他,为此,他还提供了多张向杨先生团队转账共计 6 万余元的截图。
数据之下的真实热度
抛开双方的争议,从数据的角度来看,王金的爆火是实打实的。第三方数据显示,4 月 16 日至 5 月 7 日,他新增粉丝 211 余万。其中,4 月 16 日至 4 月 29 日粉丝增量超 128 万。从 4 月 15 日开始,他以 “在沙漠生活所迫” 等标题进行了 25 场直播 。这些数据直观地反映出他在网络上的受欢迎程度,也说明他的视频内容确实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
事件背后的深层思考
这一事件不仅仅是关于一个网红的争议,它反映出了当下网络环境的诸多现象。在新媒体时代,正能量内容往往更容易引发大众的共鸣,“治沙” 这一充满使命感与责任感的主题,戳中了人们内心对环境保护的关注以及对奋斗者的敬佩。网友们渴望看到真实、质朴且积极向上的故事,王金最初的视频恰好满足了这种心理需求。
但随着事件的发酵,关于 “摆拍”“人设” 的争议甚嚣尘上,这也暴露出网络内容真实性的危机。在流量至上的时代,一些人或团队为了获取关注与利益,不惜制造虚假内容,消费大众的情感,导致大众对网络信息的信任度不断降低。当类似 “摆拍” 事件频繁出现时,即便有真实的正能量故事,也可能会被大众质疑,这无疑削弱了公益类内容、正能量内容的传播效能。
目前,双方各执一词,均表示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这场风波最终如何收场,我们拭目以待。但无论结果怎样,它都给我们提了个醒:在网络世界中,保持理性与思考,不盲目跟风,不轻易被表象所迷惑,是多么重要。同时,也期待网络环境能更加清朗,让真实的美好得以传递,而不是被虚假与利益所掩盖。
来源:新消费obser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