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圣依真扎心:离开强控制欲的杨子,却还有一个更让她窒息的妈!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08 12:26 1

摘要:《是女儿是妈妈》第二季开播即火,四对母女组合被扔进“亲情实验室”。

《是女儿是妈妈》第二季开播即火,四对母女组合被扔进“亲情实验室”。

女儿牵着妈妈的手,在20天的旅行中,用一场场心灵对话,一次次亲情互动,撕开了中国式母爱的糖衣。

在这些“糖衣”的下面,观众看到的不是女儿作为明星的光鲜亮丽,而是在外人面前很少被真实触及的爱与痛。

黄圣依曾经高调炫耀的贵妇生活已不在,替代的是她与父母过着更有烟火气的“平民”生活。

黄圣依说,自己抛开明星身份,带孩子回到娘家,就想学做一个好女儿,学做一个好妈妈。

但是,她却发现人世间最难修补的关系不是爱情,而是一段有遗憾的亲情。

陈梦不打乒乓球了,褪去世界冠军的光环。

回到家的她,除了笑容还有满身的伤痛。

她始终忘不了,5岁时为了母亲的坚持,自己成了人们眼中的“天才选手”。

从她背着球拍走进体校时,就失去了作为一个普通女孩拥有的快乐童年。

还有李嘉格和程潇,很多人也在她们与母亲的日常点滴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那是底层家庭式的关爱,很平凡,却有时也很痛心。

四组看似“和谐”的母女关系中,有人为黄圣依与母亲的“保姆大战”捏把汗,有人为陈梦与母亲的“奖杯往事”落泪。

然而,黄圣依与母亲的关系,这场“破冰之旅”,远比想象中更扎心。

01

黄圣依和邓传理,像是一对高知母女的“权力拉锯战”,就连两人吵得不可开交,也透着海派的生活气息。

42岁的黄圣依自报身份,演员、歌手和制作人。

她的人生因为一段婚姻而升华,又因那段婚姻的结束获得重生。

节目组跟着她“跑了一天”,拍下了这个40+,依旧美丽、自信的中年女星。

舞台上,她能自若地演唱。

在摄影棚里,她能摆出婀娜的姿势,拍一组时尚大片。

在后场,她遇见朋友和观众,大家还热情地向她打招呼。

事业上的一切,身为明星的黄圣依都能应付自如。

只是,当她回到家里,面对做饭、收拾家务、说话咄咄逼人的母亲,她有些不知所措。

母亲邓传理是上海的高级知识分子,曾留学美国,精通英语,做过报社编辑,退休后仍保持独立。

在书房中,除了堆满书架的书,书桌上了是文房四宝,角落里还有一架古老的钢琴。

家里被母亲收拾得很干净,谁也想不到邓传理已经74岁了。

黄圣依不想母亲太劳累,就想给家里请一个保姆,结果被母亲无情地拒绝。

母亲说,要不是黄圣依要换一个大点的房子,她与老伴才不愿意住这个大房子。

她喜欢亲力亲为,因为年轻时就是这样,一辈子下来了,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黄圣依一直在劝母亲接受自己的提议,而两人也僵持不下。

母亲一会用英语阐述自己的理由,一会又用地道的上海话来反驳女儿的理论,再不就是用普通话来批评女儿。

“只有你回来了,才制造了这么多的废物!”“我看是你需要保姆吧!”“你要分担出更多的时间来。”

母亲的强势态度,让女儿瞬间感受到了压迫感,竟插不上嘴。

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母亲还直接冲进书房找来了书籍。

她说古人把劳动解释为“体育活动”,而自己做家务就是在锻炼身体。

其实,黄圣依与母亲之间的这场“保姆之争”,却暴露出两代人的控制欲,与骨子里的那股倔强。

而女儿在母亲的压迫下,也成了那个一定要与其争个高下的强势女儿。

黄圣依试图用现代生活方式改造母亲,邓传理则用一句“我的东西你别动”捍卫主权。

关于保姆的话题,母女俩一直争执到了车上、发型室和服装店。

最终,母女在理发店试衣间和解。

母亲穿上女儿选的时髦外套,叹道:“侬眼光倒蛮好。”

妥协的背后,是母亲暂时的“休战”。

在女儿的眼中,母亲老了,应该尝试一种更舒适和轻松的活法。

02

在黄圣依与母亲的这场争执背后,观众看到的是母女长达数十年的“权力游戏”。

邓传理早在女儿还是小学生时,就已经为其规划好了人生,考工商管理类大学,做高级白领,再嫁一个门当户对的男人。

当问母亲,女儿是否按她的意愿和安排成长时,她的回答有点无奈。

她说,在黄圣依上大学前,就是按这个规划走的。

黄圣依的原生家庭,从她出生那天起,母亲就把她的人生路线图画好了。

父母都是高材生,作家、教授和学者等各种有学识的身份,都说明他们的孩子应该更应该不同凡响。

黄圣依是书香世家的掌上明珠,人生就要踏着金色莲花一路向前。

这样的家庭背景,注定了她从小接受严苛的“全才式”培养。

从两岁起,黄圣依学习钢琴、舞蹈、绘画,中学就读上海四大名校交大附中,父母期望她继承家族衣钵,从事文化或学术工作。

然而,黄圣依的童年并非只有光环,也不是只有“逆来顺受”。

母亲邓传理的教育风格强势且细致,甚至将她的成长点滴记录成册,连“穿旧衣服”都要干预。

这种密不透风的规划,让黄圣依逐渐萌生逆反心理。

17岁时,她瞒着父母参加主持人比赛,后被星探发掘,最终考入上海戏剧学院,彻底“背叛”了母亲的期待。

在成为大明星后,黄圣依像是一只小鸟,飞离了这个家。

她更像是要逃离这个让她窒息的家,远离母亲的管教。

黄圣依的成长经历就像是一个“淑女养成记”。

只是,母亲后来才明白,女儿压根不想做什么“淑女”,而是更想做一个“俗女”。

而这个“俗女”,就是在那的桎梏式教育下养成的。

03

黄圣依与母亲的争执,俨然就是一场权力博弈。

她们争了几十年,直到女儿离异,带着第三代回到娘家。

两人开始同在一个屋檐下,才重新考虑母女关系的缩影与问题。

一个“请保姆”问题,可以在试衣间内和解。

但是两人不同的人生观,教育理念,又怎么能轻易和解呢?

也话,这就是黄圣依决定带着母亲参加这档真人秀的原因吧。

这次,《是女儿是妈妈2》选择的“妈妈与女儿”,并没有那种“火星撞地球”的组合。

但是,女儿们的成长经历却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不同版本。

当女儿们都长大成人,各自成家后,蓦然回首,女儿发现妈妈仍然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人。

只是,已经有白头发,眼角有皱纹的女儿,不知道如何构建与母亲相处的模式。

最重要的是,那句“谢谢你,妈妈”从来不知道要如何开口。

而当女儿想说出感谢的话,想与母亲找回平衡母女关系时,却发现另外一个循环开始了。

曾经她们多么讨厌的中国式教育与家庭式关系,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自己和下一代身上。

也许,只有试着去弥补和重建这种家庭关系,才不会让过去让母亲与自己伤心的一幕再次发生。

来源:夜半人物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