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东省京剧团的青年演员宋玉庆,在革命现代戏《奇袭白虎团》中,以他那精湛的演技,成功地塑造了志愿军侦察排长严伟才的英雄形象。一九六四年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期间,他的表演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吹进了文艺界和广大工农兵观众的心田,赢得了热烈的赞赏。大家都说他演兵像兵
山东省京剧团的青年演员宋玉庆,在革命现代戏《奇袭白虎团》中,以他那精湛的演技,成功地塑造了志愿军侦察排长严伟才的英雄形象。一九六四年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期间,他的表演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吹进了文艺界和广大工农兵观众的心田,赢得了热烈的赞赏。大家都说他演兵像兵,不仅形似,更神似,将革命战士的思想感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宋玉庆出生在一个贫苦琴师的家庭,父亲的微薄收入难以维持生计,六岁的时候,他就被送到青岛一个叫做“薛群社”的小科班去学戏。科班里的生活异常艰苦,吃不饱、穿不暖,还经常挨打受骂。那些老板们把孩子们当成赚钱的工具,丝毫不顾及他们的感受和尊严。宋玉庆对那段日子充满了痛恨和不满。
然而,命运的转折点终于在八岁那年来临。青岛解放了,他和小伙伴们像获得了新生一样,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胶东军区京剧团。从此,他彻底摆脱了“戏子”的命运,踏上了一个革命文艺战士的征途。在党的怀抱里长大的宋玉庆,时刻不忘党的恩情,永远牢记党的教导。他常常对在一起工作的小伙伴们说:“咱们是党培养起来的文艺兵,不是唱戏混饭吃的人。”
他深入农村,和农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共同经历了风风雨雨。通过共同劳动、共同斗争的过程,他和这户贫农之间建立起深厚的阶级感情。大爷大娘拿他当亲儿子看待,把好吃的留给他,把心腹话告诉他,拉着他的手数说家史直到深夜。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嘱咐他:“爹亲、娘亲,不如共产党亲。没有共产党、毛主席,咱家还在苦水缸里泡着。孩子,你可要尽心尽力地为社会服务呀!”
在舞台上,宋玉庆不仅主演过许多重要角色,还甘于奉献,演过无数配角和“龙套”。他总是什么需要就干什么,总是胜任愉快,严肃认真。有一次,剧团在青岛为工人演出《满江红》,武戏组的一个同志病了,无法上场。宋玉庆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在《风波亭》之后,脱下岳飞的服装,扮成番兵,代替那个同志上场。他不顾身体劳累,照样在台上翻跟头、开打,别人劝他省点力气,他也不肯。他说:“我累点算什么!”
《奇袭白虎团》这部现代京剧,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那个充满激情与热血的年代。它是以朝鲜战争中的抗美援朝战斗英雄杨育才带领尖刀班深入敌后,出奇制胜,歼灭韩李伪军白虎团的英勇事迹为素材,经过艺术家们的精心创作,呈现在了京剧的舞台上。
这部戏,可谓是京剧艺术与现代军事题材的一次完美融合。最大的看点之一,就是它巧妙地运用了京剧武戏中翻腾跌扑的程式和技巧,创作出了“排除地雷”、“匍匐前进”、“刺刀格斗”等一系列现代军事类的新程式。这些新程式不仅整齐划一,而且气宇轩昂,让观众们看得目不暇接,连连叫好。
特别是为了增强“尖刀班”深入敌后、出奇制胜的紧张刺激感,戏中的演员们可是下了不少功夫。他们要以多种姿势从两米的高处“下高”,其中“云里前扑”、“云里翻”、“三百六转体”等“下高”动作,更是被称为“玩命动作”。这些动作难度极高,曾让山东省京剧院多位演员受伤,但他们依然坚持不懈,为了艺术的呈现,甘愿冒着风险去挑战。
除了这些高难度的“下高”动作,剧中还有演员们精彩的翻铁丝网、翻窗户等武戏,也是让观众们叫好声不断。这些武戏不仅展现了演员们的身手敏捷,更将剧中的紧张氛围推向了高潮。
一九六三年,当剧团决定修改、重排《奇袭白虎团》时,扮演剧中的主人公——志愿军侦察英雄严伟才的光荣任务,落在了宋玉庆的肩上。开始,宋玉庆有些胆怯,他觉得自己在政治上艺术上都还幼稚,缺少演现代戏的经验,怕完成不了这样艰巨的任务。毕竟,严伟才是一个英雄人物,他的形象在观众心中是高大、英勇的,要演好这个角色,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是,当宋玉庆想到大演革命的现代戏是党的号召,想到高桥公社的贯农老大爷对他说过的“你是共产党培养出来的,你不演革命戏让谁去演”这句话时,他的信心陡然增强了。于是,宋玉庆以战斗的姿态,投入到紧张而又艰苦的排练工作中去。
在苦练技术方面,宋玉庆表现出了顽强的毅力。比如,《奇袭白虎团》的第四场,有志愿军侦察战士插入敌后行军的情节。其中,战士张顺和踩着了美式反坦克地雷,这时,严伟才有一个“匍匐前进”爬到张顺和脚下,以便挖出那颗地雷的动作。这个动作是根据生活中的军事动作加工创造的,使用的是上臂的“勾”劲和右腿的“蹬”劲,难度比较高。
为了练好这个在演出中仅占一、二分钟的动作,宋玉庆苦练了整整十天。那时,正是隆冬天气,滴水成冰。可是宋玉庆在台上练不多久,就汗流浃背了。于是,他就脱掉绒衣绒裤,接着再练。有时,除了吃饭之外,他整天都在台上爬来爬去。十天过去,动作终于准确了,熟练了。
对于宋玉庆来说,一九六四年八月十日是个终身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们敬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观看了《奇袭白虎团》的汇报演出。演出结束后,毛主席走上舞台和演员们一一握手。当宋玉庆双手捧住毛主席那有力的大手时,毛主席慈祥地对他连声说:“好!”那一刻,宋玉庆激动得热泪盈眶,他说出了从心底涌出的一句话:“敬爱的毛主席,您老人家好!”
然而,人生总是充满了变数。在宋玉庆34岁那年,从那个在舞台上光芒四射的当红小生,一下子变成了一个普通人。他不再是那个被鲜花和掌声包围的演员,而是开始干起了打扫卫生、搬东西这样的杂活。双手因为劳作变得粗糙,脸庞也因为岁月的磨砺和生活的艰辛变得憔悴。他仿佛一夜之间老去了许多,再也不是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
那段日子,对宋玉庆来说,是漫长而艰难的。他退出了舞台,远离了自己热爱的京剧艺术,心中充满了失落和痛苦。然而,生活总要继续,宋玉庆也没有放弃。他默默地承受着一切,等待着机会的到来。
又过了数年后,他终于得以重返舞台。虽然不能再演《奇袭白虎团》了,那部曾经让他荣耀加身的作品,如今也成了他心中的伤痛。但他还是选择了继续演唱京剧,演一些传统的剧目,比如《将相和》、《野猪林》。他用自己的声音,继续诠释着京剧的魅力,也让自己在舞台上找到了新的定位。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宋玉庆已经50岁了。他选择了离休,开始了自己新的生活。而在1998年,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震惊的决定——移居美国。这个决定,对于曾经那个在舞台上高唱“打败美帝野心狼”的宋玉庆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美国的生活,对宋玉庆来说,既是新鲜的,也是充满挑战的。他开始了新的生活,逐渐适应了美国的生活习惯。每天,他都会到公园吊嗓子、练功夫,唱戏成了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没有人去打扰他,他可以尽情地享受唱戏的乐趣。
然而,有一天,美国人却要求宋玉庆唱出自己在中国最拿手的戏。这让宋玉庆感到十分尴尬,因为他最拿手的戏,就是那句“打败美帝野心狼”。在中国唱这样的戏是没问题的,但现在在美国,再唱这样的戏,就显得有些不太合适了。
但是,在强烈的要求下,宋玉庆还是唱了。他深吸一口气,开始了自己的演唱。或许是因为不懂歌词,又或者是感到无所谓。相反的,他们竟然十分喜欢这场戏。见到美国人并不反感,宋玉庆索性放开了手脚,他开始在各种场合演唱“打败美帝野心狼”,并凭借这种独特的表演方式,受到了很多美国人和华裔同胞们的喜爱。
在美国火了起来之后,他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了。他经常被华人认出来是“严伟才”的饰演者,还经常被邀请参加各种演出。他用自己的声音,继续传递着京剧的魅力,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来源:细看历史三棱镜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