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声名家杨议的“谢师收徒大会”还没办,钱袋子已经鼓了起来。这到底是江湖义气,还是生意套路?
“还没正式摆酒,礼金就先收了20万!”
相声名家杨议的“谢师收徒大会”还没办,钱袋子已经鼓了起来。这到底是江湖义气,还是生意套路?
最近,杨议在直播间自曝:5月18日的收徒仪式,还没开始,礼金就已经收了近20万!消息一出,网友炸锅——“这到底是收徒弟,还是收份子钱?”
更耐人寻味的是,这场拜师仪式,从去年7月拖到今年5月,折腾了整整10个月。如今,拜师成了“走过场”,收徒反倒成了重头戏。杨议,到底在打什么算盘?
1. 拜师变“生意”?一场拖了10个月的“仪式”
去年7月,杨议高调宣布要正式拜入侯门(侯耀华门下),补上自己“师出无名”的遗憾。
可这一拜,就拜了10个月。
直到今年5月,侯耀华才轻飘飘一句:“拜师已经成功了。”可具体怎么拜的?没人看见。反倒是杨议的“收徒大会”突然成了焦点——一次性收10到20个徒弟,阵仗比拜师还大!
有网友调侃:“这哪是拜师?这是借拜师的由头,顺带做笔大生意!”
2. 礼金提前到账!老板、粉丝“一个都不能少”
在直播间,杨议笑得合不拢嘴:“已经收了快20万了,都是老板们提前送的!”
他解释说,有些老板朋友“人在国外”,怕赶不回来,所以礼金先到。助理小辉更是拍胸脯保证:“谁送了礼,名字、电话、住址全记着,以后咱得还!”
可问题是——按照相声界的规矩,摆知(拜师仪式)的钱,本该是徒弟们出的。 现在师父先收礼,算怎么回事?
更绝的是,杨议还公开邀请粉丝参加:“有钱捧钱场,没钱捧人场!”这话听着豪爽,可粉丝去了能白吃白喝?“捧钱场”三个字,已经暗示得明明白白。
3. 直播“捞金”,杨议的“生意经”越玩越溜
杨议最近可没闲着,五一假期连轴转,一天说15场相声,晚上还要开直播。
一开播,粉丝刷礼物刷得飞起,几个“铁粉”直接送上“抖音一号”(价值约1000元)。杨议激动得当场赋诗一首:
“春雷一声震天响,杨老五的心愿已得偿。五月十八收徒日,杨家粉丝来捧场。”
助理小辉捧哏:“好诗!”杨议哈哈大笑:“尿炕了!”
可仔细一品,这诗里藏着的,全是生意——
“心愿已得偿”?拜师成功还是钱包鼓了?
“粉丝来捧场”?是来看热闹,还是来随份子?
4. 相声界的“老规矩”,早被杨议玩出新花样
传统相声界,拜师收徒是大事,讲究的是“规矩”。比如:
拜师要“摆知”:徒弟得请客,师父收徒是“赏脸”。
收礼要“回礼”:师父不能白拿,将来得照应徒弟。
可到了杨议这儿,规矩变了——
提前收礼金:还没办事,钱先到位。
粉丝众筹:非圈内人也能“赞助”。
徒弟+老板+粉丝三方“供血”:稳赚不赔。
有网友调侃:“这哪是收徒?这是众筹创业啊!”
5. 争议不断:是传承,还是“割韭菜”?
支持杨议的人说:
“人家凭本事吃饭,收礼怎么了?”
“相声也要与时俱进,老规矩该改改了!”
反对的人却认为:
“收徒变成生意,相声还有纯粹的艺术吗?”
“粉丝又不是徒弟,凭什么让人家随礼?”
更有人翻出旧账:杨议当年没正式拜师,一直被圈内人诟病“海青”(没师承)。如今补了名分,转头就搞这么大阵仗,是不是有点“报复性收费”的意思?
结尾(:
5月18日,杨议的收徒大会就要开场。
可这场仪式,早已超出“传统”的范畴——
钱,提前收了。
人,提前吆喝了。
热度,提前炒起来了。
唯一的问题是——
这场“谢师收徒”,到底是在传承相声,还是在经营一场“名利双收”的生意?
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聊聊!
来源:空气猫的老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