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孙俪在菜市场挑番茄的时候,穿件洗旧的牛仔外套,头发随便扎在脑后。摊位老板压根没认出来,这是演过 “甄嬛” 的大明星。她手里攥着皱巴巴的购物清单,翻来覆去挑那些带点泥土的番茄,嘴里还嘟囔着 “胡曼黎买菜就得挑这种带疤的,显得过日子”。旁边路过的阿姨悄悄说,这姑娘
孙俪在菜市场挑番茄的时候,穿件洗旧的牛仔外套,头发随便扎在脑后。摊位老板压根没认出来,这是演过 “甄嬛” 的大明星。她手里攥着皱巴巴的购物清单,翻来覆去挑那些带点泥土的番茄,嘴里还嘟囔着 “胡曼黎买菜就得挑这种带疤的,显得过日子”。旁边路过的阿姨悄悄说,这姑娘看着真像楼下卖保险的张姐,半点明星架子都没有。
谁能想到,当年在《甄嬛传》里翻手为云的 “娘娘”,如今专爱演这种带着烟火气的角色。就说最近播的《蛮好的人生》,她演的胡曼黎简直把中年女人的狼狈演活了。被客户放鸽子的晚上,她蹲在马路边啃面包,睫毛膏都哭花了;发现老公出轨后,先是穿着性感睡衣讨好,结果被晾在一边,气得直接撕了对方的书。这些桥段看着扎心,可观众都说,就是身边那些拼命在生活里打转的女人吗?
导演汪俊说,刚开始剧本里的胡曼黎是 “完美女强人”,孙俪看了直摇头:“不得给她加点毛病。” 后来就有了朋友圈里 P 图装精致的戏,有开着豪车却为车险砍价的戏,甚至还有用二手包充门面的情节。有人觉得奇怪,明星不都怕角色不讨喜吗?孙俪倒觉得,人哪能没缺点?正是这些不体面的小细节,才让胡曼黎像从生活里走出来的一样,真实得能摸到纹路。
回《乌云之上》,孙俪为了演好刑警韩青,直接在刑警队泡了两个月。每天跟着民警出警、蹲点,吃食堂的大锅饭,连制服都穿旧了两套。有场审讯戏,她发现老刑警问话时总爱敲钢笔,赶紧记在小本本上:“韩青就得有这种小习惯,不然不像天天跟嫌疑人打交道的人。” 剧里韩青永远顶着黑眼圈,头发乱蓬蓬的,追凶时会因为低血糖腿软,可观众反而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警察,不是电视剧里开了挂的神探。
最让人佩服的是她挑剧本的劲头。团队每年收上百个本子,她都要挨个 “挑刺”:“这个角色有没有缺点?她的难处我能懂吗?” 当年《甄嬛传》爆火后,一堆 “大女主” 剧本砸过来,她却选了《小姨多鹤》,演一个隐忍到近乎卑微的日本遗孤。拍《安家》时,片方想给房似锦加一堆金句,她不同意:“房产中介哪有时间说漂亮话?能蹲在楼梯间吃口热泡面就不错了。” 结果剧里房似锦啃馒头、爬楼梯的镜头,成了打工人最有共鸣的画面。
孙俪拍戏,总爱跟生活较劲。拍《辣妈正传》时,她坚持素颜出镜,还让镜头拍下产后的妊娠纹;演《理想之城》的造价师苏筱,坚决不做发型不化妆:“天天跑工地算图纸,哪有心思弄头发?” 有人说她这是 “自毁形象”,可她觉得,角色就得沾点人间的烟火气,不然观众看着像隔着层玻璃,摸不着真心。
现在回头看,孙俪这些年走的路,跟别的明星不太一样。别人忙着营销 “冻龄”“大女主气场”,她偏要把自己扔进生活的泥潭里打滚。胡曼黎在厨房掉眼泪那场戏,其实是她自己设计的:“工作不顺心,回家还得给孩子做饭,切着菜眼泪就下来了,根本控制不住。” 这种没台词的戏,反而成了全剧最戳人的片段,好多观众说,仿佛在屏幕里看到了自己。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 “真实感效应”,说的是人们更容易被有缺点的人吸引。孙俪好像早就懂这个道理,所以她演的角色,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 “完美女主”,而是带着一身烟火气的普通人。胡曼黎会虚荣会算计,韩青会害怕会疲惫,可正是这些不完美,让角色有了心跳,有了温度,让观众觉得,这就是身边实实在在的人,能一起在生活里摸爬滚打的人。
当现在的影视剧还在拼命制造 “开挂大女主” 时,孙俪蹲在菜市场挑番茄的样子,反而成了最特别的存在。她用 20 年时间证明,真正打动人的,从来不是镜头里的光环,而是藏在皱纹里、汗水里、眼泪里的真实。就像她常说的,演员最重要的,是把自己变成角色的容器,装得下生活的酸甜苦辣,才能让观众看见自己的影子。
这种对真实的坚持,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太难。但孙俪就这么一步步走着,不着急赶流量的快车,不害怕角色的狼狈,就像她在菜市场挑番茄时那样,耐心地、认真地,把每个角色都磨出生活的毛刺。或许这才是真正的 “大女主”—— 不在剧本里开金手指,却在生活的褶皱里,活出了最动人的真实。
来源:伊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