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同样在《独立大队》剧组担任主要演员的郭振清和庞学勤,一见中叔皇就说:你比我们都更像北方彪形大汉,一点都不像南方人。
可能现在年轻网友,已经不知道中叔皇是谁了。
但在一些老影迷的心中,这却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大家说起他,也总是赞不绝口。
一方面,是被他精湛的演技所打动。
另一方面,也被他高风亮节的艺德所叹服。
今天,雅清想通过大家所不知道的9件事,来给大家介绍一个更为真实的中叔皇。
1963年,中叔皇接到长影厂导演王炎的邀请,在电影《独立大队》中出演我军联络员叶永茂。
而同样在《独立大队》剧组担任主要演员的郭振清和庞学勤,一见中叔皇就说:你比我们都更像北方彪形大汉,一点都不像南方人。
郭振清是北方人,出生于天津,气质硬朗,是著名的“银幕硬汉”。
但与牛高马大的中叔皇比起来,他却显得有些“小巫见大巫”。
庞学勤就更不用说了,在“大块头”中叔皇面前,他就像一个“江南书生”。
可中叔皇其实是如假包换的南方人。
他1924年7月15日出生于江苏镇江。
他的原名,叫张伟明。中叔皇是他步入社会后,所取的一个名字。
中叔皇小的时候曾和家人居住在镇江丹徒高资正东村韦家自然村,后随家人移居南京。
现在,在镇江丹徒高资的文化名人馆里,还陈列有中叔皇的展板以及他的影视作品。
但中叔皇从小就比别的同龄孩子“大”一圈,长得后更加威风凛凛。1米84的身高,在当时,绝对算是“鹤立鸡群”的存在。
而他所在的上影厂,山东籍的演员特别多,所以很多观众都误以为他是山东人。但其实并不是。
中叔皇读书的时候,学习成绩非常好。他虽然不算很用功的学生,但因为他天资聪慧,所以每到考试总能获得好成绩。
并且,他小小年纪,便有远大的抱负。
1936年,他参加小学毕业会考,作文的题目是“我的志愿”。结果他写道:“我不想成为律师、学者、经理、大亨,我只愿成为一名为贫苦大众呐喊的代言人!”
他当时,只有12岁。
但我们从他这豪迈的口吻,却完全可以体会到那份壮志豪情。
他的这篇作文,也获得了85分的好成绩。
那时,他的理想,是长大后当一名记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所以初中毕业后,他经过努力,考入了上海新闻专科学校。
那他又是如何成为电影演员的呢?
1946年,正在上海新闻专科学校读书的中叔皇,亲眼见证了一个在报社当记者的好友,因为坚持正义,揭露社会真相,而遭到迫害。这对中叔皇的打击非常大。
当时的社会环境,对新闻工作者并不友好,记者外出采访,处处受到限制。而一心想要“为民疾呼”的中叔皇,因好友的遭遇,而心生徘徊。他悲痛于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
恰在此时,一个同学告诉了他一个消息,“上海联华影艺社”正面向社会招收演员。同学认为中叔皇身材魁梧,相貌堂堂,只要报考,一定有录取的希望。
而中叔皇,也确实动了心。
因为在此之前,他就已经是活跃在学校舞台上的文艺积极分子,无论是唱歌,还是演小话剧,他都展现了一定的表演天分。
所以当他站到“联华影艺社”的考官面前,几乎一下子,就引起了蔡楚生、史东山、郑君里和吴茵等著名电影人的注意。
当时,报名参加考试的年轻人有数千人,但最终只录取了4位小伙子,分别是高正、奇梦石、傅伯棠,以及中叔皇。
1946年10月,“联华影艺社”改组成为了“昆仑影业公司”,中叔皇也成为其中的演员。
而更加幸运的是,他在这里遇见了陶金、赵丹、蓝马等著名演员,他们都给予了这个年轻的后生,许多指点和帮助,使得中叔皇,进步很快。
同年,中叔皇就和高正、奇梦石一起,出演了史东山执导的电影《八千里路云和月》。他虽然出演的是一个戏份不多的年轻人,但他却由此展开了自己的银幕之旅。
而到了1947年3月,中叔皇便接到了在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出演男二号张忠民的表演任务。他高兴极了,为这个角色,做了大量准备。
但没想到,他初出茅庐,便遭遇“挫折”。
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男主角张忠良的扮演者,最初选定的是有丰富表演经验的陈天国。
又因中叔皇与陈天国在外形上比较接近,所以他被定为张忠良的弟弟张忠民的扮演者。
但没想到陈天国在和剧组洽谈片酬时,要价太高,剧组给不起,所以扮演张忠良的人选,便只能换成了陶金。
原本中叔皇可以继续饰演张忠民一角。但他考虑到同时出道的好友高正,与陶金的相貌更为相似,所以主动提出将角色让给高正。而他最终只在影片中出演了交际花王丽珍的一个“小男友”。戏份少到只出现一次,便匆匆地一闪而过。
但中叔皇主动让角的行为,却令剧组同仁们,赞不绝口。
事实上,在中叔皇从艺经历中,他至少有过6次让角的举动。
除了在《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将张忠民让给高正外。1948年“昆仑影业”拍摄《关不住的春光》,史东山也选定男主角吴警之由中叔皇来饰演,与黄宗英搭戏。但因为后来又出现了王人美想要出演女主角的情况,所以中叔皇又主动提出由赵丹扮演吴警之,在年龄和外形的搭配上,才是最佳组合,因此又把角色,让给了赵丹。
王人美和赵丹在电影《关不住的春光》中
1961年,已经成为上影厂演员的中叔皇,被导演汤晓丹选中,在电影《红日》中出演戏份较多、性格色彩也比较浓郁的团长刘胜。
但这时剧组在演员分配上又出现分歧,原定出演男主角军长沈振新的演员,是从八一厂借调来的里坡。但试戏之后,却发现里坡的外形气质,并不适合沈振新。于是重新选定张伐来出演该角。那么里坡又能演谁呢?这时身为剧组演员组组长的中叔皇,就主动提出,将自己饰演的刘胜一角,让给里坡。而由他来扮演团政委陈坚。
原以为如此一来,便万事大吉了。却不料很快又出现新情况。
原来,剧本在不断进行修改的过程中,为了剧情更为紧凑,而将副军长梁斌的戏份,全部都删掉了。
这样一来,原定饰演梁斌的康泰,便又处于“无戏可拍”的状态。
而且当时康泰的情绪比较低落。因为他原本想在电影《燎原》中出演男主角,但试戏之后,却被刷了下来。
中叔皇考虑到接连的打击会让一位好演员丧失“自信心”,于是他就又找到导演汤晓丹,提出了将陈坚这个角色,让给康泰的想法。
结果,让来让去,中叔皇自己最终在《红日》中所扮演的角色,却变成了只有短短一场戏和几句台词的朱参谋长。
虽然他在《红日》中出现的镜头屈指可数,可他主动让角的高风格和良好艺德,却不仅使他获得了同剧组演员的一致赞誉,而且还被他所在的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评为了先进工作者和演员的榜样。
他和里坡、康泰等,也成为了一生的好朋友。
中叔皇和康泰在电影《渡江侦察记》中
除此之外,中叔皇原本还被定为长影厂电影《吉鸿昌》中吉鸿昌的扮演者。因为他无论外形气质还是表演戏路,都与这个角色十分契合。可是当他听说老朋友郭振清和达奇,都在为这个角色积极地做准备时,他便再一次主动提出让贤。
达奇在电影《吉鸿昌》中
还有电影《北国江南》中的男主角,原本也选定由中叔皇来担任。可他当时还在长影拍戏,所以为了不影响剧组进度,他又主动将机会让给了其他演员。
中叔皇作为演员,他的外形条件非常出色。可他22岁出道,却一直到35岁那年,才因在电影《地下航线》中扮演机智勇敢的林森官,而声名鹊起。
我想,他如果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让出主角的位置,那么他早就出名了。
而中叔皇之所以拥有这样高风亮节,与他对自我的要求比较高有关,也与他始终追求进步,不无联系。
中叔皇在“昆仑影业公司”接受到了进步思想,他积极地参加各项活动,为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而不停奔走。
上海解放前夕,吴茵组织了一台“昆仑星期晚会”在电台播出。节目内容不仅有“昆仑”的新片推介,而且还专门编排了讽刺国民党腐败的广播剧。中叔皇在其中出演主要角色。
这档节目播出后,在民众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可是有一天,这档节目却停播了。中叔皇不明就里,询问吴茵才得知,原来他们的行动引起了国民党特务的关注,并将他们全都列入了“黑名单”。
可就算如此,也难以打消中叔皇参加革命工作的积极性。
因为他工作积极,思想进步,所以他被当选成了“昆仑影业”的工会委员以及昆仑文工团的团长。
中叔皇和冯喆
上海解放的第三天,他便带领昆仑文工团的演员前往工厂、学校进行演出。
而且每次,他都站在最前列。
上影厂最早的“银幕军人专业户”,不是别人,正是中叔皇。
因为他个头高,块头大,天生具有扮演军人的外在条件。
在《人民的巨掌》、《劳动花开》、《为孩子们祝福》、《渡江侦察记》、《天罗地网》等电影中,中叔皇所饰演的,全都是军人形象。尤其是《渡江侦察记》中的杨威一角,最为大家所难忘。
杨威在《渡江侦察记》中虽然出场次数有限,但因为中叔皇外形突出,同时他又为角色设计了诸多具有性格色彩的动作和神态,所以使得该角色,成为了影片中非常亮眼的存在。
其中杨威化装成民工,进入敌军前沿阵地执行侦察,却因肩膀上有压痕,而被陈述扮演的敌情报处长试探的那场戏,我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忆犹新。中叔皇在这场戏里所表现出的沉着冷静,给我们每个人,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记忆。
此后,中叔皇又在《地下航线》、《金沙江畔》、《独立大队》、《兵临城下》等电影中出演军人形象,每一次,他都凭借精彩的演绎,而让角色熠熠闪光。
中叔皇是上影厂演员,但他演艺生涯中,最重要的两部代表作,却都是在长影厂诞生的。
1963年,中叔皇在四川阿坝州拍完《金沙江畔》(饰演红军师长)的外景后,便接到长影厂导演王炎的邀请,在电影《独立大队》中,出演男主角叶永茂。
在这部电影里,中叔皇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将叶永茂这个角色塑造的神形兼备,与郭振清、庞学勤、达奇等演员的配合,也相当默契。
紧接着,他便准备前往张家口,和秦怡等一同主演电影《北国江南》。但还未从长春动身呢,便又被导演林农给拦了下来。邀请他在电影《兵临城下》中,出演郑汉臣这个角色。
结果,中叔皇再一次在银幕上呈现了又一个经典形象。
他所塑造的郑汉臣,性格鲜明,有血有肉。
叶永茂和郑汉臣,也成为中叔皇演艺生涯中,最为出彩的两个角色。
中叔皇回到上影厂后,原本想再接再厉,延续自己的黄金创作期。
然而随着特殊年代的降临,他也被剥夺了拍戏的权利。
差不多有十年时间,他都未再拍戏,直到1974年,才在《火红的年代》中,出演了海军军官一角。
但这时的中叔皇,却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材已发福,所以他就萌生了改行做导演的念头。
没想到,他做导演,竟然拍出了上影厂当年最卖座的一部影片。
1979年,55岁的中叔皇,在电影《她俩和他俩》中客串了研究所所长一角。然后他就专心拿起了执导筒。
1980年,由他执导的电影《白莲花》上映后,收获了良好的票房成绩。主演吴海燕也大放光彩。
紧接着,他又创作了《飞来的女婿》、《月亮湾的风波》这两部农村题材的影片,同样很受欢迎。
不过最令中叔皇感到自豪的,是1986年,他为上影厂所拍的《黑匣喋血记》,竟然成为了当年上影厂最卖座的一部影片。
《黑匣喋血记》是一部武打片。但此种类型的电影,之前一直被上影厂所不屑。可中叔皇却勇于尝试,也大胆迈出了第一步。结果取得了拷贝数量供不应求的好成绩。他为此还获得了100块钱的奖金。
紧接着他又执导了《洱海情波》和《天堂盛宴》两部影片。
《洱海情波》显然想延续《五朵金花》的辉煌,歌好听、景很美、演员也漂亮,可惜因为宣传力度不够,所以最终并未取得良好的效果。
1988年,中叔皇从上影厂办理了离休手续。
但他的晚年生活,却过得多少有些寂寞。
中叔皇是个闲不住的人。
一旦停下来,他就有些手足无措。
所以他又参与创作了《鬼屋》、《三言二刻》、《神猫与铁蜘蛛》、《没有代号的呼叫》、《乱世儿女乱世情》等影视作品。
他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就兴奋不已。但1991年彻底停下来之后,他就过起了深居简出的生活。可能是不想被火热的拍摄场景所刺激,所以他刻意减少了与之前老同事们的联系。
这时他已再婚,第二任妻子是一位气质娴静的科技工作者,姓曾,对老伴中叔皇很是体贴。
中叔皇和老搭档林彬
在这之前,中叔皇有过一次婚姻。他跟第一任妻子的感情非常深。但在1981年,他的妻子便因病去世了。这对中叔皇的打击非常大。
在妻子生病期间,他放下手中的工作,一直守在妻子身边,悉心照料。
并且妻子病逝后,中叔皇还一直将她的遗像以及他专门制作的小白花,放在自己卧室最显眼的地方。
而在他妻子病逝一个月后,便投入到了电影《飞来的女婿》的创作中。
2005年8月25日,中叔皇走完了他的一生,享年81岁。
而就在前一天,曾在《独立大队》中和中叔皇有过合作的郭振清也去世了。
所以,有影迷说,这哥俩,是到另一个世界,相会去了。
但我倒觉得,中叔皇是去和他的前妻团聚了。
中叔皇从影之后,曾出演过众多影片,但担任主演的机会并不多。我想,这与他总是让角给其他演员,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像这样高风格的演员,到现在,哪里还会有哦?
来源:湖北电视台侃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