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剧情是拿观众智商当球踢呢?”最近一部打着“国安反特”旗号的剧集,硬生生把观众从悬疑片现场气成了吐槽大会评委。
“这剧情是拿观众智商当球踢呢?”最近一部打着“国安反特”旗号的剧集,硬生生把观众从悬疑片现场气成了吐槽大会评委。
本该是刀光剑影的谍战风云,愣是拍成了过家家现场,网友辣评:“建议改名叫《离谱较量》更贴切!”
这部剧的编剧怕不是对“国家机密”有什么误解。
剧里有个关键场景,女反派扮成保洁阿姨,拎着水桶就晃进了核电站核心实验室。
安检门是摆设吗?通行证是废纸吗?最绝的是她接近科研大佬的方式——在电梯里假装低血糖晕倒,直接被对方扶进办公室“投怀送抱”。
网友集体黑人问号脸:“这安保水平,怕不是007来了都得跪!”
国安特工的戏份更让人扶额。
某场追捕戏里,两个训练有素的特工追着反派跑进死胡同,结果一个被花盆绊倒,一个被自己甩出的手铐砸中脑袋。
这哪是国安精英?分明是喜剧片里的衰神附体!更离谱的是,他们追人居然不带枪!导演是不是对“近身肉搏”有什么执念?
反派角色堪称“卧底培训失败案例集锦”。
女间谍除了会撒娇卖萌,专业能力约等于零。
某次窃密行动,她居然用口红在实验室玻璃上画爱心,提醒同伴“数据已到手”。
这操作,确定不是幼儿园小朋友在玩间谍游戏?
男反派的人设更是魔幻。
一个初中没毕业的街头混混,突然就变成了用毒高手,连氰化物的化学式都能倒背如流。
更绝的是,他每次下毒都要念叨“这可是剧毒哦”,生怕别人不知道他要搞事情。
网友吐槽:“这反派怕不是从《武林外传》片场穿越来的吧?”
至于正派角色,高圆圆饰演的女特工堪称“史上最招摇特工”。
顶着一头精致卷发,踩着十厘米高跟鞋执行任务,连潜入敌方据点都要化全妆。
某次潜入行动,她居然穿着红色连衣裙在监控摄像头前晃悠,被反派一眼认出。
观众集体怒吼:“大姐,您这是去参加晚宴还是去送人头啊?”
如果说前面的槽点还能当喜剧看,那强行插入的感情戏就是“核武器级灾难”。
两位主演加起来快八十岁了,还在剧里玩“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戏码。
某场雨中告白戏,男主举着伞对女主深情告白,结果伞骨突然断裂,两人瞬间变成落汤鸡。
这场景,确定不是《乡村爱情》番外篇?
更绝的是,每次特工们要执行关键任务时,编剧总会安排他们“恰好”在电梯里相遇,然后开始回忆往昔、互诉衷肠。
观众看得血压飙升:“我们是来看抓间谍的,不是来看《情深深雨濛濛》续集的啊!”
其实这部剧的演员阵容堪称“神仙打架”。
张鲁一把特工的纠结演得入木三分,高圆圆一个眼神就能让人感受到角色的复杂内心。
可惜再好的演技也救不了崩塌的剧本。
有网友神评论:“这剧就像用爱马仕包包装着地摊货,看着就让人心塞。”
某场对手戏里,张鲁一饰演的特工发现队友是内鬼,他红着眼眶质问对方:“为什么?”结果镜头一转,反派突然开始回忆童年阴影。
这场本该震撼人心的对峙,硬是被拍成了《今日说法》之“原生家庭之殇”。
观众集体沉默:“编剧是不是对‘戏剧张力’有什么误解?”
这部剧的翻车,暴露了国产剧创作的通病:总想着用“大IP+流量明星”的公式复制爆款,却忘了最根本的——讲好一个故事。
国安题材本该是悬疑剧的富矿,却被拍成了漏洞百出的儿戏。
有业内人士透露,该剧编剧为了赶进度,剧本写了不到三个月就开机,难怪剧情像赶作业一样敷衍。
反观那些经典谍战剧,《潜伏》的余则成在敌营步步惊心,《风筝》的郑耀先忍辱负重三十年。
这些角色之所以深入人心,正是因为编剧用十年磨一剑的诚意,打磨出了有血有肉的人物。
观众从来不怕剧集烧脑,只怕创作者把观众当韭菜。
现在这部剧已经停播整改,但网友的讨论还在继续。
有人觉得“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应该给剧组改进的机会;也有人坚持“烂剧退散,好剧上位”,认为只有让劣质内容没有市场,行业才能进步。
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这部剧还有救吗?如果它重启拍摄,你最想看到哪些改变?是加强逻辑推理,还是重塑人物形象?欢迎在评论区激情开麦,顺便点个赞让更多人看到你的神吐槽!毕竟,观众的每一次发声,都是在为国产剧的明天投票啊!
来源:影视大哼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