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从一开始的消费工人身份起,佛山电翰的走红就是精心策划的一场局,因为没有哪个工厂允许工人边直播边干活边听音乐。可能他一开始没有必然走红的把握,但是他坚持了直播,最后确实有了热度。
网红佛山电翰原来因为长得像明星演员张翰,还直播在工厂打螺丝走红,走红后果断停播了一段时间,说是要去学习沉淀。
后来他各种尝试,和邮政达成了合作,还推出了自己的IP,最近又因为买了一辆豪车引起了反响。
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从一开始的消费工人身份起,佛山电翰的走红就是精心策划的一场局,因为没有哪个工厂允许工人边直播边干活边听音乐。可能他一开始没有必然走红的把握,但是他坚持了直播,最后确实有了热度。
人长得像红人,就是天赐的资源,很多网红火起来不是因为有什么特殊的技能,就是因为走上了模仿的赛道。歌手揽佬走红,立马有个歌手揽小出来模仿,网友说揽小未经揽佬苦,却享揽佬福。
揽佬也不计较别人模仿他,还大方做起了互动。当然也有计较的人,比如杨坤老师,就起诉了模仿自己的四川芬达。
被模仿的人不管是起诉也好,还是互动也罢,都是不错的应对策略,因为流量时代不怕没有人蹭,而是怕抓不住受众本来就不多的注意力。
现在是注意力经济的时代,能占用别人时间的,才是能赚钱的。所以有人模仿不仅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有人模仿才会形成矩阵,带来更多流量,从而带来更多钱。
就是因为快,所以现在看到不是人行不行,而是事情做到对不对,赛道进的对不对。
我们举个反面例子,时代变化的太快了,过去体面的退场在如今成了不可能的事情,有人人到中年,做了个小手术,老婆女儿不闻不问,依然如常使唤他做这个做那个。
这就是无法体面老去,因为人到中年后,经济价值逐渐下去了。他不是因为一直付出,老婆女儿习惯了这个付出,他的付出停止后别人不仅不会问为什么。更不是因为舔狗做多了,突然不舔了,或者没能力舔了,老婆女儿就说他矫情。
而是客观的来讲,人都会习惯原来的环境,真话不好听,但是我还是要讲,到了四五十岁,付出能力下降了,客观来说,别人就是开始不习惯了。
不习惯了的人不知道感恩,不仅如此还要找当事人的问题,因为时代的变化实在是太快,每个人都有被抛下的恐惧,他被老婆女儿嫌弃,不是因为自己人不行,而是一开始进错了赛道,进了一条注定走下坡路,也就是拼身体,拼付出的赛道。
注意力经济时代的成功逻辑,就是赛道选择大于个人能力。
佛山电翰的走红是精准捕捉了短视频时代的玩法,先通过“工人版张翰”玩的身份反差营销,用工装与明星脸的对比,搞总裁不是只能在写字楼,也能打螺丝的戏剧感。
然后将流水线动作提炼为可复制的文化符号甩手舞,给自己打上独立于张翰的标签,最后在工人身份红利见顶时,借国企邮政合作实现身份跃升,同时用迈巴赫豪车讲一个逆袭故事。
彻底完成了布局,先立人设,再求转型,佛山电翰就是一个正面例子,从网红转型为邮政官方主播,将流量转化为体制内资源背书。没有提前布局转型,那就是反面例子,不管是因时代变迁被淘汰,还是盲目追逐短期红利,如奶茶加盟等,最后被割了韭菜,都是反面的例子。
人是需要在能力或者上升的黄金期提前布局的,不管是做社区服务,还是搞技能副业,还是哪怕蹭脸红了,都要布局自己的独特东西。
快速变迁的时代,个人价值实现是不能再依赖一门功夫,终身受用的思维了,关键在于,能不能抓住赛道窗口,能不能实现后续转型,能不能布好局。
不是选择比努力重要,而是布局比补救明智。
喜欢作者,就点个关注点赞吧
来源:林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