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天赐的声音6》第一期:音乐盛宴中的亮点与隐忧

天堂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4-22 03:42 2

摘要:《天赐的声音6》的首期节目一经播出,便在音乐圈和观众群体里迅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节目以“天赐之音,鲜声绽放”为主题,试图凭借新声音、新组合为舞台注入活力,从实际的呈现效果来看,是亮点与不足兼而有之。

《天赐的声音6》的首期节目一经播出,便在音乐圈和观众群体里迅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节目以“天赐之音,鲜声绽放”为主题,试图凭借新声音、新组合为舞台注入活力,从实际的呈现效果来看,是亮点与不足兼而有之。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舞台表演:精彩改编与实力演唱同在

在演唱方面,谭维维与黄子弘凡所演绎的《转身即心痛》无疑是本期的高光时刻。谭维维那标志性的“核嗓”和黄子弘凡清透的“少年音”达成了完美的互补,3个八度的音域跨越加上32人弦乐团的配合,把一首简单的失恋情歌升华成了命运抗争的磅礴叙事。从情感的表达来讲,两人通过细腻的处理,将歌曲中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展现得入木三分,舞台上直径6米的破碎镜面随着演唱逐层剥落,最终呈现出两人背对背悬浮于10米高空的震撼画面,视听结合堪称绝妙,以1321万的实时弹幕量刷新音综单曲互动纪录,这也足以表明其受欢迎的程度。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张碧晨和刘宇宁合作的《少一点天份》是另一大亮点。两人的声线契合度很高,张碧晨对苦情歌的精准把握,再加上刘宇宁扎实的音色,把爱情中的遗憾与不舍诠释得恰到好处,成功打动观众,荣获本期金曲。张靓颖和王以太挑战高难度歌曲《跳楼机》,张靓颖高亢而细腻的声线把抒情部分演绎出了很强的“大情歌的宿命感”,王以太精湛的说唱flow为歌曲增添了叙事张力,营造出感情起伏的失重感,尽管在一些细节上存在争议,但整体表现依旧值得肯定。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杨坤和王赫野改编的《下完这场雨》融入了昆剧元素,创意新颖,杨坤极具辨识度的音色和王赫野的进步都值得认可,不过改编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原歌的柔情说唱和《送别》元素,致使整体感觉有些不协调,小组PK赛惜败也在情理之中。王源和姚晓棠的《下一个天亮》,少年声与温柔女声相搭配,传递出满满的救赎感,表现平平。吉克隽逸和王睿卓合作的《大山》,作为一首在多档节目中被演唱过的歌曲,她们的演绎展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格,但也难免被观众拿来与其他版本作比较。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节目赛制与创新:双赛道带来新亮点

本季节目在赛制上有所创新,首次设立了“经典重塑”与“原创突围”双赛道。“经典重塑”赛道限定对华语金曲进行改编,为老歌赋予新的生命力;“原创突围”赛道要求选手在72小时内进行极限创作,考验歌手的创作能力和音乐素养。这一创新之举为节目增添了新的看点,让观众既能观赏到经典歌曲的全新演绎,又能期待原创音乐带来的惊喜诞生。例如在后续节目中,歌手们如何在双赛道中发挥,不同风格的音乐如何碰撞,这些都成为吸引观众持续关注的悬念。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同时,“天赐的盲盒”环节旨在挖掘音乐新人,为他们提供展示的舞台,这对推动音乐行业新人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不过在首期节目中,被引入的网红歌手四熹丸子和王睿卓在演唱方面与职业歌手相比,暴露出了一些专业度上的不足,如何平衡流量与专业,是该环节后续需要思考的问题。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点评环节:“夸夸团”模式惹争议

首期节目点评环节呈现出“全员夸夸团”的模式,评委和观众席几乎全都是给出赞美之词。这种氛围和往季的犀利互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致使部分观众产生逆反心理。在豆瓣平台,节目评论区被大量差评占据,多数观众觉得过度和谐的氛围削弱了节目可看性。真实的音乐点评对歌手的成长和观众音乐审美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过往节目中犀利的点评虽然存在争议,但也为节目带来了热度,让观众对音乐的理解更加深入。而本季首期当歌手演唱出现一些问题时,评委选择用模糊的表述一带而过,缺乏对演唱技巧、改编细节等方面的深入分析,使得点评环节流于表面,成为节目一大缺陷。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天赐的声音6》首期节目在音乐表演上有诸多精彩之处,歌手们的实力和改编创意值得赞赏,创新的赛制也为节目发展带来新的方向。然而,点评环节的问题不可忽视,若能在后续节目中加以改进,平衡好赞美与专业点评的关系,同时进一步发挥双赛道赛制的优势,挖掘新人的潜力,节目有望在音乐综艺市场中崭露头角,真正实现品质音乐与专业审美的回归。

来源:综艺造梗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