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央视八套刚把《蛮好的人生》送走接着就推出了刑侦剧《刑警的日子》。这部剧开播的时候表现特别好,才过10分钟,收视率就超过了2,酷云数据的峰值快到2.9%了腾讯视频的热度一下子升到了2万,稳稳地占据着排行榜的第一名。
央视八套刚把《蛮好的人生》送走接着就推出了刑侦剧《刑警的日子》。这部剧开播的时候表现特别好,才过10分钟,收视率就超过了2,酷云数据的峰值快到2.9%了腾讯视频的热度一下子升到了2万,稳稳地占据着排行榜的第一名。
不过呢在这些显眼的数据背后,观众们的争论可激烈了。有的人觉得这剧很真实,跟生活很贴近;但实际上呢,很多人认为它只不过是“借着刑侦名头的生活小事记录”。
作为连夜刷完前三集的观众,我必须说:这剧和开播前期待的“年轻版《我是刑警”完全不是一回事!
槽点一:刑侦变儿戏,破案全靠“快进键
前两集接连破获了三起案件:站街女被杀害;富二代遭绑架;古董商遇诈骗。每个案子在开场的时候就已经破案了,凶手竟然好像恨不得自己能够主动地举起手来投案自首一样。
站街女案里,警察于案发现场转了两圈之后,将监控调了出来,只是稍稍晃了一眼,接着转头便锁定了嫌疑人。
没有线索拼凑,没有心理博弈,连个像样的反转都没有,刑侦剧的紧张感全喂了狗
更离谱的是,富二代绑架案中,绑匪的电话还尚未挂断;并且警察已然凭借着背景音里的狗叫,精准地完成了定位.
这破案速度,就算柯南来了,恐怕也得递烟拜师吧。其实导演或许是想要彰显刑警的高效,不过案件的推进却全然没有逻辑上的支撑,反倒好像是在拍摄《今日说法》的极速版本一样。
槽点二:AI换脸惊悚程度堪比恐怖片
细心的观众,早就看出来了,刑警队的黄队长,明显是以高亚麟为模板塑造的。可是仔细一看的时候,就好像被硫酸腐蚀了一样,面部的特征,都变了形,神情特别死板。
在特写镜头里,整个脸都是马赛克,等切换到远景的时候,又变回了,高亚麟的样子。
更奇怪的是,配音和口型,一直对不上,让人看着,心里很不舒服,身上都起鸡皮疙瘩了。在评论区里,弹幕密密麻麻地,都是在调侃,“难道剧组真的用美图秀秀处理这张脸?”“这种效果,还不如让演员直接戴假面具表演呢。”
槽点三:师徒相声专场喧宾夺主
欧豪演的愣头青刑警,整天追着何冰饰演的师父问些蠢问题:“师父你结婚怎么不请我?
”“师父,所花姑娘为啥不抓
”师徒俩从早贫到晚,查案时不忘互怼,审讯时突然讲段子
第三集古董诈骗案里,受害人居然都哭晕在了审讯室,而且这俩活宝竟然还在不停地争论,“那乾隆官窑到底能不能用来泡方便面呢?”
编剧怕是忘了,观众看刑侦剧不是来听对口相声的
不过骂归骂,这剧还真有些让人挪不开眼的闪光点
戏骨团战那可堪称演技的教科书哇。李勤勤所饰演的50岁站街女,裹着褪了色的花袄,往巷子口那么一站,三句话便把人给看哭啦。
她颤抖着,捏着皱巴巴的20块钱,念叨着“闺女下月学费还差三百”;被客人推搡时,下意识地护住头,眼神中透露出麻木与卑微。这个角色出场还不到十分钟呢,却比主角更加令人难以忘怀。
当罗海琼饰演的富商太太冲进警局,接下来抓住何冰的胳膊,哭得几乎脱力之时,弹幕瞬间炸成了烟花:“宋慈和英姑20年后竟然再聚首!”“DNA居然动了!请求联动《大宋提刑官》的番外!”老戏骨们仅仅一个对视,就能够掀起回忆杀,这波情怀牌打得相当漂亮。
剧组在年代感的营造方面确实花费了不少精力,刑警队那漆面已经剥落的办公桌,嫌疑人所穿着的90年代的卡其布衬衫,甚至连路边摊的蜂窝煤炉子都进行了一比一的还原。
尤其那城中村的长镜头,晾晒着的裤衩,以及随风轻轻飘动的背心;搓麻将的声音与警笛声相互交织在了一起。这种真实的质感,竟然契合了导演想要表达的“刑警日常”。
整体来讲,《刑警的日子》,跟一碗没熟透的米饭差不多,它的硬件条件特别好,可在制作的时候,没拿捏好关键的尺度。要是你是因为那些演技超棒的老演员,还有那个年代独有的情感而来的,那也许会一边埋怨,一边凑合着看;但实际上,如果想真切地体会刑侦剧那种让人费脑子,还特别刺激的感觉,干脆直接去重温《白夜追凶》吧。
来源:中原娱乐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