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谁能想到,2025年《浪姐6》第一个翻红的,竟然是39岁的“过气琼瑶女郎”李晟?这位在节目里镜头少得被网友戏称“人形青苔”的姐姐,硬是靠观众投票杀到了断层第一。而更让人意外的是,她自曝低谷期时跑去老年大学学纺织、古琴、滑板,甚至给英语课打卡,网友直呼:“姐,你
谁能想到,2025年《浪姐6》第一个翻红的,竟然是39岁的“过气琼瑶女郎”李晟?
这位在节目里镜头少得被网友戏称“人形青苔”的姐姐,硬是靠观众投票杀到了断层第一。而更让人意外的是,她自曝低谷期时跑去老年大学学纺织、古琴、滑板,甚至给英语课打卡,网友直呼:“姐,你失业比上班还忙啊!”
说实话,一开始看到热搜#李晟给自己报了老年大学#,我还以为是炒作。结果一扒才发现,她这两年确实“糊”得没戏拍,连经纪公司都查无此人,只能自己开公司搞点副业。但人家愣是没躺平,反而把空闲时间塞得比打工人996还满。这哪是低谷期?简直是“人生进修班”啊!
有网友调侃:“内娱失业艺人分为两种——在家抠脚的和去老年大学上课的。”李晟这波操作,完美诠释了啥叫“低谷期自救”你可以没工作,但不能没生活。比起那些天天卖惨的明星,她这种“不抱怨只填表”的态度,反而让普通人更有共鸣。毕竟谁还没个失业焦虑?但能把低谷期过成“兴趣班打卡日常”,属实是“反焦虑大师”了。
李晟的翻红,绝不只是“努力就有回报”的鸡汤故事。背后的逻辑,堪称一部“观众VS资本”的逆袭爽文。
1. 情怀杀:90后、00后的“童年债”
初舞台一首《当》,弹幕瞬间被“小燕子DNA动了”刷屏。当年被骂“雷剧”的《新还珠》,如今成了00后的“电子榨菜”。有网友说:“小时候湖南台天天重播,她就是我们心里的民间格格!”
这波“考古红利”来得猝不及防。连芒果台都连夜重播《新还珠》,收视率居然冲到同档期第一。难怪有人说:“观众投的不是票,是给青春补张电影票。”
2. 逆反心理:越防爆,越要送你C位
节目组一开始压根没想捧她。正片六小时,李晟镜头不到10分钟,训练片段全靠别人的背景板。结果网友怒了:“你越不给她镜头,我越要投票!”24小时内,她的票数从7万飙到64万,直接把节目组脸打肿了。
这种“民选对抗资本”的戏码,简直和当年王心凌翻红一模一样。观众爱的不是李晟,而是“打脸规则”的爽感——你资本越觉得“过气艺人没价值”,我们越要用数据教你做人。
3. 人设反差:佛系努力 vs 内娱傲慢
别的姐姐忙着炒CP、立人设,李晟却在直播里说:“总有人镜头多,总有人镜头少,观众会看到努力的人。”这种“不争不抢但默默加练”的佛系态度,反而成了最大亮点。
尤其是未播花絮里,她深夜加练累到瘫地、膝盖渗血还坚持跳舞的画面流出后,网友直接破防:“内娱终于有个不卖惨的真·努力派了!”
李晟的逆袭,照出了内娱三个扎心真相:
1. “流量算法”的失灵
节目组原本押宝年轻流量,结果观众用票数证明:情怀经济的生命力,比数据女工刷榜更持久。数据显示,李晟70%的票来自非会员用户,这群“沉默的大多数”平时不混粉圈,但真金白银投票时毫不手软。
2. 实力派 vs 话题咖的尴尬
专业歌手王蓉因“没话题”被淘汰,李晟却靠跨界唱跳逆袭。这暴露出综艺的畸形生态:实力不如热搜,努力不如撕X。好在观众这次用脚投票,给了实力派一线生机。
3. 中年女星的出路困境
李晟在备采间哽咽:“我不想只被看作李某某妈妈。”这句话戳中无数职场女性的痛点。内娱对已婚已育女星的歧视,逼得她们要么装少女,要么演婆婆。而李晟的翻红证明:观众早就腻了“少女感”,我们要看真实的人生厚度。
作为吃瓜群众,我看李晟的故事,倒觉得比明星八卦更有现实意义:
1. 低谷期自救,靠的不是鸡汤是行动
李晟的“老年大学课表”给普通人打了个样:与其焦虑“我能做什么”,不如先做点“我想做什么”。学纺织、弹古琴看起来没用,但填充生活的过程本身就在重建自信。就像心理专家说的:“维持日常秩序,是避免失控的关键。”
2. 观众逆反背后的情绪价值
为什么大家宁可给“过气艺人”打投,也不看流量明星?因为真实的故事比完美人设更有感染力。李晟的“佛系努力”,让普通人看到自己的影子——那个在职场被忽视却坚持加班的自己,那个带娃累瘫却咬牙学习的妈妈。
3. 对抗焦虑的终极武器:长期主义
李晟能翻红,离不开她过去十几年的积累:唱过OST、演过话剧、甚至跨界当主播。这些“没用”的经历,最终在《浪姐》舞台上汇聚成爆发点。这告诉我们: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低谷期埋的种子,总有一天会开花。
观众为她投票,何尝不是在为平行时空里那个“不被看见的自己”加油?正如她在微博写的:“路还长,继续跋涉吧李同学。”——这句话,送给所有在人生隧道里等待光明的人。
来源:苼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