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华表奖红毯上,《第二十条》剧组五位主演推来让去抢C位的戏码刚上演完,网友就发现——名单里少了个关键人物。赵丽颖不仅没出现在嘉宾席,连提名名单都没影子。这边马丽被“架”到C位强撑体面,那边赵丽颖正顶着三把簪刀在福州拍非遗大片,文旅局官网头条、旅游攻略爆百万点击量
华表奖红毯上,《第二十条》剧组五位主演推来让去抢C位的戏码刚上演完,网友就发现——名单里少了个关键人物。赵丽颖不仅没出现在嘉宾席,连提名名单都没影子。这边马丽被“架”到C位强撑体面,那边赵丽颖正顶着三把簪刀在福州拍非遗大片,文旅局官网头条、旅游攻略爆百万点击量,网友突然反应过来:这哪是缺席,分明是换了赛道!
娱乐圈的名利场,到底是抢C位重要,还是踏实做事更有底气?
华表奖红毯向来是“兵家必争”,今年《第二十条》剧组倒好,雷佳音被张译拽着往中间塞,王骁高叶憋笑往边上躲,最后马丽被“挤”到C位——这戏码看着热闹,网友却直摇头:“当年宣传期那点破事还没翻篇呢?”
想当年《第二十条》宣传,马丽是正儿八经女主,可海报C位是赵丽颖,影院立牌全是她的聋哑人造型,热搜上了17次演技,马丽才3次。结果观众买票进场,赵丽颖的郝秀萍就五分钟戏份——合着看了个“真人预告片”?
庆功宴上马丽喝多了哭的视频,现在还在论坛飘着;大数据之夜她领奖说“凭实力”被做成表情包,两家粉丝掐得乌烟瘴气。可这次华表奖,赵丽颖连提名都没捞着,反倒是马丽稳稳坐提名席——这娱乐圈的“功劳簿”,到底怎么算?
但转头看赵丽颖在干啥?拍泉州簪花围带火整个蟳埔村,清明小长假游客12万,簪花馆从3家变80多家;福州拍三条簪刀非遗大片,民俗专家说这头饰宋代就有,既是装饰又是武器,文旅局连夜出攻略,点击量直接破百万。
更绝的是配音圈——宫崎骏《幽灵公主》中文版点名找她配女主,为学狼少女嘶吼声嗓子哑了三回;纪录片《布达拉宫》旁白念得老学者掉眼泪,说“这声音带着雪山的呼吸”。
红毯那几米地,争得头破血流;人家转头搞文化输出、做配音、当制片人,哪样不是能上新闻联播的正能量?
有人说马丽冤:“明明是女主,宣传被抢风头,颁奖又被比下去。”可现实是,影视圈现在讲究数据,马丽这种靠演技吃饭的中年女演员,带货能力确实比不过流量。但赵丽颖聪明啊——她不跟你争“谁戏份多谁是女主”,她直接把战场换到“谁能给行业、给观众带来真价值”。
就说非遗这事儿,泉州簪花围火了,手艺人月收入顶过去半年;福州簪刀文化上了热搜,年轻人争着去体验。明星带火旅游、带活传统手艺,这可比红毯上站C位有意义多了。
再看配音,《幽灵公主》是宫崎骏的经典,中文版选角能被老爷子点名,这是多大的认可?纪录片旁白能让老学者掉眼泪,这是多强的共情力?这些活儿看着“不务正业”,可哪个不是在给演员这个身份“攒底气”?
最新艺人影响力榜单,赵丽颖靠非遗和配音稳坐演员榜第一,比第二多三十万票——观众眼睛是雪亮的:你在红毯推来推去,人家在给老祖宗的宝贝找新活法;你抱着奖杯说感谢,人家在录音棚把嗓子喊哑。
马丽在红毯中间站得再稳,镜头一转,观众早被赵丽颖头顶的簪刀晃花了眼。这世道,拼到最后还得看谁手里攥着真家伙——不是红毯上的聚光灯,不是热搜上的词条数,是能让观众记住的角色,是能让文化活起来的本事,是能让行业看见的责任感。
赵丽颖这招“农村包围城市”玩得溜:从偶像剧女王到正剧演员,再到文化推广者,每一步都踩在观众心坎上。你说她“不争”?她争的是更长远的认可;你说她“缺席”?她是去更重要的地方“出席”了。
现在再看华表奖这场闹剧,突然懂了:有人盯着铜锅争肉吃,有人早去后院种香菜了。等哪天香菜成了火锅标配,种菜的人,才是真正的掌勺人。
咱们老祖宗的非遗手艺,多少年了不温不火,就靠赵丽颖拍几组照片、演几个角色,突然就火遍全网,手艺人能多挣钱,年轻人愿意去学——这算不算另一种“文化自信”?
明星的价值,到底是在红毯上站C位被拍半小时,还是像赵丽颖这样,用作品、用行动给传统文化找条活路?
要是娱乐圈多几个这样“不务正业”的明星,咱们的非遗、咱们的文化,是不是能走得更远?
来源:小金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