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胤祀深夜诱审肖国兴,他的那个奏折里都写了些什么?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5-07 21:57 1

摘要:《雍正王朝》在创作剧本的时候,刘和平老师为了推进剧情的发展,于是就删减了很多小说里的内容。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电视剧里的很多地方都让人不明所以,就比如皇八子胤祀深夜诱审肖国兴拿到的那个奏折,那个奏折里究竟写了些什么?张廷玉看到之后为什么会果断烧掉等?接下来

#影视图文连载计划#《雍正王朝》在创作剧本的时候,刘和平老师为了推进剧情的发展,于是就删减了很多小说里的内容。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电视剧里的很多地方都让人不明所以,就比如皇八子胤祀深夜诱审肖国兴拿到的那个奏折,那个奏折里究竟写了些什么?张廷玉看到之后为什么会果断烧掉等?接下来,我会结合小说、剧本,来深挖这一段剧情里被我们忽视掉的细节。

||浮光聿影

张廷玉之所以会果断烧掉奏折,并不是因为肖国兴指证太子参与了刑部冤案,而是肖国兴的那个奏折里,还有比“太子胤礽罔顾律法,草菅人命”更为炸裂的内容。

为了弄清楚肖国兴在他的那个奏折里都写了些什么,我们先来看看皇八子胤祀深夜单独审问肖国兴的这一段对话。

胤祀:“肖大人,你知道我为什么要单独跟你谈吗?”

肖国兴:“请八爷明示。”

胤祀:“第一,我调看了所有的案卷,又审问了有关的证人,知道你在这次案件中虽有失察之责,却无贪赃之实。第二,你也是受人指使,身不由己,是吗?”(详见剧本截图)

皇八子胤祀的意图很明显,从“你也是受人指使,身不由己”这句话中,我们就可以推断出,他是在利用肖国兴想要脱罪的心理,一步一步地诱导肖国兴攀咬太子胤礽!

因此,我们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肖国兴的那个奏折里,一定有肖国兴指证太子参与了“刑部冤案”,以及太子口头授意刑部官员收受买命钱的证词。

只是,皇八子胤祀想要扳倒太子,仅有肖国兴的这些证词还远远不够。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就“张五哥顶凶一案”而言,太子胤礽只是代康熙勾决人犯,并没有留下任何直接参与“刑部冤案”的实质性证据。如果他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刑部官员的身上,再声称刑部官员的所作所为他毫不知情,那么康熙最多也就会定他一个“失察”之罪(胤礽的母亲赫舍里氏因为难产去世,康熙感觉“亏欠”了胤礽,所以对胤礽过于溺爱,失察自省应该是极限)。

二、这一点是出自于废了胤礽之后的情况考虑。一旦胤礽被废,众皇子之间的夺嫡之争立马就会进入白热化,这样的情况于江山社稷不利,于康熙皇权不利。只要胤礽还在太子的位置上,其他的皇子想要去争就“名不正言不顺”,即便是勾心斗角也不会太过分。

再则,肖国兴的证词也不一定属实,还有可能是对胤礽的栽赃陷害。因此,康熙根本不可能仅凭肖国兴的一纸证词,就轻易地废了胤礽!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情况康熙才会废掉胤礽呢?

在小说中,邬思道曾向皇四子胤禛透露过太子会被废的情况。他说胤礽当了三十多年的太子,不仅名分早定,门生故吏更是盘根错节,要废黜太子只有两种可能——

一是太子做出了谋逆之举,二是掖宫隐私。

而皇八子胤祀浸润朝堂多年,以他为首“八爷党”甚至都能与“太子党”争锋,其门下的幕僚自然不会比胤禛的少,所以他不可能不明白如何才能“一击必杀”的道理。

也就是说,如果他想扳倒太子然后再取而代之,他肯定会从以上两点上作文章。因此,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肖国兴的那个奏折里一定还有比胤礽参与“刑部冤案”更为重磅的内容。

那么,肖国兴的证词里究竟还有什么信息呢?

当张廷玉烧掉肖国兴的那个奏折以后,康熙皇帝说过这样的一句话:

“衡臣啊,你的苦心朕知道,你说你儿子的病很难好了,朕的这个儿子,他的病怕也是很难好了。咱们只要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就行了。”

张廷玉的孩子生的是什么病?他的病与太子又有什么关系呢?康熙皇帝为什么要将两人的“病情”联系在一起呢?

在小说中,当邬思道与李绂等人谈到由张廷玉作为主考官的科考有没有黑房时,田文镜曾提到过张三公子的病情。

“这个张三公子,听说是张相不许他走恩荫的路,功课逼得紧,累得病死的。”

“你太老实了。”

性音和尚冷冷笑道,“这张士平是气死的不假,不过不是为了功课,而是为了一个女人!张家不过要遮丑,才放出这么个风儿,这就是张相的聪明之处了。”

李绂眉棱微微抖动了一下,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性音看了一眼邬思道,说道:“去年张相爷去金陵,张士平也跟着去了,不知怎的就和宵月楼的一个叫桂儿的侍书相好上了。后来相爷回京,张士平偷偷给她赎了身,藏在舱板里要带回来,不曾想半道上被张相查了出来。张相一怒之下就命人把张三爷按倒狠狠抽了四十皮鞭,张三爷的背被打了个稀烂,之后又冒了风寒,回京之后就一病不起了。”

李绂听了没吱声,田文镜问道:“那个女的呢?”

“那女的很是烈性。”性音脸上毫无表情,“她先是伏在张士平身上痛哭一场,然后起身对张相一拜,说:‘是我勾引三少爷的。相爷,我拿命抵三爷这个错儿,您就饶了他吧!’说罢就一头撞死在铁锚上。阿弥陀佛,罪过!”

结合小说中的这段内容,我们就会发现康熙皇帝说的那句话并非只是在闲聊家常,也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有着很明显的“指代性”(这一段的台词处理得都很完美,没看过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其目的就是要告诉我们,张士平的“病”是因为一个女人!胤礽的“不治之症”也是为了一个女人!

了解了这段被删减掉的剧情,我们就可以大致推断出肖国兴在他的那个奏折里都写了些什么了——

那个奏折里除了有肖国兴攀咬太子胤礽指使刑部官员收受买命钱的证词之外,很可能还有他检举太子与郑春华不伦的内容。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太子与郑春华有染这事儿毕竟极为隐秘,宫里的人都不一定知道肖国兴作为一个外臣,他是如何知道的呢?

唯一的可能就是——皇八子胤祀透漏给他的!

那么,皇八子胤祀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我们再来看下面这一段被删减掉的内容,这段内容摘自“刑部冤案”发生之前,是皇八子胤祀与“妖道”张德明的对话:

“八爷!”

张德明古井一样的眼睛闪烁着,说道:“您知道么?太子身上揣着春药,叫养心殿的人见了告诉了万岁,他和郑贵人的事万岁也有耳闻。一旦东窗事发,他就是不死也得脱层皮,还说什么太子!”

胤祀不禁全身一震:这样的宫闱秘事,怎么会传到张德明耳中,自己却还蒙在鼓里!

张德明见他吃惊,笑道:“八爷放心,这是白云观的功效。太监们常去祈福,向道祖忏悔心中事。养心殿的邢年就因为这事寝食难安,去神前祷告求佑,恰被贫道听了来。”

胤祀听得心里一动:怪道的张德明消息灵通,原来有多少人心甘情愿源源送上门来!

然后笑道:“你也不怕亵渎了神明,其实我并不想知道这些事。只愿循自己的本心,国家吏治财政败坏如此,有志之士应该起而振作,匡扶大清社稷是当今第一要务啊!”

这段内容讲述的是,妖道张德明为了向皇八子胤祀“投诚”,于是就把太子胤礽与郑春华有染的消息作为“投名状”告诉了皇八子胤祀。

但这个消息的来源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皇八子胤祀知道这个消息的时间节点,因为它能间接地证明是皇八子胤祀将此隐秘之事透露给的肖国兴!

理由很简单,皇八子胤祀掌握了扳倒胤礽的把柄,却没有在第一时间向康熙告发,是因为他在等待时机并企图一举扳倒太子,而由他担任主审的“刑部冤案”很明显就是这个绝佳的机会。

他将这个消息告诉肖国兴,就是想借肖国兴的手来实现他的政治目的。如此处心积虑,又这般费尽心机,确实“其心可诛”。

那么,肖国兴究竟有没有为了“检举赎罪”,将太子胤礽与郑春华的丑事写在奏折里呢?

鹿苑“捉奸”当晚,康熙让图里琛和德楞泰控制住放风的太监之后,首先说的就是这样的一句话:

“是太子在里面?”

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如果仅仅只是“有所耳闻”,康熙根本不可能如此肯定在郑春华房里的就是太子胤礽!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电视剧里并没有交代放风太监何柱是太子的近侍,如果有交代,康熙能问出那样的话就不难理解了)

另外,在胤礽与郑春华幽会被康熙当场撞破的那段剧情里,我们也能在小说中找到与之相呼应的证据。

胤礽回到清舒山馆处已是雪人一般,这一夜,仿佛噩梦一直追逐着他,整个人迷迷离离,恍恍惚惚。狩猎回来,他是什么时候到烟波致爽斋请的安,是如何侍候康熙皇帝睡下,又是怎么鬼迷心窍似的跑到冷香亭和郑春华幽会……这一切都记得不大清楚了。他弄不明白,已经安歇了的康熙为何会悄无息地突然驾临冷香亭,杀死放风的太监直入卧寝,当场捉奸……

从“康熙突然驾临冷香亭,杀死放风的太监,直入卧寝当场捉奸”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明确得知,康熙的目的非常明确,他前往鹿苑不是为了散心而是为了捉奸。

也就是说,康熙撞破胤礽与郑春华的奸情并非“偶然”,而是他故意为之!

既然是有目的性的故意为之,那他肯定已经掌握了胤礽与郑春华不伦的证据。那么,这个所谓的“证据”又来自于哪里呢?

我们再来看一段小说中被删减掉的内容,这段内容摘自众人前往热河狩猎的途中,是皇三子胤祉与皇四子胤禛的对话。

“你还不知道吧,太子随身带着药,叫李德全和刑年收拾时检点出来了。”

“什么药?”胤禛浑身一震,有点口吃地问道:“是……毒药?”

“万岁起初也是这么想。”

胤祉继续道,“结果叫太医院王柏龄查验了,确是春药。当时我就在养心殿,你没见万岁脸色那个难看。要不是我拦一拦,恐怕当时就发作了。”

这段对话是皇三子胤祉在向皇四子胤禛解释“热河狩猎一行为何不利太子”,同时也表明了康熙为什么会不顾及颜面,执意要去捉奸的原因。

只不过,仅凭太子怀揣春药还不能直接证明太子和郑春华有染,因为太子还可以解释说他是在自己的宫里和自己的妃子房事用;

而如果只是听闻,那就更不靠谱了,捉奸讲究的是“捉奸捉双”,更何况传言也有不实的时候。

因此,它唯一的可能就是来自肖国兴的那个奏折。

“刑部冤案”事发之初,康熙便当着三位宰辅的面明确地表示过:“不管查到谁,不管他是鼠还是器,他都要依法处置”

如今,太子不仅德行有失,还严重触碰到了康熙的逆鳞,如果继续放任这个奏折不管,那太子想不废都不可能了,所以张廷玉才会果断烧掉了那个奏折。

本文为头条首发作品,请勿转载或搬运到其他平台。

来源:浮光聿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