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以为“跑男”再无第二季?回顾那些年观众为何“看走眼

天堂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4-14 18:22 1

摘要:十年前,《奔跑吧兄弟》第一季以“撕名牌”风靡全国,但收官时不少观众却断言:“这节目火不过第二季!”谁曾想,十年后的今天,《奔跑吧》已跑至第13季,仍是国民级综艺。回看第二季的诞生,当年观众的质疑与节目组的破局,藏着怎样的故事?

十年前,《奔跑吧兄弟》第一季以“撕名牌”风靡全国,但收官时不少观众却断言:“这节目火不过第二季!”谁曾想,十年后的今天,《奔跑吧》已跑至第13季,仍是国民级综艺。回看第二季的诞生,当年观众的质疑与节目组的破局,藏着怎样的故事?

2015年初,第一季《奔跑吧兄弟》以“韩综本土化”的新鲜感席卷荧屏,但收官后质疑声四起:

1. 成员变动引担忧:王宝强因档期退出,包贝尔接棒。观众质疑“双王CP”被拆,新成员能否融入?

2. 模式重复恐疲软:首季的“撕名牌”“指压板”虽火,但观众担心套路化:“还能玩出什么新花样?”

3. 韩综光环褪去:原版《Running Man》热度下滑,本土化能否持续创新成谜。

面对质疑,节目组以“稳中求变”策略交出答卷:

1. 成员化学反应升级:邓超的“学霸”人设、Angelababy的“女汉子”形象深入人心,包贝尔与王祖蓝的“身高梗”意外成笑点,新老成员碰撞出独特火花。

2. 主题设计更贴近本土:西安“穿越秦朝”、成都“熊猫保卫战”等结合地域文化的任务,让观众直呼“接地气”。

3. 游戏创新不惧争议:第二季引入“泥潭大战”“水上擂台”等高强度环节,尽管被批“折腾明星”,却因真实感拉满收视率飙升。

2015年4月17日,第二季首播即登顶收视榜,豆瓣评分7.5,高于首季的7.3。观众发现:

- 明星“去光环化”:李晨“大黑牛”的憨厚、郑恺“小猎豹”的敏捷,让明星更真实可感。

- 社会话题破圈:节目衍生出“周五综艺档”概念,甚至带动录制地旅游业,如杭州宋城、武汉园博园成打卡热点。

- 长尾效应显现:第二季的成功为后续季奠定基调,即便后期成员多次更替,IP生命力仍延续至今。

十年前,观众以为《奔跑吧兄弟》只是“昙花一现”,而它用第二季证明:综艺的保鲜秘诀不在“复制爆款”,而在“敢于破局”。正如网友戏言:“当年说‘没有第二季’的人,如今可能正守着第13季直播呢!”

互动话题:你最喜欢《奔跑吧》哪一季的经典名场面?评论区聊聊你的“跑男记忆”吧!

来源:奋发蜻蜓Rl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