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张照片400元,你会买吗?”当黄子韬徐艺洋的撕拉片横扫热搜时,这个看似荒诞的问题正在内娱真实上演。从明星打卡到素人跟风,撕拉片以“拍一张少一张”的稀缺属性,正在颠覆我们对影像价值的认知。
“一张照片400元,你会买吗?”当黄子韬徐艺洋的撕拉片横扫热搜时,这个看似荒诞的问题正在内娱真实上演。从明星打卡到素人跟风,撕拉片以“拍一张少一张”的稀缺属性,正在颠覆我们对影像价值的认知。
现象级爆火:撕拉片如何攻陷内娱?
当黄子韬生日会上那组带着指纹和褶皱的撕拉片流出时,谁也没想到它会成为现象级事件。不同于精修图的完美无瑕,这些照片刻意保留的噪点、光斑甚至咖啡渍,反而成就了“连毛孔都在讲故事”的真实魅力。数据显示,相关话题单日阅读量破12亿,连Getty Images都高价购入版权。
从张凌赫到刘诗诗,半个娱乐圈都在为撕拉片站台。这种诞生于上世纪的老技术,如今却成了明星彰显品味的硬通货。某摄影博主透露:“现在艺人团队会专门采购限量版相纸,一场活动光撕拉片成本就超万元。”
心理学解码:为何我们甘愿为“稀缺”付费?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蔡海超指出,撕拉片的走红本质是“稀缺效应”的胜利。当相纸变成不可复制的消耗品,“拍一张少一张”的特性直接激活了年轻人的收藏欲和占有欲。就像黄子韬那组照片中故意保留的显影瑕疵,恰恰强化了“此刻即永恒”的珍贵感。
更深层来看,这反映了Z世代对抗数字洪流的叛逆。在人人都是“修图大师”的时代,撕拉片的物理显影过程创造了一种反算法的真实。正如网友所说:“看他们吵架比看别人接吻还甜”,这种不完美反而构成了情感的真实锚点。
商业启示录:真实感才是顶流密码
黄子韬夫妇的案例证明,内娱的流量规则正在改写。当其他明星还在纠结官宣文案时,他们用四年时间完成了从“绯闻情侣”到“国民夫妻”的蜕变。卫生巾创业、直播互怼、撕拉片曝光,这些看似冒险的操作,实则构建了“真实内容长线运营”的新模型。
某品牌总监分析:“年轻人愿意为稀缺体验付费的本质,是为情绪价值买单。”数据显示,黄子韬同款拍立得相机销量暴涨300%,限量相纸甚至被炒至千元。这提示我们:在注意力经济的战场上,真实感或许才是最高级的营销。
当撕拉片的风掠过内娱,它撕开的不仅是相纸涂层,更是公众对完美人设的审美疲劳。黄子韬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这个滤镜泛滥的时代,敢于展示生活褶皱的人,反而掌握了真正的流量密码。毕竟,最打动人心的从来不是精修图里的十全十美,而是那张带着咖啡渍的、热气腾腾的真实。
来源:初夏已至讲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