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强《棋士》:一场关于人性的黑白对弈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4-08 22:34 1

摘要:当王宝强饰演的崔业在信用社劫案现场说出"弃子"二字时,这个木讷的围棋老师正式踏入了人性的修罗场。这部由他担任监制并主演的《棋士》,以兄弟阋墙的罪案外壳包裹着中式家庭伦理的内核,在悬疑叙事与生活流之间找到了独特的平衡点,也让观众在王宝强颠覆性的表演中看到了人性的

当王宝强饰演的崔业在信用社劫案现场说出"弃子"二字时,这个木讷的围棋老师正式踏入了人性的修罗场。这部由他担任监制并主演的《棋士》,以兄弟阋墙的罪案外壳包裹着中式家庭伦理的内核,在悬疑叙事与生活流之间找到了独特的平衡点,也让观众在王宝强颠覆性的表演中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光谱。

一、棋子与棋手的身份倒置

崔业的前半生始终困在"棋子"的宿命里。作为家中备受宠爱的围棋天才,他从小被父亲关在渔船上打谱练棋,连溺水事故都成为换取哥哥辍学的筹码。这种畸形的家庭关系塑造了他既依赖又抗拒的矛盾人格:面对强势的警察哥哥崔伟,他习惯性蜷缩在沉默的壳中;面对劫匪夏生时,却突然显露出掌控全局的棋手锋芒。这种身份的错位在信用社劫案中达到顶点——当崔业用"长气杀短"的围棋战术帮助劫匪逃脱时,棋盘上的胜负逻辑开始反噬现实世界的规则。

这种身份倒置在王宝强的表演中呈现出惊人的层次感。前期他佝偻着背走路时,衣角褶皱里都藏着被生活碾压的卑微;后期面对哥哥审讯时,指尖摩挲棋子的动作却透露出棋手特有的冷静算计。特别是焚尸黑化那场戏,火光映照着他汗涔涔的脸庞,惊惧与狠戾在眼神中交替闪现,完成了从棋子到棋手的彻底蜕变。

二、兄弟博弈的权力困局

崔家兄弟的关系如同棋盘上的黑白子,在攻守之间维系着微妙的平衡。哥哥崔伟看似掌控着家庭话语权,却始终无法摆脱"工具人"的宿命——从少年时代替弟弟辍学,到中年成为家族荣耀的象征,他的人生轨迹始终围绕着崔业展开。这种畸形的情感羁绊在劫案后彻底失控:当崔业包庇劫匪夏生时,兄弟间的博弈从家庭延伸到罪案现场,形成了双重镜像关系。

剧中两对兄弟的设置极具深意:崔业与夏生这对"窝囊弟弟联盟",与崔伟和春生这对"牺牲者兄弟"形成互文。夏生救起被抛入海中的崔业,对应着当年崔伟救溺水弟弟的情节,这种跨时空的呼应揭示出兄弟关系的本质——既是救赎也是枷锁。当崔业在船上对夏生说出"对不起"时,观众看到的不仅是两个落魄者的惺惺相惜,更是被压抑多年的情感在暴力土壤中的畸形生长。

卜三、生活悬疑的叙事实验

《棋士》的"怪",在于它打破了类型剧的传统边界。导演房远、高妮妮采用"遇人则慢,遇事则快"的叙事策略,在罪案剧的框架中注入大量生活流细节:崔业教学生下棋时的絮叨,与妻子阳台夜谈时的沉默,甚至买肯德基时的局促,这些看似冗余的片段,实则是人物心理裂变的催化剂。这种叙事手法让观众在破案的快感之外,更能触摸到转型期社会的阵痛。

这种实验性在视觉语言上同样显著。剧中频繁出现的棋盘特写,既是人物心理的外化,也暗示着命运的不可逆转。当崔业在仓库偷拍走私证据时,镜头通过围棋定式的变形构图,将他的处境转化为棋盘上的困兽之斗。这种符号化的表达,让《棋士》超越了普通罪案剧的范畴,成为观察时代症候的棱镜。

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棋士》的"怪"恰恰是创作者勇气的证明。它没有迎合观众对爽感叙事的期待,而是用22集的篇幅耐心打磨人物的心理轨迹;它没有回避人性的灰色地带,而是让观众在崔业的堕落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当王宝强饰演的崔业在儿子的玩具手铐前歇斯底里时,这场关于人性的黑白对弈,最终指向了每个普通人都无法回避的生存困境——在命运的棋盘上,我们究竟是执棋者还是棋子?

来源:民乐盒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