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档票房“腰斩”,看电影真的不如看微短剧?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07 21:13 2

摘要:2025年五一档(5月1日—5月5日)总票房7.47亿元,同比下降51.1%;档期观影总人次为1889.5万,同比下降50.03%;日均票房1.49亿元,为近五年档期票房最低——

2025年五一档(5月1日—5月5日)总票房7.47亿元,同比下降51.1%;档期观影总人次为1889.5万,同比下降50.03%;日均票房1.49亿元,为近五年档期票房最低——

对于整个电影行业而言,这组数据并不乐观。

中国电影市场三个月内经历冰火两重天,清明档与五一档票房下滑严重,与《哪吒2》单片破百亿的行业神话形成鲜明对照。

“中国电影票房倒退回十年前……”“两个小时就能刷完一部上百集的微短剧,谁还愿意花时间去电影院开‘盲盒’?”“现在选电影好比买彩票,大多数时候都中不了,等于浪费钱。”网友的一系列评论,都表现出对电影市场的不看好。

大体量头部影片缺位,短视频与微短剧崛起带来的冲击,社交成本上涨……以上种种因素,都正在导致观众的观影热情减退。

市场波动背后是消费逻辑与观众需求的变化。当前,影院消费正面临多元娱乐形式的冲击。业内人士表示,从清明档、五一档遇冷的现实来看,期望像《哪吒2》这样的现象级大片继续“救市”并不现实,电影行业应该深入探索更为健康、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票房“腰斩”,或许意味着中国电影行业迎来了一个新的转型“阵痛期”。

10部新片仅2部票房破亿

中腰部影片“群狼战术”难以提振大盘

猫眼研究院《2025五一档数据洞察》显示,今年五一档票房前五名分别为《水饺皇后》《猎金·游戏》《幽灵公主》《人生开门红》和《雷霆特攻队*》,其中仅《水饺皇后》和《猎金·游戏》两部影片走势相对稳健,档期内票房过亿。

令人意外的是,上映三个月、密钥延期三次的《哪吒2》仍凭借近6500万元的票房杀进五一档票房前六,日票房一度反超多部新片,更拿下贵州省五一档票房冠军(293.98万元)。因为号称全亚洲最大的IMAX-GT影厅就坐落在贵州省贵阳市,不少影迷都趁着“五一”假期到贵阳越界影城打卡。在贵州,五一档排名第二的《水饺皇后》票房占比仅19.2%,远不如《哪吒2》的33.2%。

《2025五一档数据洞察》还提到,春节档后至五一档前累计上映影片78部,其中仅4部票房过亿,还有67%的影片票房不足1000万元。

整体上看,由于缺乏大体量头部影片的带动,映前关注度不高,五一档整体表现热度欠佳、不及预期,新片体量整体不高也导致了票房差异小、头部集中度下降。

的确,今年五一档片单一出,不少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好像没有哪一部是特别想看的。

从题材类型上看,今年五一档新片囊括了剧情、犯罪、喜剧、动作、动画等多元类型。灯塔专业版数据分析师陈晋表示,今年五一档片单百花齐放,类型丰富且有创新,良好的区分度本应有利于降低同质化竞争,满足多层次观众的多样化需求。

但为何大部分观众仍感到“无片可选”?问题同样也出在题材上。

五一档排名前二的《水饺皇后》和《猎金·游戏》,一部是传记片,一部是金融题材的犯罪片,都是“文戏”,缺乏能吸引观众走进影院的视觉奇观。而前五名中唯一的动作片《雷霆特攻队*》,则受漫威近年口碑不佳的影响,让观众不敢对其有所期待。

曾被视为大档期“爆款密码”的喜剧片,在今年五一档也失灵了。《人生开门红》和《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虽然在选题上与时俱进,聚焦直播领域和网红生态,但故事创新不足。

而相比春节档预售期的宣发大战,五一档各新片的宣发策略也比较平实低调,不仅“整活”少了,连路演也少了。主演阵容中也缺乏粉丝黏性较高的流量演员,难以在预售期创造社交平台热门话题。还有新片“极限”定档,几乎没有前置宣发。因此,很多观众未能提前获知新片信息,也没有把“看电影”列入假期活动清单。

例如五一档亚军《猎金·游戏》,整个“五一”假期只安排了广州一站路演。《幽灵公主》则是在映前8天才宣布加入五一档。

而档期内口碑最佳的《大风杀》(豆瓣评分7.0),也被观众认为吃了宣发的大亏。该片填补了近年来国产西部枪战片的空白,暴力美学风格生猛,是五一档新片中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之作,最终票房却只是刚刚过3000万元,排在五一档第8名。

题材和宣发的双重乏力,新片口碑整体一般,最终导致了大体量头部影片在五一档缺位。而参照近两年的市场趋势,大盘往往需要一到两部超级爆款带热。

例如今年春节档,《哪吒2》一骑绝尘,《唐探1900》和《封神第二部》也都达到10亿以上的体量,才有了95.14亿元的“史上最强春节档”。豪揽206.2亿元的2023年暑期档,档期内有5部影片票房超15亿元。

去年五一档总票房15.28亿元,为影史票房第二高的五一档,档期内也有5部影片票房过亿,冠军《维和防暴队》的票房超过4亿元,亚军《末路狂花钱》的票房也超过3.9亿元。

尽管头部影片可能抢占中腰部影片的观众,但纯靠中腰部影片的“群狼战术”,明显难以提振大盘。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今年五一档票房同比下降超50%的关键因素。

暨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陶冶表示,以春节档为例,较为健康的档期生态,应该是有4到5部电影票房能达到10亿体量,头部影片约有3部,每部票房都能达到20亿量级。

因此,无论是《哪吒2》一骑绝尘的春节档,还是没有头部影片出现的五一档,档期生态都算不上健康。

作为春节档和暑期档之间的中型档期,五一档往往承担着试探市场风向的作用。近年来,业内预估的“大片”往往青睐春节档、国庆档等大档期,7天长假带来的档期观众将有望保证一定的票房体量。档期红利带来的档期依赖,也让大档期和中小档期的新片供给越来越不平衡,档期票房也备受影响。

探索非传统档期潜力,缓解供需矛盾,是电影行业转型的当务之急。

观影人次、年轻用户占比大幅下滑

如何让观众找到走进影院的理由?

“整体上看,2025五一档市场表现不及预期,市场在春节档以及《哪吒2》的火爆之后,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震荡起伏。一方面,观众对于电影内容的评价标准和期待值日益提升;另一方面,影院观影仍在受到不同娱乐消费方式的冲击。市场需要更多更新鲜、更年轻、更具话题性和创造力的优质内容来提升市场热度,吸引观众走进影院。”猫眼娱乐分析师赖力告诉南方+记者。

《2025五一档数据洞察》显示,今年五一档观影总人次为1889.5万,25岁以下用户占比为26.7%,连续三年大幅下降。20岁以下用户占比为6.2%,首次不足10%。

年轻人为何越来越不喜欢走进影院了?陶冶认为,对于非影迷观众而言,看电影更趋向于一项社交活动,需要付出一定时间和金钱作为消费成本。在短视频等新兴娱乐生态的影响下,电影已不是一个必需消费品。

《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2024年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5.76亿人,占整体网民的52.4%。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首次超过内地电影票房全年体量。艾媒咨询更预测,2027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几乎相当于电影市场规模的2倍。

节奏短平快,剧情强刺激的微短剧正在大量侵占人们的碎片时间,引导人们形成碎片化的休闲生活模式,同时,深度沉浸能力也开始退化。相比之下,观看电影、长剧等传统长视频,在许多人眼里成了“浪费时间”。

而在从小接触智能手机、互联网的Z世代眼中,电影显得更为陌生。但电影与观众之间真的出现了“代沟”吗?事实并非如此。

《哪吒2》观影人次超3亿,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首次走进影院的观众,以及一年可能只看一两次电影的“低频观众”。直至五一档,《哪吒2》的购票人群里仍有80%是未看过该片的新观众。

由此可见,高质量、高口碑,能够“破圈”带来社交话题的影片,依然能够吸引大量观众走进影院。

“《哪吒2》是可遇不可求的爆款,因为它已经从单纯的影视作品变成了全社会热议的话题。”陶冶表示,虽然《哪吒2》帮助很多影院解了燃眉之急,“但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对于很多人来说,看电影位于日常消费链条的末端,是可以被优先节约掉的部分。”

五一档各项数据均显示,观众对商业电影的评判标准正在不断抬升——制作精度、情感共鸣、内容创新缺一不可。与此同时,观众对电影的“试错忍耐度”越来越低,许多观众在经历一次不佳的观影体验后,就会对后续观影行为产生抵触,直接影响观影人次和票房表现。

当前,电影行业亟须探索的,不是如何节约成本、抢占档期,或是在宣发营销上整花活,而是“如何让观众找到走进影院的理由”。

套路化、质量不上不下的作品已无法再割韭菜,“长板够长,短板也合格”将成为未来商业片的市场生存法则。面对观众“内容需求不断升级”与“深度沉浸能力退化”,电影创作需要与观众共同成长。

来源:新湖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