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挺进微短剧赛道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5-07 19:45 1

摘要:3月27日,漳州国有影视文化企业——百映影视参与制作的微短剧《我喜欢的人变成猫是怎样的体验》入选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推荐剧目。4月15日,该公司的另一部作品《守护水仙花开》入选福建省旅游非遗主题微短剧重点选题片单。

《凌波仙子》演员海选现场 百映影视 供图

3月27日,漳州国有影视文化企业——百映影视参与制作的微短剧《我喜欢的人变成猫是怎样的体验》入选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推荐剧目。4月15日,该公司的另一部作品《守护水仙花开》入选福建省旅游非遗主题微短剧重点选题片单。

短短二十天内,两部作品接连获得省级及以上认可,漳州在微短剧这一新兴领域崭露头角。

微短剧作为一种融合影视剧品质与短视频特性的文艺新形态,凭借节奏明快、制作灵活、传播性强等特点,已成为网络视听产业中快速崛起的“新赛道”。漳州敏锐把握这一趋势,努力将微短剧打造为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重要载体,使之成为漳州传统文化破圈的一支“轻骑兵”。

政策赋能 加速形成产业生态

近几年,漳州相继出台《漳州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用闽南文化点亮千年漳州古城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为影视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来,各级扶持政策持续加码:国家广电总局启动“微短剧+”行动计划,赋能千行百业;福建省设立3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计划三年培育百家微短剧优秀机构、打造百部闽派微短剧精品。4月中旬,省广电局、省文旅厅在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上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旅游非遗主题微短剧创作的通知》,提出从题材挖掘、拍摄协调、政策资金、融合宣介等方面加强旅游和非遗题材微短剧创作。

“政策红利为行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漳州微短剧迎来发展的春天。”漳州市文旅局副局长杨勇琦表示,将进一步落实各级利好政策,发挥漳州资源优势,推动漳州微短剧产业健康有序发展。2024年漳州备案的微短剧项目中,体现“闽南文化”的占比显著提升,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链正在形成。

以剧为媒 探索文旅融合实践

在挺进微短剧赛道的过程中,漳州积极探索“微短剧+文旅”新模式,通过轻量化叙事,激活和展现闽南独特的文旅资源,助力漳州文旅“出圈”。

作为漳州本土影视创作主力军,漳州市百映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自2020年10月成立以来,共参与摄制近40部影视剧。其中,微短剧《我喜欢的人变成猫是怎样的体验》入选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重点推荐剧目片单,百集文旅微短剧《凌波仙子》获国家广电总局重点原创网络影视剧规划备案,网络微短剧《黑金》获省广电局拍摄制作扶持。

《我喜欢的人变成猫是怎样的体验》巧妙串联漳州东山岛、厦门彩虹沙滩等闽地风光,通过奇幻爱情喜剧吸引年轻观众,实现“线上引流、线下打卡”的文旅传播效果。《凌波仙子》则以福建省省花、漳州市市花——水仙花的民间传说为蓝本,融入闽南文化元素,计划用漳州代表性农产品命名剧中角色,探索“影视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

“我们不仅要讲好故事,更要让故事成为漳州的文旅名片。”漳州影视服务机构负责人、百映影视总经理张先进表示,5月20日将举行《凌波仙子》项目发布会,目前正在全市各地选拔演员。

服务升级 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漳州,是远近闻名的“天然影棚”。清新山海、闽南风韵,使漳州频频成为影视取景地,近200部知名影视作品都曾到漳拍摄。当下,漳州正通过完善影视服务体系提升竞争力,夯实微短剧产业发展基础。

目前,漳州百映影视已梳理全市数百处特色取景地,涵盖古城、滨海等多元影视拍摄场景;建立500人规模的群众演员库并提供专业培训;为来漳剧组提供“一站式”协拍服务,涵盖政策咨询、场地协调、资源对接等全流程支持。

“微短剧是文化IP孵化的一个新路径。”张先进表示,今后将结合漳州“天然影棚”等资源优势,进一步聚焦“小切口、大情怀”的微短剧创作,做好来漳剧组拍摄服务工作,推出更多展现闽南文化的精品力作,助力地方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漳州文旅

新媒体矩阵

漳视新闻漳州人民广播电台漳州市图书馆漳州市艺术馆福建省漳州市博物馆漳州市美术馆中国女排精神展示馆漳州市文物保护中心漳州市布袋木偶传承保护中心漳州市歌仔戏传承保护中心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