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春,当内娱还在为“流量寒冬”发愁时,孙俪带着刑侦剧《乌云之上》强势回归。剧中她饰演的刑警队长韩青,以单手倒车入库的飒爽镜头和锁喉式审讯的低沉嗓音,瞬间让“孙俪 剧圈顶流”的词条冲上热搜。距离她上一部主演作品《理想之城》已过去三年,这三年里娱乐圈经历了
孙俪:在流量退潮时,做逆流而上的“剧圈定海神针”
图片来自网络
2025年春,当内娱还在为“流量寒冬”发愁时,孙俪带着刑侦剧《乌云之上》强势回归。剧中她饰演的刑警队长韩青,以单手倒车入库的飒爽镜头和锁喉式审讯的低沉嗓音,瞬间让“孙俪 剧圈顶流”的词条冲上热搜。距离她上一部主演作品《理想之城》已过去三年,这三年里娱乐圈经历了流量崩塌、行业洗牌,而孙俪的回归却如一枚定心丸,让观众确信:真正的演员,永远能在时光里守住价值。
图片来自网络
一、从“安心”到“韩青”:二十年角色深耕的“人间真实”哲学
孙俪的演艺生涯,是一部鲜活的“角色进化史”。2003年,19岁的她在《玉观音》中饰演缉毒女警安心,眼神里跳动着初出茅庐的倔强与纯粹,连导演丁黑都感叹:“她眼里有股子狠劲,像真的在经历生死。”这场出道即巅峰的表演,为她奠定了“实力派”基调。此后二十年,她拒绝被“少女感”绑架,反而在角色的“烟火气”里扎根——《甄嬛传》里,她将回宫戏演成教科书级名场面:甘露寺中受尽欺凌的眼神如淬了冰,转身面对皇上时却瞬间绽放出含着泪光的笑,眉梢眼角都是“涅槃重生”的权谋;《理想之城》里,她饰演的造价师苏筱在面试被打压时,手指攥钢笔到泛白、嘴唇微颤却硬撑体面,让无数打工人惊呼“看到了自己”。
为了演活《乌云之上》中的刑警队长韩青,孙俪再次展现“沉浸式体验”的狠劲。她在西北某市刑警队蹲点三个月,跟着民警参与案件讨论,观察他们审讯时的肢体语言:“真正的刑警不会刻意摆威严,他们坐姿放松却眼神如炬,一句话就能戳中嫌疑人的心理防线。”连剧中单手倒车入库的镜头,她都专门考取了高级驾驶员认证:“女警的车技不是花架子,是实战中练出来的肌肉记忆。”这份对细节的苛求,让韩青握枪时的“老警松弛感”与新人时期的“紧绷”形成鲜明对比,被刑侦剧迷称为“近年最真实的警察形象”。
图片来自网络
二、在争议中破局:当“用力”成为角色的呼吸
孙俪的表演风格向来两极:有人赞其“感染力爆棚”,也有人批“用力过猛”。《乌云之上》里,她饰演的韩青追踪嫌疑人时眉头深锁,审讯时喉音压得极低,甚至被截出“眉头夹死蚊子”的表情包;《安家》中房似锦走路带风、啃包子狼吞虎咽的模样,也曾被质疑“表演痕迹太重”。面对争议,孙俪坦言:“这些角色本就带着生存焦虑——韩青背负着战友牺牲的真相,房似锦从底层摸爬滚打上来,他们的‘用力’,是角色在命运里的挣扎。”导演刘璋牧透露:“曾建议她演得温和些,但她坚持‘刑警队长的柔软要藏在硬核之下’,事实证明,观众能感受到这种内在的张力。”
比起演技争议,更刺耳的是外貌审判:有人说她“眼睛鼓、脸浮肿”,甚至造谣“健康问题”。孙俪的回应一如她的角色般刚硬:“演员的职业是塑造人物,不是活在滤镜里。”她在短视频平台发布素颜vlog,对着镜头指着眼角细纹笑称“这是岁月给的勋章”;被拍到微胖路透照,她自嘲“吃饱了才有力气追凶”。这种反套路的真实,恰恰戳中了娱乐圈“外貌内卷”的痛点——当多数女演员还在营销“冻龄”“少女感”时,孙俪早已明白:观众走进剧场,要看的是“人”的故事,而非“花瓶”的摆设。
三、顶流之外的反卷人生:把日子过成角色的“B面”
戏外的孙俪,活得比角色更“反骨”。当流量明星忙着炒CP、买热搜时,她的日常是背着用了五年的帆布包逛菜市场,蹲在摊位前和大爷大妈讨价还价;和邓超结婚十年,微博互动永远是互黑日常:结婚纪念日晒对方丑照,生日祝福必有“又老了一岁”的调侃,连儿子等等都说“爸妈像是在演家庭喜剧”。这种“去明星化”的生活态度,让她在娱乐圈显得格外另类——红毯上,她鲜少穿高定礼服,反而偏爱简约设计;采访中,她不谈“人设”“梦想”,只聊角色细节:“韩青的配音为什么用锁喉音?因为她长期熬夜办案,声带是沙哑的,这是职业留下的痕迹。”
更难得的是她对“顶流”的清醒认知。手握飞天、金鹰、白玉兰等视后大满贯,她却坚持“三不原则”:不接花瓶角色、不碰逻辑漏洞剧本、不重复同类题材。为了等《乌云之上》的剧本,她推掉六个邀约,一等就是两年:“现在不缺戏拍,但缺能让我心动的角色。观众的时间很宝贵,不能用烂戏糊弄。”这份“精品主义”,让她的作品几乎部部高分:《甄嬛传》豆瓣9.2分,成为现象级文化符号;《理想之城》聚焦职场现实,引发行业共鸣;《乌云之上》开播即斩获8.5分,被赞“刑侦剧新标杆”。
四、当潮水退去:演员的终极流量是作品本身
图片来自网络
孙俪的回归,某种程度上是对“流量至上”的无声反击。在这个AI换脸、抠图演技横行的时代,她用二十年证明:真正的顶流密码,藏在角色的肌理里。当镜头怼脸拍时,经得起考验的不是滤镜,而是眼神里的故事;当热度消退后,留在观众记忆中的不是热搜词条,而是一个个深入人心的角色。就像《乌云之上》弹幕里的高赞评论:“孙俪一出场,就知道什么叫‘演员的信念感’。”
她的存在,为娱乐圈提了个醒:比起追逐流量泡沫,不如深耕演技土壤。当孙俪在菜市场挑黄瓜时,当她为一个倒车镜头练上百次时,当她在配音间为角色寻找独特声线时,她早已把“演员”二字,刻进了职业的骨髓里。这种“笨拙”的坚持,在快节奏的娱乐圈显得弥足珍贵——原来真正的顶流,从来不需要靠营销堆砌,而是靠一部部扎实的作品,在观众心中搭建起不可撼动的口碑金字塔。
孙俪消失的三年,恰是娱乐圈狂飙的三年。但她用回归证明:当潮水退去,只有那些扎根土地的演员,才能站在剧圈的浪尖,成为永远的“定海神针”。因为观众永远记得:那个把安心、甄嬛、苏筱、韩青演活的女人,早已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了中国电视剧的年轮里。
来源:小小创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