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成都青石桥老巷的裁缝铺里,一台老式蝴蝶牌缝纫机曾见证过最荒诞的“综艺预演”。12岁的麦琳踩着比自己还高的缝纫机,用碎布头给流浪猫缝制朋克风项圈,对着镜子模仿电视里的主持人:“接下来登场的是——会抓老鼠的摇滚巨星!”这个在布料堆里自导自演的少女,二十年后真的让整
成都青石桥老巷的裁缝铺里,一台老式蝴蝶牌缝纫机曾见证过最荒诞的“综艺预演”。12岁的麦琳踩着比自己还高的缝纫机,用碎布头给流浪猫缝制朋克风项圈,对着镜子模仿电视里的主持人:“接下来登场的是——会抓老鼠的摇滚巨星!”这个在布料堆里自导自演的少女,二十年后真的让整个娱乐圈为她亮起了追光灯。
“废墟里长出的综艺感”
在成为现象级综艺《即兴迷宫》的常驻嘉宾前,没人想到中央美院的高材生会和娱乐行业产生交集。节目组最初看中的是她“建筑废料美学设计师”的头衔,却意外挖掘出她刻在骨子里的戏剧天赋。首期节目中,当其他嘉宾对着拆迁工地的装置艺术皱眉时,麦琳徒手拆下生锈钢筋,三分钟内编成抽象王冠戴在主持人头上:“废墟才是城市的皇冠,就像我们总在狼狈里找体面。”这段即兴发挥的片段,在抖音创造了2亿播放量。
这份独特的“废墟美学综艺感”,早在她蜗居地下室的岁月就已萌芽。当年在画廊打工的穷学生,为蹭暖气常混进当代艺术论坛,却因犀利吐槽意外走红:“那些故作深沉的装置艺术,像极了火锅店甩面表演——形式大于内容。”这种带着粗粝感的真实表达,如今在《即兴迷宫》里进化成独特的“麦氏接梗”:她能用地铁票根解释量子纠缠,用火锅油凝固过程调侃职场PUA,甚至用母亲教的蜀绣口诀破解密室关卡。
“艺术刀锋”切开娱乐工业
当流量明星们用剧本和人设筑起安全区时,麦琳的综艺之路却充满危险的实验性。在真人秀《48小时造梦计划》中,她带领素人团队将菜市场改造为沉浸式剧场,用鱼鳞制作闪光灯效,让猪肉摊变成行为艺术舞台。节目直播时涌进百万观众,有人质疑“故弄玄虚”,直到她举起扩音器:“菜市场本就是最生猛的真人秀,我们不过撕掉了那层塑料包装膜。”
这种剑走偏锋的创作欲,也曾让她陷入争议旋涡。某期综艺里,她将节目组准备的奢侈礼服剪碎重组,缝制成拆迁警示带的样式。当品牌方震怒时,她在微博放出九宫格长图:第一张是母亲缝纫机上的补丁,最后一张是被改造的礼服,配文“所有光鲜都该有修补的勇气”。这条动态最终带动#真实美学#话题登上热搜榜首。
在流量废墟上重建游乐场
如今的麦琳工作室里,综艺台本和设计草图奇妙共生。她为选秀节目设计可降解材质的舞台服装,用AR技术让选手与虚拟蜀绣互动;在直播综艺中教网友用旧衣服改造装置艺术,弹幕里飞过成片的“原来艺术真的可以下饭”。
最近曝光的纪录片片段里,她重回童年裁缝铺,对着斑驳的镜子笑道:“以前觉得这方寸之地困住了我,现在明白它早就给了我打破所有框架的勇气。”
从地下画室到综艺顶流,麦琳始终在践行18岁那年写在素描本扉页的话:“如果世界是块规整的布料,我偏要做那根跑线的针头。”当同龄艺人忙着维护完美形象时,这个川妹子正带着满身“线头”在娱乐工业的流水线上奔跑——那些看似失控的轨迹,恰恰织就了最鲜活的时代纹理。
来源:扦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