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黎粉丝反转澄清!工作室倒卖礼物真相曝光,结局令人唏嘘…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03 08:51 1

摘要:一场因粉丝礼物引发的信任危机,在5月2日迎来戏剧性反转。曾黎前粉丝“-十三-州府”突然发文澄清:“没有人起诉我,工作室没有报警抓我!”这一表态瞬间打破舆论僵局,也让持续两个月的“徽章倒卖门”露出真相一角。

一场因粉丝礼物引发的信任危机,在5月2日迎来戏剧性反转。曾黎前粉丝“-十三-州府”突然发文澄清:“没有人起诉我,工作室没有报警抓我!”这一表态瞬间打破舆论僵局,也让持续两个月的“徽章倒卖门”露出真相一角。

【事件回顾:从深情到决裂】

2024年11月,粉丝“-十三-州府”耗时三个月手工制作刻有“917”(曾黎生日)的定制徽章,作为礼物赠予偶像。这份承载两年心血的心意,却在2025年3月被挂至二手平台,标价仅88元。更讽刺的是,卖家主页挂满曾黎代言商品,IP地址与工作室高度重合,面对质问竟回复“随缘”。

愤怒的粉丝多次联系工作室未果,3月26日公开质疑并宣布脱粉。曾黎工作室当晚回应称,倒卖系员工个人行为,涉事者已被开除并报警处理,强调曾黎毫不知情。然而,这场看似及时的危机公关,却埋下更大隐患。

【反转声明:真相与误解的博弈】

5月2日,“-十三-州府”发布三点澄清:

1. 法律程序未启动:工作室未报警抓人,亦无人起诉,4月29日的致歉信仅针对前期不实言论;

2. 案件证人身份:其仅作为证人配合警方调查,核对物品价格及时间线;

3. 曾黎全程不知情:3月26日已确认曾黎未指使工作人员转卖徽章,且其委托的朋友未能联系到曾黎及工作室负责人。

她晒出与工作室对接人的聊天记录,其中一句“曾老师凌晨三点还在剧组沟通你的诉求”,直接打破“明星冷漠应对”的指控。更令人意外的是,工作室报警原因为“徽章失窃”,而非员工倒卖,事件性质发生根本性转变。

【舆论震荡:粉丝心寒与行业反思】

这场风波暴露出娱乐圈三大痛点:

1. 粉丝经济的脆弱性:粉丝耗时三个月制作的徽章被88元贱卖,而曾黎微博粉丝量单日流失超12万,超30个粉丝站宣布关闭。网友痛批:“真心喂了狗,不如捐给希望工程!”

2. 公关策略的失当:工作室将责任归咎于“临时工”,却未公布涉事员工处理细节,反而要求受害粉丝道歉,被指“受害者有罪论”。对比张新成团队主动补偿粉丝的案例,曾黎工作室的“甩锅式公关”引发行业声讨。

3. 法律与情感的冲突:工作室援引《民法典》主张名誉权,却忽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赠予物品处置权的争议空间。法律专家指出,将司法程序工具化的“取证式公关”,已触碰伦理底线。

【行业警示:信任崩塌的代价】

事件导致曾黎商业价值指数骤降47%,三个已签约品牌启动解约条款,待播剧集出品方考虑AI换角技术补救。更深远的影响在于,78%的受访粉丝表示将重新评估“为爱发电”的投入产出比,这或将重塑依赖粉丝经济的艺人运营模式。

从徽章失窃到粉丝澄清,这场风波最终以“真相大白”收尾,却在娱乐圈留下深刻伤痕。当资本逻辑遭遇情感经济,当法律武器碰撞饭圈文化,简单的非黑即白式应对已无法化解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曾黎团队的处置失当,不仅关乎单个艺人的形象修复,更敲响了行业重塑明星-粉丝契约关系的警钟。而对于粉丝而言,这场“造神运动”的祛魅,或许正是理性追星的开端。

来源:音乐Big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