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奇葩说》其实算是小众综艺,就如同恋爱在电视剧市场吃香一般,综艺大众一般喜欢的是轻松、不用动脑的。例如选秀类和旅行类综艺。而《奇葩说》更像是《最强大脑》这些综艺,PK动脑。它集合了娱乐圈最会说话的人,马东、蔡康永、李诞等。2014年,《奇葩说》第一季开播,豆瓣
《奇葩说》其实算是小众综艺,就如同恋爱在电视剧市场吃香一般,综艺大众一般喜欢的是轻松、不用动脑的。例如选秀类和旅行类综艺。而《奇葩说》更像是《最强大脑》这些综艺,PK动脑。它集合了娱乐圈最会说话的人,马东、蔡康永、李诞等。2014年,《奇葩说》第一季开播,豆瓣评分9.0,除了第七季6.8分以外,其他的都均在7.3分以上。毫无疑问是內娱少见的好综艺。不过为什么《奇葩说》能获得如此高的评分?
首先要明确《奇葩说》是一档原创节目,其没有引进、借鉴、抄袭、克隆、剽窃外国或港台的节目形式。
这在中国大陆的综艺里应该是绝无仅有,毕竟内地最不缺的就是换皮综艺,打着原创的名义进行宣传。
《奇葩说》原本给自己的定位是,嘉宾有文化的,观众有文化的,表达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学术深度延展思考性,但是又尽可能的商业化,去迎合大众市场的辩论类节目。从性质来看,娱乐、商业这两个标签牢牢打在这个节目上,究其根本是一群理想主义者的狂欢。但它足够尊重观众,没把我们当傻子,跟我们说人话。
已播出的七季来看,它终究不是一个严肃的辩论节目,李诞就能说明这一点,更综艺却丧失了专业性。其次就是辩论综艺选手的观点不是针锋相对,而是只顾着去输出自己的观点,甚至胡搅蛮缠,不去拆解对方的漏洞,只有少数选手会去选择拆对方的点。
马东希望新老奇葩交替,致使节目变得像选秀。节目组没有意识到奇葩说的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选手们的观点,作为观众想看的是不同的观点碰撞。而现在刻意营造了淘汰赛的紧张感,选手说的观点不再突出,观众开始关注谁会被淘汰!而这种压力也导致选手们没有办法放下负担。没发挥好、压力大成了常态。同时这种赛制也直接导致了新奇葩被排斥,因为没有经验就会拖后腿,拖了后腿就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
只能说综艺的通病吧,很容易丧失初心。不过节目的初衷应该就是赚钱,关注度高只能说赚钱的方式更多了。上面说到这是一群理想主义者的狂欢,也得却如此,因为在现实中,说着大道理的她们也没那么清醒,翻车言论行为不在少数。
《奇葩说》最辉煌的时期已经过去,加上辩论赛如何吸引观众,争议性的主题就自带热度。但是现在相关管控,原有的都被下架,只能说过审是个大问题,话题敏感很难的。
其次《奇葩说》第八季迟迟不定档,也说明了曾经创造辉煌的米未也遇到了瓶颈期,马东虽然创造了多个爆款,观众至今都没有看到能超越《奇葩说》的作品。除《奇葩说》之外,米未也推出了火爆全网的《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饭局的诱惑》、《乐队的夏天》、《拜拜啦肉肉》、《黑白星球》等节目。
综艺节目的寿命是有限的,《奇葩说》已经做了7季了,作为一个综艺来说,这已经是一个很长的时间了:《超级女声》+《快乐女声》一共做了6年,《中国好声音》做到现在一共做了11季,《我是歌手》一共做了8季,这些综艺相比于《奇葩说》,无疑更加大众且人员基本全新,即使是如此,这些综艺的落寞也是看得见的;其次加上《奇葩说》辩手暴雷的问题,奇葩说做不下去了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来源:非常白领爱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