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人阿强病逝,确诊肝癌到离世半个月时间,离世前满足吸烟要求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07 16:33 1

摘要:4月25日,博主珊妹子发布了一则视频,公布了老公阿强去世的消息,从确诊肝癌到离世仅半月,37岁抗癌网红阿强为何离开的如此仓促?

4月25日,博主珊妹子发布了一则视频,公布了老公阿强去世的消息,从确诊肝癌到离世仅半月,37岁抗癌网红阿强为何离开的如此仓促?

阿强和妻子珊妹子原本只是一对普通夫妇,有两个年幼的孩子,3岁的女儿和11个月大的儿子。

一家人虽然谈不上有多富裕,但也过得很幸福,4月9日,一场突如其来的腹痛,彻底撕碎了这份平静。

据珊妹子回忆,当时阿强捂着右腹蹲在地上,额头渗出冷汗。珊妹子催他去医院时,他还笑着安慰:“可能就是吃坏肚子了。”

可CT检查结果却显示——阿强肝脏布满了肿瘤,最大的病灶超过10厘米,癌细胞已扩散到肺部和骨骼。

4月11日,阿强被正式确诊为肝癌晚期伴全身转移,住院第一天,阿强还能自己走到窗边看风景,当时他对着镜头录下第一条抗癌视频:“兄弟们等我出院吃火锅啊!”

可死神没给他这个机会。

仅仅三天后,他的体重骤降15斤,病号服空荡荡挂在身上,连喝粥都要妻子扶着坐起来,医生私下告诉珊妹子:“肿瘤负荷超过70%,肝内转移灶很严重。”

要知道,阿强去年12月的体检报告仅显示“轻度脂肪肝”——谁也没想到,短短四个月,这个健壮的汉子就被癌症啃成了空壳。

4月22日下午,阿强突然睁大眼睛,喉咙里发出“嗬嗬”声,医生知道已经无力回天,叮嘱珊妹子做好准备,珊妹子于心不忍,给了阿强一支烟。

抽完烟的第二天,阿强就再也没能起身。

如今珊妹子的抖音账号所剩不多的视频中,还有阿强最后在病床上瘦骨嶙峋的样子。

近万条评论里,有人分享抗癌经验,有人发誓戒烟,更多人疑惑,为什么去年体检正常的人,转眼就阴阳两隔?

其实啊,肝癌本就是‘哑巴癌’,一旦有症状时,多半就是晚期了。

肝癌,顾名思义是起源于肝细胞的恶性肿瘤,其中肝细胞癌(HCC)占了九成以上,它的狡猾之处在于早期几乎没有症状。

很多人可能只是觉得疲惫、食欲不振,或者右上腹隐隐不适,这些信号常常被误认为是“累着了”或“吃坏了肚子”。

肝癌的潜伏性与肝脏的解剖结构密切相关,肝脏没有痛觉神经,肿瘤即使长到几厘米,也不会让人感到剧痛,加之肝脏的代偿能力极强。

即便肿瘤侵占了部分组织,剩下的健康肝细胞依然能撑起日常功能。

这就导致许多患者在发现时,肿瘤已扩散到肝内外,甚至转移到肺部、骨骼等远处器官,数据表明,约70%的肝癌患者确诊时已进入中晚期。

5年生存率不足20%,更可怕的是,肝癌的进展速度极快,有时短短数月,肿瘤就能从“小豆粒”变成“拳头大”。

其中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癌的头号元凶,全球约一半的肝癌患者与乙肝相关。

长期酗酒、脂肪肝、糖尿病等也会悄悄为肝癌“铺路”,这些因素像一颗颗定时炸弹,潜伏在生活中,随时可能引爆。

那么为何肝癌的诊断如此困难,以及哪些检查能帮我们及早揪出这个“隐形杀手”,我们继续讲。

答案藏在诊断手段的局限性和疾病本身的隐秘性中,常规体检中,很多人依赖B超来检查肝脏。这项技术虽然无创、便宜,但对小型肿瘤的敏感性有限。

直径小于1厘米的肿瘤,B超的检出率仅约50%,如果患者体型较胖或肝脏位置较深,检出率还会进一步下降。

更何况,B超无法区分肿瘤的性质,良性结节和恶性肿瘤在影像上可能“长得像”。

血液检查中的甲胎蛋白(AFP)是肝癌的“老牌”标志物,但它也不是万能的,约30%的肝癌患者AFP水平完全正常,而一些良性肝病也可能导致AFP升高。

另一个问题是患者的健康意识,很多人觉得“我去年体检没事,今年肯定也行”,却忽略了肝癌的迅猛进展。

肿瘤的倍增时间(即肿瘤体积翻倍所需时间)在肝癌中可能仅为2-3个月,也就是说,去年“一切正常”的报告,可能只是侥幸躲过了肿瘤的“幼苗期”。

当肝癌进入晚期,治疗的难度如同攀登一座陡峭的雪山,肿瘤不仅在肝内肆虐,还可能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肺、骨骼或腹腔。

此时,手术切除已无可能。

因为健康肝组织不足以支撑术后功能,肝移植虽然理论上可行,但晚期患者的肿瘤负荷过高,移植后复发风险极高,且供体肝源稀缺。

靶向治疗是晚期肝癌的主流选择,药物如索拉非尼和仑伐替尼能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延缓疾病进展。

但这些药物的效果有限,平均只能延长2-3个月的生存期,且副作用不小——手足皮肤红肿、腹泻、疲乏让患者苦不堪言。

免疫治疗近年来备受关注,比如PD-1抑制剂能激活人体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但它对肝癌的应答率仅约15%,且高昂的费用让许多家庭望而却步。

化疗和放疗在肝癌中的作用更是有限,肝脏对化疗药物不敏感,且晚期患者的身体状况往往无法耐受放疗的毒性。

介入治疗(如肝动脉化疗栓塞)可在一定程度上缩小肿瘤,但仅适用于肝功能尚可的患者,面对全身转移的晚期病例。

医生往往只能提供姑息治疗,比如引流腹水、控制疼痛,让患者尽量舒适地度过最后时光。

为何治疗如此艰难?

原因在于肝癌的生物学特性,它的基因突变复杂,肿瘤内部的细胞类型多样,导致单一疗法难以“通杀”,肝癌患者常伴有肝硬化或肝功能衰竭,这让治疗如同在“刀尖上跳舞”。

肝癌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的“可预防性”,许多高危因素都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来控制,首先,乙肝疫苗是预防肝癌的“第一道防线”。

长期高脂肪、高糖饮食会导致脂肪肝,而脂肪肝是肝癌的“预备军”,建议多吃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减少油炸食品和加工肉类的摄入。

值得一提的是,心理健康对肝脏也有影响。

长期焦虑、抑郁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扰乱肝脏代谢,间接增加疾病风险,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学会情绪管理,都是预防肝癌的“隐形武器”。

来源:康复科医师安恒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