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几年,主旋律题材火得一塌糊涂。前有《山海情》聚焦扶贫,《大江大河》讲述改革浪潮,如今《造城者》又要来了!一部讲述80年代东港镇建设的故事,光看阵容就够硬核——赵丽颖、黄晓明、陈明昊,一个个全是顶级实力派。还有什么比这更炸眼的?这次,他们要挑战的不是豪门恩怨、
这几年,主旋律题材火得一塌糊涂。前有《山海情》聚焦扶贫,《大江大河》讲述改革浪潮,如今《造城者》又要来了!一部讲述80年代东港镇建设的故事,光看阵容就够硬核——赵丽颖、黄晓明、陈明昊,一个个全是顶级实力派。还有什么比这更炸眼的?这次,他们要挑战的不是豪门恩怨、狗血三角恋,而是真刀真枪地“造城”,从一块滩涂地干到现代化城镇,硬核得很。
从无到有,这剧情真够硬
东港镇,这个地名一听就透着时代感。故事发生在80年代,李秋萍和郑德诚两位干部,硬是从荒地上开辟出一座新城。赵丽颖演的李秋萍,短发利落,干练中透着股狠劲。黄晓明饰演的郑德诚,外表光鲜实则脾气暴躁,两人一见面就掐得不行。
这剧有多难?没钱、没资源、没支持,开局就是个绝地求生。李秋萍得亲自去村里挨家挨户劝捐款,动员村民筹钱,凑不够钱,她还得厚着脸皮去各大单位拉赞助。这过程,就像硬往石头缝里榨水。
另一边,郑德诚为了快速推进项目,天天跟施工队吵架,甚至还跟上级领导拍桌子,搞得鸡飞狗跳。这俩人,一个拿着“共赢”的大旗,一个挥舞着“效率”的鞭子,结果全镇上下几乎天天上演对骂大战。
这剧情,简直就是当年的年代戏照进现实。那些在土路上扬起的尘土、烈日下搬砖的农民、街边摊上的吆喝声,全都是那个年代最鲜活的记忆。
演员阵容,这次不拼流量拼实力
赵丽颖这些年,演技一直在线。从《幸福到万家》里的农村媳妇,到《风吹半夏》里的钢铁女商人,这回她直接干到城建项目总负责人。这种角色,对她来说不是难事,但能不能演出那股韧劲,还得看她对角色内心的揣摩。
黄晓明,这次不油腻不霸道,总算演回人间烟火。他演的郑德诚,脾气火爆,三句话不合就开骂,简直就是个“雷公电母”式的干部。预告片里,他对着施工队长直接一嗓子:“你们这群废物,这城还能不能建了?”整个人气得鼻子都歪了。这么接地气的黄晓明,观众还真是有点久违了。
陈明昊,演的是解春来,一个从头到脚都是土味的村干部。戴顶草帽、穿双解放鞋,整天操着一口大嗓门,在村里扯着嗓子吆喝:“捐钱啦!要建新城啦!”这个角色,既是“地头蛇”,又是“老黄牛”,陈明昊演得不油腻,反倒透着股乡土气息。
年代质感,全靠这帮老戏骨撑起
光有主角还不够,配角阵容一样顶。张国强、吴彦姝、贾景晖,这些人哪一个不是戏骨?剧中那场村民大会,张国强扮演的村长站在台上,拿着大喇叭喊:“东港镇,咱得建起来!”台下一群村民闹哄哄,有人摇头、有人低声嘀咕:“能成吗?这不是骗钱吗?”那种怀疑、不信任,全都写在脸上。
而吴彦姝饰演的老太太,在村民大会上抹着眼泪说:“我把嫁妆钱都拿出来了,你们别骗我啊!”这场戏,直接把整个剧的调性给定下来了——真情实感,不矫揉造作。每个配角都不喧宾夺主,但每个镜头都像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从土路到大桥,这剧不仅讲造城,还讲造梦
《造城者》里的“城”,不是一栋栋冰冷的高楼大厦,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人。李秋萍代表的是那个时代女性干部的崛起,她不是依附于男人的“女强人”,而是用自己双手去打拼,去改变命运。
郑德诚,这个看似暴躁的男人,骨子里却藏着一颗不服输的心。他不懂人情世故,但他有一股子憨劲,这股劲撑起了东港镇的第一根桥梁。
还有解春来,这个看似泼皮无赖的村干部,实际上是个“草根英雄”。他为了劝村民捐钱,不惜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一句“东港镇是咱们自己的家”,让村民们纷纷掏腰包。这些人物,不是神话里的英雄,而是时代里的一颗颗砖石,默默无闻却坚不可摧。
结尾:这城能不能建起来?全看观众买不买账
年代剧能不能成,关键不在于有多少明星、多少投资,而在于能不能打动观众。《造城者》有大时代的背景,有小人物的挣扎,有建设的艰难,也有命运的起伏。这些东西都是最原生态、最能戳人心窝子的部分。
李秋萍会不会因为项目失败而丢了官?郑德诚会不会因为方法过激被群众孤立?解春来会不会因为筹款不成而赔上自己的房子?这些问题,都成了整部剧最大的悬念。
《造城者》到底能不能成为下一个《大江大河》?这座城,到底能不能建起来?这一切,都等着观众来揭晓。
来源:小圆追剧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