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写这个片子之前,先讲一个这部片的导演易小星和我们的小趣事,大概2020年的时候,小星导演有个片子叫《沐浴之王》上映,豆瓣 5.7,我们也不太喜欢发了篇差评,我记得骂得还挺狠的,结果发出去之后突然收到了导演本人给我们的一条评论。
今天写五一档的倒数第二部——
《人生开门红 》
写这个片子之前,先讲一个这部片的导演易小星和我们的小趣事,大概2020年的时候,小星导演有个片子叫《沐浴之王》上映,豆瓣 5.7,我们也不太喜欢发了篇差评,我记得骂得还挺狠的,结果发出去之后突然收到了导演本人给我们的一条评论。
大意是说我们骂再凶,他也不会取关的,他爱观众,会继续努力。
这应该是第一个也是至今唯一一个到我们这里亲自领差评的主创,我刚刚去后台搜索了一下,哪怕23年他的《人生路不熟》我们依旧是差评,他也没取关,至今还关注着,算下来居然成我们5年老读者了。
这点确实让我对他印象一直是好的,国内一个来自草根民间,有娱乐精神和自谦意识的导演还是很稀罕的。再加上我也是看《万万没想到》长大的那一代的人,对他本人还是很好奇的。
所以那条留言我当时回复的是,希望下一部导演你能让我夸夸。
但真的很可惜啊,导演如果你还能看到的话,这一部我还是不喜欢啊咋办,虽然比之前几部多了些微闪光点,但总体还是差评。
正文
先说一个我觉得相比导演之前的作品有进步的地方——片子的背景严格来说立足的还是现实主义,瞄准当下网红当道、流量为王的环境,去做一些讽刺,这个讽刺在全片大部分时候是失效的(具体为什么我们后面会说),只有一幕是成功的。
这一幕是说有个配角,因为自己的女友被MCN机构老板迫害自杀,所以决定帮助男主女主一起对抗这个老板,也在他的技术帮助下事情得到解决,恶人被惩治,电影也马上走向合家欢的结局,结果镜头不经意闪过一个画面——不久之后,这个男人在用他女友自杀的热度直播带货。
这里讽刺有效说白了是因为观众猜不到,这个男人在前面不管是表演上还是剧本上都太像一个好人了,观众思维里的认知惯性会下意识觉得他是一个好人,而当他转变的时候,因为现实里类似的例子,也解决了合理性,所以他出现这个人物反转是有讽刺力度的。
这点也带出了这个片子讽刺无效的原因——里面大部分主要角色的行动,观众都太容易预料到了。
这背后是国内所谓主打下沉市场的合家欢喜剧的一个通病——编剧和演员都在写和演一种认知惯性下的“刻板印象”。
MCN公司的老板,无恶不作,整天睡女主播。
没老伴的老太太,整天就两件事,催儿子找对象和想老头,儿子找了对象就好奇俩人是否同房。
女主播,没文化,不劳而获,而且一定都和签约公司老板有一腿。
一个妩媚出场的女主播,接下去一定会勾引MCN老板。
底层劳动人民,善良,无私,土,但没脑子。
这就和最近有两个网红靠自己考上清华和复旦的新闻被热议一样,两个年轻人努力考上好的学校这不是新闻,网红考上才是新闻——因为大家的“社会认知惯性”不信网红可以靠自己考上这么好的学校。
这就是刻板印象的作祟。
当然,平日里这些网红确实因为数量越来越大,负面新闻开始居多,这个词逐渐成为贬义词也是从这里开始的。但拍电影写剧本不能这样,如果只写刻板印象,那就意味着无聊,因为观众的思维惯性永远会比你的画面更快,在你拍的刻板印象还没演出来之前,观众已经想到了,那换来的只有观众的面无表情。
我们代入到这个片子里说。
秦天龙,作为资本的化身,被简化为愚蠢又贪婪的纸片人形象。设定是只手遮天的霸总,于是给他安“后宫叙事”——与公司内多位女网红都有情感关系,且都想与他官宣当上正主。上一秒在酒会上与美女搂抱,下一秒就是酒店开房。片子里充斥着财色交易的刻板叙事,无不暴露对“资本恶人”的想象贫瘠。
周大江,作为底层草根摊贩,片子粗暴地将贫穷与善良、朴实等品质划等号。一个为母亲医药费、女儿学钢琴费用发愁的人,仅凭不赚黑钱的朴素正义感,就敢揭露黑幕,不考虑生计威胁。
而女性,作为大众刻板印象中被更不友善对待的群体,在片子里被困在更顽固的性别牢笼中。
片子里女网红的成功被关联到“潜规则上位”的污名化想象,整个故事更是直接以小海茉这一漂亮女网红的性绯闻作为推动叙事的核心——因为小海茉和老板开房被拍,老板脸看不清,所以要找那天在大堂送餐的“素人”周大江假扮顶替小海茉男友。
这里面本身就有一种很奇怪的逻辑,小海茉这一漂亮女性在秦天龙那,是成功男性的标配,在周大江这,则是草根逆袭的战利品。
它的很多笑点都建立在这个逻辑上,比如,在周大江摆摊卖烤肠时,城管一句“她要是你女朋友,我叫你爸”的调侃,立刻被刚好出现的小海茉的献吻兑现为性权力反转的爽感。
以及在小海茉醉酒夜宿周家后,周母问周大江昨晚怎么样,他说“腰都快断了”,更是指向赤裸的性暗示误会。当小海茉在房间里时,周大江倾慕的马老师来深夜家访,营造出客厅里有一位美女、卧室里还有一位美女的男性虚荣感。
这些种种情节,使得整部片子就像一部男频爽文。片子里其他的性别刻板印象情节也数不胜数了,比如油腻主播(蔡国庆饰)俘获多位女性为其花钱;秦天龙的男手下衣服不小心被车门夹住而撕碎,他喊“失身了”;周大江对疑似同性恋的男化妆师说“你这个毒妇”。
在写人这件事情的溃败之外,片子主线的发展逻辑更是简易可预见。
故事的核心冲突即顶流网红与草根摊主被迫组cp,这一设定可以说是“身份反差+假戏真做”的喜剧模版。接着就照观众预期内的发展,两人从一开始互相不理解,后来发现彼此身上性格闪光点,然后互相拯救对抗反派,完全跟从“历经误会—患难与共—联手揭黑”的三幕递进。
即使大结局时让周大江与马老师牵手,小海茉当服装设计师独美,看似打破了男女主一定会产生爱情的俗套设定,实则像是男频里的“全都要”,追到了心爱的女性,而曾经的假女友也成了好朋友。
所有人物关系则像是PPT式的展演,即浮于表面,没有细节。
小海茉对周大江的人格开始欣赏,是在一次婚礼上,新娘被蛋糕车撞上,露出婚纱下的假肢,周大江为了缓和现场尴尬,主动将蛋糕抹在自己脸上,此刻周大江身上仿佛披上光环,小海茉看他的眼神立马不一样了,就这样用这一高光时刻来升级了两人之间的氛围。
周大江对马老师的倾慕,更是没有任何行动,只有女儿一再用台词说“你喜欢马老师”。周大江对女儿和母亲的亲情,则是没有任何真实的市井温度,他与女儿的互动只有斥责她不好好学习,对母亲的关心只是问了嘴她的心脏手术。
小海茉与助理乐乐的友情线,小海茉前面还对乐乐爱答不理,后来只因为乐乐对她说记得要微笑,说从她身上学到了要做自己,小海茉与乐乐之间就有了深的感情。乐乐这一工具性角色,毫无铺垫的跳楼,然后靠片段的闪回来圆剧情,强行推进了小海茉对秦天龙的反抗。
而反派与主角之间的对抗更是失真。
一方面是反派的降智,秦天龙因怀疑小海茉与周大江之间发生实质关系,而试图阻止这对假CP的绑定计划。而他的阻挠手段,竟全靠“派人跟踪偷拍”这种上世纪的偶像剧手法。而当手下汇报说他们好像假戏真做了时,反派也只会让手下人继续去盯着。
而主角与反派的最大冲突,即秦天龙找代工厂产“黑心香肠”,导致周大江老家的香肠滞销。这一事件的暴露,在于周大江偶然进入黑心工厂,目睹生产过程。而小海茉发现秦天龙的恶毒计划,是通过在办公室门口的偷听。
最终的高潮段落,周大江与小海茉冲进购物节主会场,在大场面前揭发秦天龙的恶行,掷地有声喊出“假的永远真不了”。
这一片段让人想起《年会不能停》,这两部片子都在大结局时倒向了一种妥协——尽管揭露贪腐,但结局仍以靠高层青天大老爷的“拨乱反正”收场,并未触及背后的根本矛盾。
看到最后时,你会发现,片子的锚点都模糊了——
一开始是批判网红行业的「流量至上」,但后半段却将矛头转向了秦天龙的「资本压榨」,将系统性罪恶简化为“坏老板作恶”,仿佛打倒一个黑心资本家就能净化行业。
最后一幕戏变成揭露行业乱象的觉醒职场人戏码,而小海茉的反抗动机,是因为偷听到秦天龙说出事把锅推主播身上,她的觉醒源于被资本抛弃,而不是真的自我意识觉醒。
片子之所以将系统性的问题轻飘飘带过,或许是因为知道网红直播行业带来的红利:创造海量就业机会,产生万亿级别的社会财富,这一社会益处。
但把这“流量至上”与“社会益处”之间的矛盾拍出来不才是最好看、有意义的吗?
影片本有机会深入探讨“十五分钟成名”后的生存困境,如网红身份焦虑、资本操控下公众对网红的盲目追捧等,这些在片子里都是走马观花。
你会发现这部试图讽刺流量、资本的片子,因为这种简单粗暴的创作,和它想讽刺的东西同源。
来源:老夏看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