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和父母连电话都不打,信息也不发。”26岁的赵露思在真人秀《小小的勇气》中首次谈及原生家庭,哽咽着揭开成长伤疤。作为家中独女,她从小被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父母长期缺席她的生活。16岁离家求学后,她甚至习惯了“报喜不报忧”,连生病到无法行走时,父母仍以为她在娱乐
“我和父母连电话都不打,信息也不发。”26岁的赵露思在真人秀《小小的勇气》中首次谈及原生家庭,哽咽着揭开成长伤疤。作为家中独女,她从小被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父母长期缺席她的生活。16岁离家求学后,她甚至习惯了“报喜不报忧”,连生病到无法行走时,父母仍以为她在娱乐圈“过得风光”。
节目中,赵露思提到童年细节时眼眶泛红:奶奶曾吓唬她“不吃完米饭会长麻子”,而父母连她拍广告落泪的场景都未曾见过。这种疏离感让她直言:“我从未得到过父母的偏爱。”对比同期小花虞书欣、白鹿在父母支持下自信成长的经历,赵露思的孤独感更显扎心。
2023年,赵露思因抑郁症暂停工作,体重暴跌至36.9公斤,一度需轮椅代步。这场大病却意外成为她与父母关系的转折点。此前对女儿病情一无所知的父母,终于开始陪伴治疗,但赵露思坦言:“我们只是变成了‘家人’,不是真正的亲密。”即便父亲送她到甘孜录节目,也仅停留片刻便离开。
更令人唏嘘的是,赵露思透露自己长期服用心脏药物,工作时心率常超120次/分钟,但这些煎熬父母始终不知情。她说:“他们觉得我有钱有名,不该抱怨。”这种“局外人”般的亲子关系,让网友直呼心疼。
“我现在离不开拐杖,它能撑住我所有重量。”赵露思在节目中的这句话,暴露了她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内心。童年缺失父母关爱,成年后遭遇网络暴力,让她逐渐形成“自我保护壳”——清空社交平台关注列表、睡帐篷寻求包裹感、坚持自己化妆以掌控生活节奏。
心理学家分析,她的“取关风波”正是对人际关系的断舍离。如今微博仅关注12人、抖音和小红书各留1个账号,这种极致简化背后,是渴望摆脱外界评价的挣扎。
3月27日开播的《小小的勇气》,成为赵露思重建内心的契机。节目中,她素颜深入山区,与留守儿童同吃同住,甚至放弃妆造和片酬。制作组透露,她在帮助孩子实现心愿时数次落泪,坦言:“他们让我想起渴望被爱的自己。”
这场“治愈之旅”恰逢其时。经历生死边缘的赵露思,如今更看重真实表达。面对黑粉攻击她“化妆技术差”,她直接晒出辱骂短信并回怼:“要化,爱化,化一辈子!”这份锋芒毕露的勇气,正是她与过往和解的宣言。
赵露思的坦白引发全网对原生家庭的讨论。有网友痛批其父母“生而不养”,也有人认为“成年后不该甩锅给父母”。社会学专家指出,80、90后独生子女普遍面临“情感留守”问题,父母忙于生计却忽视情感陪伴,这种创伤往往伴随终身。
正如赵露思在节目中引用李叔同的话:“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如今的她学会把力量放在当下,但能否真正治愈原生家庭之伤,仍需时间验证。
赵露思的眼泪,撕开了千万“情感孤儿”的隐痛。当我们讨论原生家庭时,并非要指责父母,而是警醒自己:别让下一代活成“心理上的留守儿童”。毕竟,父母无条件的爱,才是孩子行走世间最硬的底气。
来源:橘南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