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李玉刚未什么跌落神坛,不再被世界宽容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07 14:01 1

摘要:2007年的文艺界犹如遭遇了一场文化地震,其震源正是传统京剧与现代流行艺术的激烈碰撞。当红男旦李玉刚与京剧泰斗梅葆玖的恩怨纠葛,恰似一柄淬了毒的双刃剑,在艺术传承与创新的交锋中划开了一道深可见骨的文化伤口。

2007年的文艺界犹如遭遇了一场文化地震,其震源正是传统京剧与现代流行艺术的激烈碰撞。当红男旦李玉刚与京剧泰斗梅葆玖的恩怨纠葛,恰似一柄淬了毒的双刃剑,在艺术传承与创新的交锋中划开了一道深可见骨的文化伤口。
那年春寒料峭的时节,向来温润如玉的梅葆玖先生竟联合二十六位梨园名宿,以雷霆万钧之势痛斥《星光大道》亵渎国粹。这位素以涵养著称的京剧大师,在公开场合罕见地拍案而起:"一个男人戴着假胸罩,全身涂得煞白唱《贵妃醉酒》,成何体统!"这番掷地有声的斥责,如同惊雷般在文艺界炸响,将矛头直指当时风头正劲的"李姓艺人"。

这场风波的种子,早在2006年就已悄然埋下。彼时还是北漂青年的李玉刚,凭借雌雄莫辨的表演在《星光大道》一鸣惊人。他独创的"戏曲流行化"表演形式,恰似一把双刃剑——既斩获了"当代梅兰芳"的盛誉,也刺痛了传统京剧界的神经。决赛现场,亲友团拉出的"前有梅兰芳,后有李玉刚"横幅,这个曾在餐馆端盘子的东北小伙,转眼间被捧上神坛。但鲜花着锦的表象下暗流涌动,在梅葆玖看来,这种将京剧元素与流行表演杂糅的形式,无异于对梅派艺术的亵渎。


梅葆玖晚年仍耿耿于怀:"艺术可以创新,但不能失了根本。"而李玉刚则坚持认为自己是"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译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最终以梅大师至死未释怀的遗憾落幕。他身为梅兰芳大师的嫡传血脉,自幼浸润在梨园世家的艺术氛围中,却始终谦逊地保持着"高山仰止"的姿态,从不敢以父亲的艺术成就自诩。反观李玉刚,一个半路出家的草根艺人,仅凭几招花拳绣腿就敢在京剧艺术的圣殿里"班门弄斧",这种不知天高地厚的做派,着实令人瞠目。

特别是在舞台造型上,李玉刚那些标新立异的装扮简直是对传统艺术的亵渎。当梅葆玖先生第一次看到他在戏服里刻意穿着女性内衣登台时,那种视觉冲击不啻于在故宫里跳街舞,这哪里是在传承艺术?分明是马戏团里哗众取宠的小丑行径。更令人痛心的是,当真正的梅派传人们在后台十年磨一剑时,这个靠"奇装异服"博眼球的门外汉却成了聚光灯下的宠儿,甚至还大言不惭地消费着"梅兰芳"这块金字招牌,这怎能不让视艺术如生命的梅葆玖先生怒火中烧?

但真正引爆这场风波的,是李玉刚那番不知天高地厚的狂言。在某个颁奖典礼上,这个初出茅庐的"半吊子"竟敢宣称"新世纪以来男旦演员没有比我更红的"。更可笑的是,他此前还处心积虑地与梅葆玖合影,转头就放任"梅派传人"的谣言甚嚣尘上——这种"狐假虎威"的做派。2014年央视晚会上那个戏剧性的场面,至今仍是梨园界的经典谈资。当李玉刚在台上说出"代表梅派艺术"时,台下的梅葆玖先生当即拂袖而去,那决绝的背影仿佛一记响亮的耳光。直到2016年老先生驾鹤西去,这段公案始终未能圆满化解。但值得玩味的是,梅家后人梅玮后来主动出席了李玉刚在人民大会堂的演出发布会,这个意味深长的举动,就像冬日里的一缕暖阳,为这场持续多年的艺术之争画上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休止符。

来源:爱的魔力娃小黄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