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了一个小视频,应该是从某个综艺节目是切下来的,内容是一个脱口秀一类的女演员,拿相声演员阎鹤详吐嘈搞笑,说阎鹤详的小名叫“壮壮”,应该找一棵树“撞撞”,大伙哄笑,
看了一个小视频,应该是从某个综艺节目是切下来的,内容是一个脱口秀一类的女演员,拿相声演员阎鹤详吐嘈搞笑,说阎鹤详的小名叫“壮壮”,应该找一棵树“撞撞”,大伙哄笑,
说相声的人嘴巴厉害,以往的节目里领教过了的,这一个视频里的阎鹤详被调侃了,也在嘴巴上没有认输,只用了一句话,让全场笑得合不扰嘴,台上那个与阎鹤详打嘴架的女演员捂着嘴蹲了下去,不知道是笑的直不起腰,还是羞得直不起腰。
阎鹤详回了女演员什么话呢?视频里是消音的,估计是制作这个视频的觉得“不够播出标准”,从评论区里看到,说阎鹤详说的那一句话是“你是那棵树”。
知道阎鹤详说的这一句话,我想起来有一个叫“三尺青”的媒体播主解释阎鹤详的师傅为什么经常用自己有糖尿病来回应女观众或者女演员嘴甜,感觉阎鹤详的这个包袱与师傅的包袱异曲同工,有什么样的师傅就有什么样的徒弟。
在中国,拿男女关系开玩笑,那是非常有度的,有严格的规则,阎鹤详的师傅拿男女关系开玩笑,我听到的最多的是与嫂子之间的关系。叔嫂之间爱开玩笑,这符合中国人的日常习惯,把握好了能增加人际关系之间的亲近,但也不是所有的叔嫂之间能开玩笑的,比如武松与嫂子就没有演出来开玩笑的情节,在真实的日常中,武松这种情况是万万不能和嫂子开玩笑的。
但是,相声演员阎鹤详拿男女关系开玩笑,当作包袱博观众一笑,超过他师傅的界限,也背离了中国人的礼仪常识。比如阎鹤详与搭档演相声的时候,经常拿搭档的女朋友开男女玩笑,阎鹤详比搭档大10多岁,这在中国人的礼仪里是万万不可的,大伯哥与兄弟媳妇开起了玩笑,这距离大逆不道也不远了。
当然,拿师娘或者长辈女性开玩笑,那更是大逆不道。阎鹤详与他的师兄弟们继续了师傅的作品风格,但尺度上不但超过了师傅,更超过了常人的礼仪。
不合礼仪,不合礼制,三尺青评价糖尿病与嘴甜的关系的时候用了“下流”这个词,我想不是每个中国人都想摊上这俩字的,但是,令人不能容忍的是,现在的好多人不但习惯了这种事,还以此事为荣,听起来上瘾,那真是有病了。
就比如奸商制造劣质商品,甚至带毒的商品,这个奸商赚到了大钱,成这富翁,你可以夸这个富翁,你也可以羡慕这个富翁,但是,如果你消费这个富翁的商品上瘾算是好事吗?如果你免费消费了还有点好炫耀的,你如果花了高价消费这些商品,还有什么可以炫耀的,打起嘴架来不吃亏是因为花的钱多吗?
文艺作品教育人,现在成为好多人攻击的靶子。我们的文艺观创立于1943年,那时候还打鬼子呢,文艺作品从那时候起就是战斗的工具,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中国人从城市到农村,只要识字的,都以读过文艺复兴起时期的作品有文化,到了现在,武侠和言情剧成为了文艺作品的主流,如果文艺还是战斗的工具,这个工具在攻击谁呢?
很多人都羡慕西方社会的发达,西方社会当今的发达,与文艺复兴是很相关的,文艺复兴不但是西方社会文明的标志,还是催进西方社会民展的工具和动力,我们如果把文艺这个工具用坏了,社会是什么好果呢?
比如山西大同那个订婚的案子,从社会新闻上来看,好像没有人觉得男女有问题了,这与当前的文艺作品有没有关系呢?看二人转表演,好像男女之间在台上就可以做事,听相声,好像只要自己是一个男的,任何一个女的都可以有那种关系。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未办婚礼就发生关系,那是一件非常羞耻的事情,到了现在,估计好多人觉得在领结婚证之前不发生关系就是丢人的事情了。一想这样的事,很多男人好像是事件的主解,如果落到了山西大同的那个案件,你也成了事件的当事人,你除了骂女方,还能有什么事可以做呢?
来源:寻音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