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骆驼祥子》中,虎妞死后,祥子在寒风中拉车,遇到了老丈人刘四爷。
《骆驼祥子》中,虎妞死后,祥子在寒风中拉车,遇到了老丈人刘四爷。
当初刘四爷坚决反对女儿嫁给祥子。
在他看来,他们的结合不过是一场-买卖-——虎妞看上了祥子的年轻力壮,祥子图她的车厂家底。
他心里咽不下这口气,-一个臭拉车的!自己奔波了一辈子,打过群架,跪过铁索,临完教个乡下脑袋连同女儿带产业全搬走了?没那个廉价事!就是有,也甭想由刘四爷这儿得到!-
于是,他一个钱也不给他们结婚,将两人扫地出门。
为了断绝女儿的后路,刘四爷甚至把车厂卖了,带走钱财销声匿迹。
一直到虎妞怀孕生产,他都没有出现。
虎妞当初难产,祥子没钱,不愿送她去医院,假如刘四爷在身边,肯帮他们一把,她和孩子或许都能保住。
可惜没有如果,女儿离家后他就没有打听过她的消息。
坐黄包车偶遇祥子,才知道女儿已死。
听到女儿的死讯,刘四爷犹如晴天霹雳,说:-什么?死了?-又破口大骂:-落在他妈的你手里,还有个不死?!-
这话更加激起了祥子对他的仇恨,把他从车上赶下来,坚决不告诉他虎妞埋的地方,让他哭坟都没处哭去。
刘四爷最后戴着大风帽,孤零零地立在胡同口,留下一个黑影……彻底沦为了一个断子绝孙、风烛残年的孤寡老人。
01
刘四爷会有这样的悲剧,根本上是因为自私自利,不愿把家财分给出了嫁的女儿,以及-祥子-这样的底层穷人。
他的形象集中体现了社会既得利益者的精明、自私与冷酷,以及父爱在金钱面前的扭曲。
刘四爷在前清的时候,是个地痞流氓。
当过库兵,设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账,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跪过铁索。
出了狱,恰巧入了民国,巡警的势力越来越大。
他看出地面上的英雄已成了过去的事儿,即使黄天霸再世也不会有多少机会,就弃黑从商,开了个洋车厂。
刘四爷出场时是六十九岁,他女儿虎妞是三十七八岁。
按理说,别的父母看着女儿这么大还没出嫁,都会着急,四处帮着寻一个女婿。
可是刘四爷不急,因为比起招女婿,他更需要虎妞帮他管理车厂。
虎妞帮父亲办事是把好手,她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
刘四爷打外,虎妞打内,父女把人和车厂治理得铁桶一般,成了洋车界的权威。
刘四爷对女儿的感情很复杂。
除了有父女之情外,因为他长期没有老伴,虎妞跟他生活在一起这么久,给他洗衣做饭,他对她还有-半妻-之情。
在自己七十大寿的宴席上,看着女儿跟祥子眉来眼去,刘四爷心里觉得凄凉难过:
-想想看吧,本来就没有儿子,不能火火炽炽的凑起个家庭来;姑娘再跟人一走!自己一辈子算是白费了心机!-
刘四爷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他什么都不缺,只缺个儿子。
而且寿数越大,有儿子的希望便越小。
所以唯一的女儿要出嫁了,他第一反应不是为女儿找到幸福而高兴,而是愤怒于女儿背叛了自己。
他有一种跟女婿争风吃醋的感情,祥子不仅抢了他的女儿,还抢了他的-妻-。
此外,虎妞作为车厂的二把手,她算计的是等父亲死后,自己继承他的全部财产。
刘四爷是刀光剑影混过黑社会的人,对争权夺利的政治斗争很敏感。
虎妞的心思他全知道,生怕女儿联合外人把自己的家底掏空。
所以,他对虎妞由爱而生出来的恨也是真的,为了维护自己的厂主地位和财产,赶走虎妞和祥子是必然。
02
刘四爷为什么就是不肯接受祥子做女婿呢?
虎妞没跟祥子在一起时,他对祥子是很好的。
人和车厂的规矩是,要想在厂里住宿,就必须要拉厂里的车。
而祥子自己买了车之后,不拉他家的车,刘四爷还让他住。
祥子将钱放在刘四爷手里寄存,老头子一分不曾克扣。
借给祥子的钱,别人是二分五,只有祥子是一分利。
办寿宴时,祥子因虎妞的偏爱惹人嫉妒,他还曾为祥子出头,让其他车夫不要-欺辱老实人-。
刘四爷对祥子的好是真的,但他瞧不起祥子也是真的。
他不管祥子租不租他的车,都让他住在厂里,是看中了他做事勤快,会帮他洗车擦车,干家务活。
等到祥子真租了他的车拉,他看着他成天不要命地拉车挣钱,又心疼自己车的损耗费。
得知祥子把用命换来的骆驼贱卖了35块大洋,刘四爷恨铁不成钢地摇摇头:-傻小子!拉进城,卖给汤锅,也值十几块一头,要是冬天驼毛齐全的,三匹得六十块。
-
赶他走时,他一口一个骂他-臭拉车的-,说:-你给我马上滚!看着你不错,赏你脸,你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我是干什么的,你也不打听打听!滚!永远别再教我瞧见你,上他妈的这儿找便宜来啦。
-
在刘四爷看来,祥子不过是一个老实巴结,人不算坏,还有些利用价值的-臭拉车的-。
论起能力来,他并不看好他的前途,也不尊重他的职业,觉得他没资格当他的女婿。
03
刘四爷的为人,老舍在原著里描绘得很清楚:
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样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
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骨头的。
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忽忽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
说白了,刘四爷就是一个精明的利己主义者,通过剥削车夫积累财富,他对穷人的好与不好,都是从个人的利益出发。
在他的人生哲学里,人与人之间只有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子女也不例外。
他对女儿的行为模式,属于典型的"功利型父母"。
将子女视为投资品,处处计较利益得失。
刘四爷在赶走女儿时对众人说:
-不给!看她怎么活着!教她尝尝,她就晓得了,到底是爸爸好,还是野汉子好!
他的本意是让女儿跟着祥子在外面吃点苦,等她过不下去了,自然会回到他身边。
但他没有考虑过,他女儿活在这个世上,除了金钱的需求,还有情感的需求。
虎妞做了三十多年的老姑娘,跟着祥子过一夫一妻的温馨生活,比跟着父亲冷冰冰享受锦衣玉食,要幸福快乐得多。
当经历车厂倒闭、女儿惨死后,刘四爷或许才会猛然醒悟:自己一生积累的财富换不来半点温情。
这也提醒当代父母:若不能用爱培育亲情,再多的物质积累也填补不了晚年的空虚。
父母之爱应该是无私的给予,而非精明的投资。
建立在算计基础上的亲情,最终只会收获孤独。
更多阅读:
《骆驼祥子》:让虎妞胎死腹中的祥子,暴露了男人不爱你的凉薄
举报-反馈
来源:西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