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造城者》也是一部主旋律的年代剧,从主创班底到演员阵容,从题材立意到制作规格,这部剧几乎集齐了爆款电视剧所具备的所有要素。尤其是赵丽颖与黄晓明这对“王炸组合”的首次合作,更让观众直呼:“这是要提前锁定年度剧王?”
《造城者》也是一部主旋律的年代剧,从主创班底到演员阵容,从题材立意到制作规格,这部剧几乎集齐了爆款电视剧所具备的所有要素。尤其是赵丽颖与黄晓明这对“王炸组合”的首次合作,更让观众直呼:“这是要提前锁定年度剧王?”
据悉,《造城者》改编自报告文学《中国农民城》,聚焦上世纪80年代温州龙港的崛起史。这座被称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的奇迹之地,最初只是一片荒芜滩涂。一群普通农民硬是靠双手在泥泞中筑路、盖楼、引商,最终将“不可能”变为现实。剧中的李秋萍(赵丽颖饰)与郑德诚(黄晓明饰),正是这群奋斗者的缩影。
真实事件赋予剧情天然的厚重感。李秋萍从基层干部到城市缔造者的成长线,暗合了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无数小人物的命运转折;而郑德诚作为实干家,如何在政策与现实的夹缝中破局,则映射了时代浪潮下的智慧与魄力。制片方透露,剧中大量细节取材于真实人物访谈,力求还原“泥土味”与“烟火气”。这种扎根现实的叙事,或将成为打动观众的第一把利器。
《造城者》的幕后阵容堪称“神仙打架”。导演孙皓曾执导现象级古装剧《庆余年》,其对剧情节奏的精准把控和视觉美学的大胆创新有目共睹;编剧袁克平则是《大江大河》系列的核心操刀者,尤其擅长在宏大叙事中捕捉细腻的人性光芒。
两人此番合作,可谓优势互补:孙皓擅长的强情节推进,遇上袁克平深耕的“小人物史诗”,恰好平衡了年代剧容易陷入的“沉闷感”。从已释放的片花来看,剧中既有万人动员修堤坝的高燃群像,也有角色在煤油灯下写规划书的静谧时刻。这种张弛有度的表达,或许正是《造城者》突围的关键。
赵丽颖的演艺生涯,本身就是一部“逆袭剧本”。从《花千骨》中天真黑化的反差,到《知否》里明兰的隐忍蜕变,她总能在不同赛道证明自己的可塑性。此次出演李秋萍,无疑是她转型实力派的重要一步。
角色横跨数十年,从青涩稚嫩的基层干部到杀伐决断的城市领导者,需要精准拿捏年龄感与气场变化。片花中一幕令人印象深刻:李秋萍站在暴雨中的工地,浑身泥泞却目光灼灼,一句“龙港建不成,我绝不回头”的台词,瞬间将人物的执拗与魄力立住。若她能延续《风吹半夏》中“许半夏”的爆发力,或许真能将“视后”奖杯收入囊中。
相较于赵丽颖的稳定输出,黄晓明的表现更让人好奇。近年来,他通过《烈火英雄》《鬓边不是海棠红》等作品逐步扭转“油腻”标签,尤其在《鬓边》中饰演的京剧名角商细蕊,将戏曲韵味与角色偏执融合得浑然天成。
新剧中,他饰演的郑德诚与李秋萍既是战友又是对手。预告片中,两人一场关于“先修路还是先招商”的争执戏,黄晓明眉头紧锁、青筋微凸,将实干家的焦灼感演绎得淋漓尽致。若他能延续这种“沉浸式”演技,或许能像《人世间》中的雷佳音一样,凭借年代剧实现口碑逆袭。
不过尽管《造城者》来势汹汹,但年代剧赛道早已强者如云。2022年,《人世间》以平民史诗创下央视收视纪录;《风吹半夏》则凭“钢铁女王”的商战故事让赵丽颖再攀高峰。
相比之下,《造城者》的优势在于“真实事件+政策红利”。温州龙港的故事本身具备国民认知度,而“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等时代命题,更让这部剧自带社会价值光环。不过,如何避免说教味、让年轻观众共情,仍是创作难点。
1. 双顶流能否产生化学反应?
赵丽颖与黄晓明此前从未合作,预告片中两人对峙多于携手,这种“亦敌亦友”的关系能否擦出火花?若处理不当,可能陷入“各演各的”尴尬。
2. 年代剧如何破圈?
《人世间》靠“共情”破圈,《风吹半夏》以“大女主爽感”吸睛。《造城者》选择“城市建造”这一冷门切口,需找到更普世的情感锚点。
3. 主旋律与市场化的平衡
过于强调“奋斗”易显刻板,过分渲染冲突则可能失真。编剧袁克平能否复制《大江大河》中“宋运辉”式的角色魅力,将决定剧集口碑上限。
《造城者》的野心不言而喻——它不仅要讲好一个故事,更试图记录一个时代的脉搏。对于赵丽颖和黄晓明而言,这是一次演技的试金石;对于观众,则是一次重温热血岁月的机会。若成,它或许能像《山海情》一样,成为兼具艺术性与社会意义的标杆之作;若败,至少这场“造城”实验的勇气,已值得掌声。
那么,大家喜欢看年代剧吗?期待赵丽颖和黄晓明这部新剧吗?欢迎评论区探讨。
来源:影视大哼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