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一组泛黄老照片刷爆朋友圈,照片里烫着波浪卷、穿着碎花旗袍的姑娘,愣是让刷惯短视频的年轻人看直了眼——这可不是什么网红摆拍,而是60年前轰动上海滩的绝代佳人王丹凤。
俗话说"美人如玉剑如虹",可你见过能把时光都美醉的容颜吗?
最近一组泛黄老照片刷爆朋友圈,照片里烫着波浪卷、穿着碎花旗袍的姑娘,愣是让刷惯短视频的年轻人看直了眼——这可不是什么网红摆拍,而是60年前轰动上海滩的绝代佳人王丹凤。
连才女张爱玲都忍不住夸赞:"宁波人里数她最美",您说这得是多大的福气才能长成这样?
在如今满屏都是"AI换脸"的年代,咱倒要看看,当年这位不用滤镜的真美人,究竟藏着多少让现代人都自叹不如的本事?
1941年的上海电影制片厂,17岁的王丹凤往镜头前一站,活脱脱就是从月份牌上走下来的美人。
鹅蛋脸上一双会说话的杏仁眼,笑起来嘴角两个小梨涡,最绝的是那花瓣似的嘴唇,听说当年化妆师给她涂口红都犯愁——生怕画蛇添足坏了天然美。
要说这姑娘的骨相,搁现在都能让整容医院拿来做模板:额头饱满得像剥壳鸡蛋,鼻梁挺直如工笔画描出来的,下颚线利落得能裁纸。
有老影迷回忆,当年《新渔光曲》首映时,电影院里此起彼伏全是倒抽冷气的声音。
别看长得跟天仙似的,王丹凤过日子却接地气得紧。
五十年代大伙儿都穿灰蓝布衫,她愣是能变着花样打扮:今天在棉袄领口缝圈兔毛领,明天用毛线钩个荷叶边假领子。
拍《女理发师》时戴的那条波点发带,转眼就成了全上海最抢手的时髦货,听说南京路百货公司一个月就卖出27万条,售货员忙得脚不沾地。
这带货能力,放现在妥妥的顶流博主。
在片场她更是出了名的"戏疯子"。
演《护士日记》时为了找准护士打针的手势,愣是在医院蹲了半个月,把老护士长的看家本领都学了个遍。
1956年拍《家》里的鸣凤投湖那场戏,寒冬腊月里往结冰的湖里跳了八次,冻得嘴唇发紫还要跟导演较真:"刚才转身的角度不够凄美"。
这份较真劲儿,把现场的老戏骨都镇住了。
要说最让人佩服的,还得数她和丈夫柳和清65年如一日的神仙爱情。
1951年结婚时,别人都劝她隐婚保事业,她偏要大大方方把结婚照登在《大众电影》封面上。
后来丈夫下放劳动,她白天拍戏晚上给人洗衣服贴补家用,硬是没让三个闺女饿过一顿饭。
等到了金婚那年,有记者问她保鲜秘诀,老太太笑得见牙不见眼:"哪有什么秘诀?就是每天手拉手逛菜市场呗!"
看着这些褪色老照片,忽然就懂了什么叫"美人在骨不在皮"。
王丹凤这辈子的故事,活脱脱就是一本行走的美学教科书——容貌是爹妈给的,气质是自己修的,爱情是双手护着的。
现在的女孩子整天对着手机琢磨"直角肩""漫画腿",却忘了真正的美人从来不需要刻度尺丈量。
就像她晚年总爱说的那句话:"脸上的皱纹都是笑出来的,心里头敞亮了,人自然就漂亮了。"
回头再看看满大街的"网红脸",倒让人想起《桃花扇》里她演的秦淮名妓李香君。
当年她用真眼泪浸透戏服,如今某些流量明星却连台词都要数数字。
说到底,美人终会迟暮,但那股子认真生活的劲头永远不过时。
下次再对着镜子涂脂抹粉时,不如想想王丹凤冻得发抖还在琢磨戏的样子——毕竟再贵的粉底也盖不住眼里的光,再尖的下巴也比不上心里的那份热爱不是?
来源:历史烽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