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他就针对互联网上盛传的几大所谓“莫言名言”一一辟谣,狠狠地为自己出了气。
文|木子
编辑|娱叔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猪怕壮还好理解,可人为什么要害怕出名呢?
的确,在大多数人看来,出名肯定是一件好事。
不过对于诺贝尔奖得主莫言来说,在他成名之后,各类的争议和谣言也随之而来。
近日,他就针对互联网上盛传的几大所谓“莫言名言”一一辟谣,狠狠地为自己出了气。
5月5日,莫言通过自己的公众号,对网络上广泛传播的五条所谓“莫言名言”进行“在线打假”。
这里面首当其冲的,就是网传莫言关于过年走亲戚的评价了。
这一说法很好地迎合了当代年轻人不希望过年走亲戚的心态,所以有很广的知名度。
但是实际上,莫言却并没有说过类似的话。
莫言的确曾经写过一篇名为《过去的年》的文章,并在文章中追忆自己儿时的童年。
但文中的莫言并没有说过类似的话,而且对于过年走亲戚的习俗,莫言的喜爱也是要大于厌恶的。
除了这样发牢骚的话以外,还有很多像这样的励志话语也被冠以莫言的大名。
这些话被不少初高中生收录到了自己的摘抄笔记中,甚至还被有些人当作了自己的座右铭。
莫言也承认这里面有些话的确说得不错,但很可惜,这的确不是莫言所说,他本人也不想去“掠他人之美”。
上述这些话多少还是沾了点莫言的文风,就算是很多了解莫言的读者,稍有不慎也会上当受骗。
但是下面这几条言论就完全不藏着掖着了,和莫言的行文风格完全不搭,只不过挂了一个莫言的名字而已。
莫言对此的评价也是非常地幽默,他说这样的写法很像是《哪吒2》里面的句子,但却不像是自己能写出来的。
其实类似的情况并不单单出现在莫言身上,每一个大文学家、导演甚至是演员都会被网友按上几句编造出来的“名人名言”。
这样假借名人之口,说自己想说话的行为不少中小学生在编作文的时候其实都干过。
实在想不到什么名人名言,便索性自己编一个外国名人或者现编一句话加上一个著名人物。
其实不只是词穷的学生会这么做,在中国古代,也有不少人匿名作书,然后假托一个大儒或先贤的名义当作者。
这种行为可以说从文学诞生到今天都没有断绝过,所以多数的作家见到这些编造的“名人名言”也都是一笑了之,不会太当回事。
能让莫言这次如此高调地辟谣,除了他单独拎出来的五条谣言之外,更重要的很可能是要敲山震虎。
作为中国第一个诺贝尔奖得主,莫言正式破圈被普通人熟知也就是由此开始的。
只不过在莫言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的同时,各类的争议也随之而来。
很多人不能从文学的角度来批判莫言的遣词造句,于是就抓着莫言作品的剧情不放,指责莫言是在“抹黑中国”。
的确,莫言的作品多数都是聚焦上世纪中国农村的,而且关于农村的封建思想和大时代下的一些极端化表现,莫言也都会毫不掩饰地描写出来。
就比如莫言的诺贝尔奖获奖作《蛙》,这部作品的大背景就是上世纪严抓计划生育的年代。
和不少作品通过描述大环境来突出计划生育的必要性,以及刻画计生办的工作人员来肯定其辛勤付出有所不同。
虽然莫言在文中也承认计划生育有其必要性,但是他作品中描写的农村在计划生育政策推行过程中,存在与政策执行产生矛盾和冲突的情况。
计生办的工作人员也不是以往作品中以劝导为主,而是为了完成生育政策,不惜动用拖拉机等暴力手段,甚至于直接“抄家”。
莫言将这些内容写出来并且发表到国外的行为引起很多人的不满,不少都觉得,这些年来中国的建设成果这么多,莫言为什么不能写点好的方面,非要盯着这点问题不放。
很多博主都将莫言作品中的这些内容视为莫言不爱国的铁证,纷纷指责莫言是一个卖国贼,靠着抹黑中国在西方出名。
这些博主个个言之凿凿,好像已经抓住了莫言卖国求荣的铁证一样。
但实际上,爱不爱国这件事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和很多人功成名就后跑完了欧美不同,直到今天,莫言依然以一名教师的身份,在学校里教授文学,为中国培养新的文学家。
而且莫言也并没有将自己的孩子送往欧美读书,他的孩子都是在国内读书深造的。
虽然说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远远说不上是爱国的表现,但是很多靠着骂莫言博关注的博主甚至连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到。
当年所谓的爱国博主司马南就靠着抨击莫言不爱国在网络上翻红,迅速吸引了不少粉丝。
然而在抨击完莫言不爱国之后,他却在美国购置房产,还将自己的家人都送到了国外。
甚至在今年,这位所谓的“爱国博主”还被查出来了偷税漏税的丑闻。
这么看来,不少爱国博主对莫言批判也就非常地可笑了。
虽然说一个司马南倒下了,但是关于莫言的种种质疑声却并没有随之消散。
这次莫言通过自己的公众号维权,一定程度上也是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
他通过这种温和、幽默的方式来点评一些假名人名言,背后想要点醒的,其实就是这些靠着造谣诽谤博流量的博主们。
包括莫言在内的许多名人对于一些打着自己名号乱说乱做的事并非完全不知道,只不过在此之前都选择了冷处理而已。
这次莫言公开揭露一些“假名言”的行为无疑也给所有人提了一个醒。
无论是为了捧莫言也好,诋毁莫言也罢,通过编造的方式来达到目的终归是不可取的。
对于莫言这样的知名人物,我们可以有合理的质疑,也可以有正常的学术争论,但绝不能是恶意的人身攻击。
来源:娱叔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