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女儿是妈妈2》开播:母亲的两面性中,藏着多少未被看见的爱

天堂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5-07 03:04 2

摘要:深夜十点的电视屏幕亮起时,我正在和母亲通视频电话。她突然说:"你看那个新综艺了吗?就讲母女一起旅游的。"这个巧合像一记温柔的直球,把我砸进了《是女儿是妈妈》第二季的观察现场。

深夜十点的电视屏幕亮起时,我正在和母亲通视频电话。她突然说:"你看那个新综艺了吗?就讲母女一起旅游的。"这个巧合像一记温柔的直球,把我砸进了《是女儿是妈妈》第二季的观察现场。

节目组这次把四对母女扔进了"亲情实验室",黄圣依和母亲带着知识分子的克制,奥运冠军陈梦与军人母亲揣着二十年的时差,同城分居的程潇母女试图突破安全距离,东北那对"辣椒炒肉式"母女则要直面那些避而不谈的话题。看预告片时我就好奇——当节目组把母女关系放在旅行这个放大镜下,那些日常被岁月包浆的相处模式,会不会突然显露出原本的纹路?

黄圣依母女在首期节目里的状态特别有意思。女儿给母亲倒水要双手递上,讨论职业选择时用词精确得像外交辞令。弹幕都在刷"这不就是我和我妈的商务会谈现场",但当节目组让她们互换身份当"旅居管家",母亲第一次说起当年反对女儿进娱乐圈的真实顾虑,弹幕突然安静了。原来那些客气背后,藏着两代人没对齐的坐标系。

更让我触动的是陈梦这对母女。母亲凌晨送发烧的女儿去医院的故事,在冠军家庭里被压缩成训练日记里的一句"今日停训"。当节目组让她们同睡一张床,五十多岁的母亲手脚都不知道往哪放,活像被老师点名的小学生。这种既亲密又疏离的化学反应,简直是中国式亲子关系的经典样本。

节目组埋的"出发三问"设计得很妙。让母女带着具体问题踏上旅程,比如"能不能和妈妈睡同一张床","想不想知道父母的爱情故事"。这些问题像钥匙,轻轻一转就打开了记忆的抽屉。看着程潇母女在异地街头因为一碗面吵架,又因为找不到路突然牵手,弹幕里飘过满屏的"真实得可怕"。

要说最敢拍的还是东北那对母女。别的组还在试探性拆除情感护栏,她俩已经抡起"情绪大锤"直击核心矛盾。女儿说"你当年要是多夸我两句",母亲回怼"你倒是给我个笑脸啊",这种火药味十足的对话,反而让观众嗅到了坦诚的香气。就像弹幕说的:"能吵明白的架,比憋出内伤强。"

节目里有个细节特别戳人。当节目组回放陈梦母亲凌晨送医的监控录像时,母亲盯着二十年前的自己背孩子爬楼梯的画面,突然转头问女儿:"我那时候头发还没白吧?"这句话让观察室嘉宾集体破防。我们总是习惯计算母亲为我们做过什么,却常忘记她们也是会害怕变老的普通人。

这档综艺最聪明的地方,是没打算做母女关系的裁判,而是成了块双向透视镜。观众既能看到母亲视角里"永远长不大的小孩",也能看见女儿眼中"逐渐陌生的超人"。当节目组发起微博话题让观众晒母女故事时,有个高赞评论说:"原来全天下的妈妈都会在出门前硬塞水果,全世界的女儿都偷偷吐槽过妈妈的审美。"

看着节目里四对母女笨拙地学习重新认识彼此,我突然想起自己和母亲那个没挂断的视频通话。或许我们都该来场这样的"情感迁徙",把相处模式从日复一日的固定路线里拔出来,栽种到陌生的土壤里。毕竟母女这场双向修行,本就不该困在"应该怎样"的剧本里。就像节目里说的:当我们不再执着于做"完美的母女",真正的理解才刚要开始。

来源:漠然凌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