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五一假期,浙江杭州 "胖都来" 商场的开业典礼,意外成为检验明星商业底线的舆论考场。叶璇、赵亮、丁勇岱等八位公众人物集体为这个疑似碰瓷 "胖东来" 的山寨品牌站台,在互联网掀起轩然大波。这场风波不仅暴露了明星商业代言的监管真空,更折射出公众人物社会
2025 年五一假期,浙江杭州 "胖都来" 商场的开业典礼,意外成为检验明星商业底线的舆论考场。叶璇、赵亮、丁勇岱等八位公众人物集体为这个疑似碰瓷 "胖东来" 的山寨品牌站台,在互联网掀起轩然大波。这场风波不仅暴露了明星商业代言的监管真空,更折射出公众人物社会责任感的集体滑坡。
开业当天,"胖都来" 将明星效应运用得淋漓尽致。叶璇亲临现场与吉祥物互动,赵亮、丁勇岱等七位艺人通过祝福视频隔空造势。商场外墙悬挂的明星祝贺条幅绵延数十米,精心设计的宣传通稿在短视频平台病毒式传播。这种刻意营造的 "明星背书" 假象,成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慕名而来。但表面的热闹很快被网友识破 —— 从品牌命名、LOGO 设计到经营理念,"胖都来" 处处透着对河南知名商超 "胖东来" 的刻意模仿。
舆论反噬来得比预期更猛烈。当 "胖东来已发律师函" 的消息登上热搜,站台明星的社交平台瞬间沦陷。网友尖锐质问:"专业打假节目出身的刘仪伟分不清正版山寨?""《人世间》里正气凛然的老戏骨丁勇岱,现实中竟为山寨站台?"最戏剧性的是赵亮,这位因养殖土鸡建立" 良心人设 "的演员,道歉声明中" 未收取报酬 " 的辩解,反而激起更大质疑 —— 既然没有利益往来,为何要为明显侵权的企业背书?
这场风波撕开了明星商业合作的灰色地带。在现行法律框架下,明星为侵权品牌站台确实存在追责难点。《广告法》虽规定代言人需对虚假宣传担责,但 "胖都来" 尚未被法院正式判定侵权,这让涉事明星得以在 "不知情" 的托辞下全身而退。这种法律滞后性,恰恰成为某些艺人游走道德边缘的护身符。据业内人士透露,类似 "友情站台"" 打包代言 " 的擦边球合作,已成明星规避法律风险的常见套路。
公众的愤怒本质上是对信任透支的反击。当 62 岁的丁勇岱在《南来北往》中塑造的铁路警察形象深入人心,观众自然难以接受其现实中的商业选择;当刘仪伟从央视法制节目主持人转型为综艺咖,观众依然期待他保有基本的是非判断。这些矛盾投射到 "胖都来" 事件中,便发酵成对 "艺人双面人生" 的集体失望。更值得警惕的是,叶璇关闭微博评论、赵亮删除道歉视频等危机公关手段,正在将明星与公众的信任裂痕越撕越大。
站在舆论十字路口的涉事明星们,正面临职业生涯的关键抉择。赵亮看似及时的道歉反而引发二次舆情,证明简单的危机公关已无法平息众怒。真正需要的是对商业合作机制的彻底反思 —— 建立事前品牌背调制度、完善法律追责条款、重构艺人商业价值评估体系。当某艺人团队透露 "今后接代言要先查企业信用档案",这场风波或许能成为行业规范化的转折点。
在这场商业利益与公众信任的较量中,没有真正的赢家。"胖都来" 撤下明星条幅的落寞场景,与 "胖东来" 门店前始终如一的消费长龙形成讽刺对照。这提醒所有公众人物:观众可以接受明星赚钱,但拒绝为丧失底线的商业行为买单。当某天消费者看到明星代言时下意识质疑 "这又是哪个山寨货",那才是整个行业真正的危机时刻。
来源:养生HOT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