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895年,在甲午战后不久,时任津海关道盛宣怀便委托早年先后毕业于美国达特茅斯学院与欧柏林学院研究院、后曾被李鸿聘为家庭教师的美国驻天津副领事丁家立(Charles Daniel Tenney)负责筹办一所新式学堂。1895年9月,丁家立首次在天津招考头等、二
千呼万唤,帷幕拉开——
天大人期待已久的原创短剧
《我们从1895走来》
今天,终于要与大家见面啦!
你以为这是天大寻常的一天
青春流转,海棠芬芳
可下一秒,竟然穿越到——
1895年的天津!
时空突然倒带,故事悄然展开
别急,我们跟主角“大天”一起
开启这场校史之旅↓↓↓
《我们从1895走来》第一集
听盛公谈“储才”,聊“兴学”
是不是意犹未尽?赶快对上历史的坐标
了解短剧背后的天大故事
北洋西学学堂招生启示
《我们从1895走来》第一集片段
1895年,在甲午战后不久,时任津海关道盛宣怀便委托早年先后毕业于美国达特茅斯学院与欧柏林学院研究院、后曾被李鸿聘为家庭教师的美国驻天津副领事丁家立(Charles Daniel Tenney)负责筹办一所新式学堂。1895年9月,丁家立首次在天津招考头等、二等学堂学生。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八月初十日,丁家立在《申报》上刊登的北洋西学学堂头、二等学堂招生启示
奏请创办北洋大学的朱批奏折
甲午战争以后,盛宣怀认为欲图自强,应当以培养人才、设立学堂为先。他以兴办学堂为己任,自1892年任津海关道后,即着手研究兴办新式学堂。后来,盛宣怀秉承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的意旨,开始与丁家立筹办一所新式学堂,并经细致研究,将办学章则、办法、实施计划草拟完成。甲午战败后,“兴学强国”成为朝野共识,盛宣怀随之将《拟设天津中西学堂章程禀》修改后,于1895年9月19日禀请继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王文韶。王文韶于1895年9月30日将《拟设天津中西学堂章程禀》择要改拟为《津海关道盛宣怀创办西学学堂禀明立案由》。奏折封发具奏光绪皇帝。经光绪皇帝批准,1895年10月2日,中国新型模式的大学——北洋大学堂在天津创办,盛宣怀出任首任督办(校长)。
光绪二十一年八月十四日(1895年10月2日),光绪皇帝在《津海关道盛宣怀创办西学学堂票明立案由》奏折上朱批:“该衙门知道”
这份奏折存于国家第一历史档案馆清军机处随手档。随手档记载:“硃批王折报四百里马递发回------津海关道盛宣怀创办西学学堂禀明立案由。”
为什么该奏折的报批要用
“四百里马递发回”的形式?
军机处起草的由驿马传递、直抵督抚的谕旨,称为“廷寄”。“廷寄”主要是处理重要机密事件,根据缓急分为三、四、五、六和八百里马递。京津之间的路程仅仅二百余里,使用“四百里马递”的规式已凸显其重要和紧急。为了排除干扰和阻力,以“四百里马递发回”这种处理“军国大事”的急件形式,通过军机处直接上报光绪皇帝,皇帝硃批后,又直接以“四百里马递发回”北洋大臣王文韶,而后即刻开学。比较之后开办的其它大学堂的拖沓过程,北洋大学堂真是特事特办的先例。
左一:《奏为道员创办北洋西学学堂倡捐集资不动公款事咨呈》
左二:《奏为道员创办北洋西学学堂倡捐集资不动公款事钞折》
左三:《拟设天津头等学堂章程功课经费与总教习丁家立酌议各款事清折》
左四:《拟设天津二等学堂章程功课经费与总教习丁家立酌议各款事清折》
北洋大学堂的创建过程,严格遵循了清廷处理重大军国大事的程序,足见朝廷的重视程度,也反映出中华民族对于教育救国的殷切期望。
《我们从1895走来》第一集剧照、花絮
特别鸣谢本集校内群演
吴雨桐、范逸涵、张恩罗、王金龙、田雨、杜志光、张倍凝、苏航、朱雯琪、北洋话剧团成员
一朝穿越,唤醒百卅光阴记忆
校史长卷,刚刚揭开序章一角
听说“大天”将误入直隶总督府
在那里他会遇见怎样的
天大“名场面”呢?
下一集,小天与大家不见不散!
出品 / 天津大学党委宣传部
策划 / 王鑫 梁绍楠
校史顾问 / 张世轶
参考资料 / 《巍巍学府》 《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历史档案珍藏图录》《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
编辑 / 王润嫣
审核 / 王鑫 梁绍楠 薛子易
「 天 津 大 学 新 媒 体 中 心 」
投稿 & 加入我们 Tju_nmc@163.com
跟小天一起
为“储才兴学”
来源:天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