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你参加过岭南传统婚礼,一定对一个角色很有印象,她们妙语连珠,引导新人完成婚礼仪式,没错,讲的就是大妗姐啦。520前夕我们一起走进了解这个特别的群体。第一期先讲讲,何为“大妗姐”。
如果你参加过岭南传统婚礼,一定对一个角色很有印象,她们妙语连珠,引导新人完成婚礼仪式,没错,讲的就是大妗姐啦。520前夕我们一起走进了解这个特别的群体。第一期先讲讲,何为“大妗姐”。
走进文会里嫁娶屋,300年历史的爱恋气息扑面而来,当时的百姓选择租用大屋举办喜事,新人们在精致的镬耳屋里,完成一场“风光体面”的婚嫁仪式。面对繁琐的仪式流程,大妗姐这个角色就应运而生。
佛山市非遗保护专家高原看着嫁娶屋内的摆设,描述着百年前结婚时候的景况,“家公在左,家婆在右,新人在前面。新人向家中的祖先、长辈、舅父、伯父斟茶。大妗姐就站在这,面向两个长辈,然后引导新人做仪式 。”
“妗”本指舅母,引申为对女性长辈的尊称,“大妗姐”即指婚俗中权威的女性助手。
“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北宋末期的孟元老写的《东京梦华录》。迎娶、坐床、坐富贵、压床、派利是、挂红,记录很齐全。当时南迁之后,好多大族依然沿用中原文化。再加上南方人喜欢热闹,南方人喜欢奢华。”
坐花轿、踢轿门、跨火盆、拜天地,中式婚礼格外讲究礼仪,差不多有100多种仪式,大妗姐既要见多识广,更需要八面玲珑平衡两个家庭的关系。
“大妗姐,大家见到她都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其实都好考功夫的。广东的特点,就是各色人在这里做生意,非常多。大户人家来自不同的省份,大家不同省份,就变得互相风俗不一样。大妗姐就负责沟通两边,要挑通眼眉,然后要懂得人情世故,又要很圆滑去处理事情。”
具备了以上这些“本事”,就可以成为一名大妗姐了吗?其实还有门槛的,一般来讲需要公婆健在、婚姻幸福、儿女双全、长相富态。60后的丽梅姐就是符合标准的“好命婆”,这天她给年轻学员教学新娘出嫁前的梳头仪式。
梳子放上头,祝姑娘嫁到夫家不用愁
一梳梳到尾,祝他们夫妻恩爱白发齐眉
二梳梳到尾,祝他们永结同心共谐连理
三梳梳到尾,祝他们开枝散叶子孙满地
丽梅姐生长在广府地区,从小看着长辈女性在婚礼上做大“管家”,耳濡目染下她也学着帮亲友邻居做喜婆,退休后取艺名美丽姐,成为一名职业的大妗姐。
“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是很懂,又要我们这个角色去引导,引导的过程中,我们要讲吉祥喜庆的话。比如跨火盆,我们就给火盆里烧一些东西。新娘子跨过去后,我们会讲新娘子入屋就金银满屋,儿孙就满地跑,这些环节很重要。”
五月是婚礼旺季,作为岭南婚嫁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大妗姐”们穿梭于各大婚宴现场,见证着一对对新人步入婚姻殿堂。
来源:晋观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