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缩水40%,五一档倒退10年?国产电影是不是真“没救了”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06 21:52 1

摘要:根据猫眼数据显示,在《水饺皇后》《猎金·游戏》等近十部新片围攻下,5月1日单日票房仅收1.84亿——这个数字有多刺眼?当日票房破3000万的仅有两部,剩下七部电影里有三部连千万门槛都没摸到。当我们把视线拉长到十年维度,今年五一档的惨淡仅次于2022年影院限流的

文|令狐伯光

大家都猜到今年五一档国产电影表现会不行,结果没有想到会这么不行。

根据猫眼数据显示,在《水饺皇后》《猎金·游戏》等近十部新片围攻下,5月1日单日票房仅收1.84亿——这个数字有多刺眼?当日票房破3000万的仅有两部,剩下七部电影里有三部连千万门槛都没摸到。当我们把视线拉长到十年维度,今年五一档的惨淡仅次于2022年影院限流的特殊时期。

更令人心惊的是对比数据,相比去年五一单日暴跌2亿,甚至不及九年前(2015年)的2.64亿,这记闷棍彻底撕碎了行业最后一块遮羞布。当观众宁愿在景区人挤人也不愿走进影院,当社交平台刷屏的是避雷指南,而非观影攻略,中国电影正在经历比疫情更可怕的信任危机。

至于国产电影为什么不行了,我个人早在2024年就早说过了,从创作方向就要面对现实,电影产业向两个方向升级换代。

一个就是重工业大片,大ip、充满想象力的创作,比如《哪吒》《流浪地球》《黑神话悟空》。

《流浪地球》系列42亿票房证明,中国观众愿意为真正的电影奇观买单。我们需要更多挑战工业天花板的作品,你看《黑神话悟空》《哪吒2》某种程度其实和《流浪地球》是一个意思,也难怪当时网友会把郭帆,饺子和冯骥称为三幻神。

《流浪地球2》票房没有那么高,一来是中国科幻积累确实浅(就算三体都没有到家喻户晓的地步,而西游记,哪吒封神则不然),二来是电影本身确实搞得太复杂,普通观众理解有难度了,这也是事实。

严格说来,五一档并不是一个大档期,但国产电影一年起码得有10部以上《哪吒2》《流浪地球》这样的重磅大片,然后下面一堆中等商业大片。春节档搁两部,再多其实就是内卷,然后清明档,五一档这种档期搁一部中等大片。

暑期档搁至少三到五部,它有两个月时间,开头一两部,中间一两部,结尾一两部。这个国庆档也同样需要搁两部左右,再到元旦档搁两部中等大片。这些需要烧钱、烧脑、烧时间的硬核创作,才是电影院的护城河。

你以为当年掀起好莱坞大片革新的是啥,我说更早你不知道,但90年代初《终结者2》《侏罗纪公园》,再到90年代末《泰坦尼克号》《指环王》《黑客帝国》《蜘蛛侠》对吧,那2009年《阿凡达》是不是这样?

后来衰落就不提了,你看前十年中国电影掀起浪潮的是《战狼2》《流浪地球》《哪吒》,是不是这样,道理其实就这么简单,这些创作难,制作场面大,适合电影院场景,数量少,包括现在美国电影创新都很少。

二是符合现在社会环境的优秀作品,描述现实生活,现实矛盾,中外文化竞争,历史现象,这些创作容易,数量巨大,在现代数字化技术加持下,这一场景数量越来越多。很大程度上,《李煤焕英》《热辣滚烫》《第二十条》都是因为这个原因成功的。

而王宝强的《八角笼中》还有真诚,那么上面这些电影呢?你就很难评价了。

中国电影不是输在技术,而是栽在"既要又要"的贪婪里。那些挂着"工业标杆"羊头的伪大片,正在用三种套路摧毁行业根基。从《满江红》的剧本杀式叙事,到《侠之大者》的PPT式打斗,太多电影把预算砸在流量明星和热搜营销上。

观众买票进场才发现,花60块看的竟是加长版预告片。

某大导新作让毒贩讲兄弟情,某战争片用偶像剧手法拍烈士,这些违背公序良俗的"创意",本质是主创团队既想蹭严肃题材红利,又舍不得流量密码的投机。更不用说从资方到院线,从宣发到影评人,整个产业链条正在形成罪恶闭环:

制片方用保底发行转嫁风险,院线用幽灵场次制造虚假繁荣,影评大V用为烂片洗地。最可怕的是,当《749局》这种拍摄六年、主演塌房、剧情稀碎的还能收割3亿票房,说明这个系统已经形成抗药性。

而且,这两年还有一种很难形容的现实题材商业片,王俊凯在演流浪汉,易烊千玺在演脑瘫,张艺兴在演聋哑人,赵丽颖在演女性现实困境,张子枫在演校园霸凌和女性性侵等等。

我一直说,这类电影我都很难评价,你说它拍得烂呢,它其实不算烂(至少和以前的流量烂片不同),但你说它拍得好呢,别说和世界同类电影比,就是国内《药神》《嘉年华》《血观音》等相比,它又不够好。

文艺不文艺,商业不商业,打着现实题材又不够有力量,真的很难评价。

你一骂的话,粉丝马上跳出来:那可是为现实发声啊。

你还能评价什么呢?

五一档的票房雪崩,本质是观众对伪电影的一次集体罢看。当《周处除三害》能靠口碑逆袭,当《坠落的审判》凭质量长线飘红,市场早已给出答案:好电影永远不缺观众,烂片活该被扫进历史的乐色堆了。

中国电影人该醒醒了!与其抱怨审查、嫉妒流媒体、甩锅观众,不如老老实实回到创作本位。毕竟,观众手里的电影票,才是行业最真实的选票。

电影已经在边缘化了,最大的问题可能是电影圈子对目前电影这个平台的腐朽与边缘化缺乏认识和能力。与短视频、游戏、网络小说等更新的更先进的文化形式相比,电影已经缺乏优势了。比如缺乏互动性、个性化、性价比、刺激密度以及地点和时间不灵活、投入产出周期长等,下坡路非常正常。

报纸,杂志和电视都已经快被淘汰了,凭什么电影不会边缘化和被淘汰?

最近某医学圈子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其实中国电影圈子问题更严重,毕竟中国最封建的地方,大面积不走群众路线,不尊重国民作出文艺消费的基本规律,无视最广大人民喜好这个根本基础,圈子悬空空转,注定没有生命力加速边缘化。

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外行”拍片反而能火的原因,因为这些圈外人更尊重国民喜好和电影市场本身,电影圈子的地位如今可能被高估了。以中国电影的经济规模,以2024年计,好像也就是一个《王者荣耀》游戏的规模。

所以,电影圈子的人可能不配有现在的自我意识、地位和身价,在大商圈里开电影院是否高估了电影?中国的游戏厂商已经在全世界挣大钱拿大奖了,很多游戏具有世界级制作和营收,现在很怀疑电影圈内人拍的东西有几个拿得出门去,国内都混不明白,这还没提短视频这个巨物。

最后,五一档漫威的《雷霆特攻队*》排片仅有4.5%,《幽灵公主》也只是7.3%,对于这两部影片尤其是《雷霆特攻队*》而言,明显偏低,但二者均斩获了1500万+的票房。日本现在对大陆电影市场主攻的就是怀旧情怀,目前是动画类居多。

《雷霆特攻队》质量虽然不错,但其实在中国市场已经大势已去,这代表了欧美所谓的硬核,除此之外就是欧美那种以暴制暴的电影,但是又很难引进,就算引进了也不会有太高票房。其它国家出品的特点是喜剧片欠奉(大家都是皮笑肉不笑的),而悬疑类型比较多。

电影行业是挣快钱的,现在这几个活跃的以喜剧片为多的演员在五六年后还有没有电影都不一定。所以不用操他们的闲心。也许哪吒之后,中国电影会有一个新的叙事架构,一个新的赛道。比如,之前欧美的特工片总是上天入地、满世界追逐混战,还有成龙电影也是天南海北、穿洲过洋,到了唐探系列也是,这种类型完全可以优化成一种模板,类似变型金刚或复联那种欧美IP的套路。

用电影中的风景之旅、美食之旅、历史之旅来讲中国的原创故事。

中国和除欧美外的、非洲国家、中东国家在电影上会有更多合作,如果简单点看,这和去非洲包地种地也差不多。基于以上两点想法,个人觉得即使眼下这些习惯于欧美视角的导演死绝了,也不会影响中国电影,但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看到了。

来源:令狐伯光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