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般来说学习好的孩子,在严格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期望下,往往背负着巨大的压力。而那些看似混混的孩子,则代表着一种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着对学霸们来说,可能是一种全新的、吸引人的体验。”
一个高校的美术生,为何会跟一群社会小混混成为朋友呢?
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对立吸引”。
“一般来说学习好的孩子,在严格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期望下,往往背负着巨大的压力。而那些看似混混的孩子,则代表着一种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着对学霸们来说,可能是一种全新的、吸引人的体验。”
剧中的沈福是来北漂的小混混,没有正经工作,领着几个小弟整日在酒吧混日子。
而高校在读的金笛则是个有钱的富二代。
他们的父母都在韩国工作,金笛则是因为求学,才独自一人待在北京。
由于不愿意跟同学在学校挤宿舍,他便独自在校外租了房子。
白天学校学习,晚上回到出租房无所事事,便混迹于各种酒吧。
他就这样认识了沈福他们。
金笛与沈福他们厮混时候,内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感。
沈福他们虽然混酒吧,但是没什么钱。
金笛面对他们的时候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施舍感。
他会送他们昂贵的礼物,买不菲的T恤,请他们吃大餐。
看到沈福他们高兴满足的样子,金笛觉得自己是令他们仰视的英雄。
这是金笛的一种交友方式,也是所谓的江湖义气。
这也侧面证明了,金笛虽然不缺钱,但内心极度的空虚。
偌大的一个学校,他没有一个知心好友。
父母远在韩国,每个周一次的电话,也不过是例行联系。
面对沈福这群样样不如自己的人,金笛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感,所有他愿意用钱来买这种陪伴。
但是沈福他们面对去金笛的施舍,内心感到不满,觉得像是乞丐。
于是一边接受着金笛的恩赐,一边嫉妒金笛的家世背景。
沈福觉得自己比金笛差就差在出身上,没有一个能赚钱的父母,手头才没有金笛那么宽裕。
金笛给他们的馈赠越多,沈福内心就越不满意。
这群人中,沈福是大哥,但是随着金笛的加入,让沈福感到大哥的地位被挑衅了。
他身边的小弟们在接受了金笛的物质赠予后,都会去吹捧金笛。
金笛从未想要取缔沈福,而沈福却时刻想要毁了金笛。
大哥的地位对于沈福而言是唯一的一种获得他人认同的方式。
现在金笛的一举一动都在暗示沈福的地位随时会被取代,引来了沈福的杀心。
他们最大冲突的爆发就源于两场酒局。
沈福请大家喝了一场酒,后来金笛做东又去了另一家更奢华的酒吧人鱼宫。
沈福抱怨人鱼宫的酒水格外贵,而金笛不顾及面子戳破沈福之前请喝的酒都是假酒。
明明是一句实话,在沈福听来却全是贬低与嘲笑,当着众多小弟的面,沈福下不来台了。
金笛的目的也很简单,一是想带着朋友们长见识,二是也想要衬托自己的朋友义气,他低估了一个面子对沈福的重要性。
通过酒吧老板可知,金笛也不是这家酒吧的常客。
他的生活费也负担不起这么高的消费,这次冲动只是出于男人的虚荣心罢了。
他这一句实话彻底压垮了沈福的心里自卑的防线。
沈福钱没有金笛多,衣服没有金笛昂贵,也没有资本时常给小弟们买礼物。
金笛的出现打破了之前的平衡,于是沈福想到了毁灭。
只要毁灭金笛,自己的地位依旧不可动摇。
第二场酒局结束后,沈福在金笛身后掏出了刀,一连几刀要了金笛的命。
可是他还不罢休,不仅多捅了很多刀泄愤,还逼着身边的跟班小弟一起对金笛下刀。
法医检查金笛时候,发现了四十刀。
这四十刀不是什么深仇大恨的报复,而是穷人对有钱人骨子里的恨。
金笛眼里的示好,在沈福这群人眼中是收买人心。
这就是阶层和阶层的差别。
看过这样一段话:
“阶层的不同塑造了我们不同的消费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些观念的矛盾使得我们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朋友。”
金笛的不幸就是因为不懂穷人的世界,不懂底层人的自尊,误踩了沈福的雷区。
沈福被抓后,一脸不服气。
他自始至终没有觉得一条鲜活的生命死在自己手上有多触目惊心。
在被审判时候,他叫嚣地喊到,金笛这出手阔绰的样子还不是有个能赚钱的爹。
他浑身都充满了戾气。
人穷志短,人穷时候戾气就会重。
刘子明和魏杰突破金笛被害案是从沈福一伙人中最年轻的坎子身上突破的。
坎子是这伙人最小的一个人,心理防线最脆弱,一听其他人把所有罪名扔在自己身上就慌了。
他不恨金笛,被抓时候身上的T恤还是金笛给买的。
沈福刺金笛那晚,坎子不敢动手,但是沈福比他必须参与其中以防泄密。
于是坎子颤抖走着手刺了三刀。
他只想合群,想跟着沈福寻求庇佑。
另一个参与者扎了金笛生殖器三刀,没有所谓的爱恨情仇,只有金笛上厕所时候不小心弄脏了他的鞋。
金笛的鞋是有钱都买不到的限量款,而这些人因为一双脏鞋都会对他产生杀心,报复心,可见沈福一伙人的内心多么的扭曲。
贫富本来就会有社会矛盾,加之对比之下的心理压力,低收入群体在生活成本攀升与收入增长滞后的挤压下,心理失衡成为普遍状态。
金笛案最让人反省的是他父母得知破案后的反应。
他们没有感谢警察,也没有去找这些加害者一个说法,有的只是绝望的悔恨。
儿子已经失去了,就算全部凶手接受处罚,一个家已经毁了。
金笛死于炫耀,也死于无知。
向下交往是一冒险,优越感有时候会伤害别人,也会反噬自己,与人交往切记一定进退得体,给人体面,给自己退路。
来源:UU书影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