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情发生在5月初,某家名叫**“胖都来”**的零售超市开业,喜气洋洋,剪彩礼花齐上阵。按照常规操作,明星送祝福当然不能少。
一场“祝贺视频”风波,把老戏骨赵亮送上了风口浪尖。
事情发生在5月初,某家名叫**“胖都来”**的零售超市开业,喜气洋洋,剪彩礼花齐上阵。按照常规操作,明星送祝福当然不能少。
结果就看到赵亮录了一段视频,眉开眼笑地说着“恭祝胖都来盛大开业,生意兴隆,财源滚滚”,语气热情洋溢,情绪十分在线。
可没想到,这波祝贺没换来彩头,反而把自己送进了舆论漩涡。
因为这个**“胖都来”名字一听就“有事儿”**:红色LOGO、超市陈设风格、服务模式、员工制服……处处都让人想到中国零售界的“神级存在”——胖东来。
很快,网友们火眼金睛,直接揭开了它的“碰瓷营销”本质:
名字像,一个“胖XX”的名头,明摆着想蹭热度;装修风格像,甚至LOGO字体都如出一辙;连宣传方式都照搬,高喊“顾客至上”、“员工幸福”这种胖东来的核心理念,让人真假难辨。这不是碰瓷,是明目张胆的cosplay!
一石激起千层浪,众怒之下,“胖都来”成为众矢之的,但矛头却也迅速转向了那位笑容可掬送祝福的老朋友——赵亮。
你也许不知道赵亮是谁,但要说“三德子”,几乎没人没看过他在《康熙微服私访记》里的憨厚表演。正因为他“国民度”高,很多人对他“站台”这件事更加反感:
“你是赵亮,不是网红,怎么这么不把自己当回事?”
“祝贺视频录得这么认真,不是合作谁信?”
“别说‘没拿钱’,你这是给山寨站台,性质就不对!”
网络的舆论瞬间炸锅。
就在5月5日,赵亮通过自己的“三德子官方旗舰店”账号发布了致歉声明。
他在声明中强调:
“没有任何商业合作或代言行为,更没有收一分钱。录制视频是出于私情,没有经过充分考虑。视频被胖都来拿去宣传并发布后,我第一时间要求下架。”
道歉来得很快,也很诚恳。
问题是,网友买账了吗?
并不全是。
有人理解,说赵亮可能只是碍于情面,帮朋友一个忙,结果对方搞了“擦边”操作,把他拖下水;
但也有大量声音质问他:
“一个老戏骨连一个品牌是否合法都不查查?”“哪怕没收钱,这也太没分寸感了!”“都啥年代了,明星就该为自己的每一个公开行为负责。”更有细节控扒出:赵亮最近在短视频平台上动作频频,搞直播、卖货、拍视频、玩社交,整得挺努力。但也因此,他的人设和言行正在从“演员”转向“网络人物”,而这类身份的风险也更高了。
这一次,如果不是胖都来“碰瓷翻车”,这个祝贺视频也许就悄悄流过了。但现在,正义网友让一切都“水落石出”:
“道歉可以,道歉完就算了吗?”“这年头‘没收钱’不能免责,影响造成了就是错!”“公众人物的形象是公共资源,用错了就必须付代价。”还有更猛的——有网友在胖都来门店实地踩点,发现开业仅仅5天,门口那些明星祝贺的条幅和牌匾已经全被撤掉。
这说明啥?说明这个“山寨营销”项目自己也意识到风向不对,赶紧自保,想低调处理。
可惜,互联网不会轻易放过任何“蹭热度”、“用明星背书”的操作。
你不是说“没商业合作”吗?那为啥你的视频会在对方官号挂着?为啥对方一脸理直气壮地把你放在“宣传工具”里用?
赵亮说“我让他们赶紧下架了”,但这事已经不是下不下架能决定的了——公众形象的损伤,已经造成。
说到底,这次事件不仅仅是赵亮“被利用”的简单乌龙,更是一场关于明星边界、公众责任、碰瓷营销道德的集体反思。
我们看到太多明星“友情祝贺”“随手一句”后引发轩然大波的案例:
前几年某女星为假冒食品代言,被罚上百万;某男星给山寨电器品牌剪彩,遭全网嘲讽;还有艺人参加地方活动,拍完就走,出事后撇得一干二净。现在的网友早就不是几句“我不知情”就能糊弄过去的。
一个明星站出来讲话,尤其是公开出现在视频里祝贺某品牌开业,那本身就具备“公众背书”的性质。
哪怕你说“我没签约,我没收钱”,但效果已经达到了“合作”的级别。
特别是“胖都来”这种赤裸裸蹭“胖东来”的项目,本身就带着原罪。
赵亮的道歉是及时的,也是必要的。至少他没有甩锅,没有装死,也没说“网友太敏感”。
可这份道歉,能不能消除公众的误解、挽回自己的声誉,还得看他下一步怎么做。
赵亮这次的“失误”,也给所有明星、网红、公众人物敲了个警钟:
不是只有签合同才算代言,不是只有收钱才叫背书。
在流量时代,每一次露脸、每一段话语、每一个祝福视频,都可能被有心人用来“二次创作”,变成商业武器。
公众人物的影响力,就是一把双刃剑。你要用它,就得承担起它带来的责任。
至于“胖都来”这家企业,本质问题恐怕比赵亮的道歉更严重——靠“蹭脸+蹭名+蹭品牌”建立起来的门店,能撑多久?
打铁还需自身硬,碰瓷不是长久之计,尤其是在一个“胖东来神话”早已深入人心的河南。
这次赵亮道歉了,下一个录祝福视频的明星,还敢随便站台吗?
你怎么看赵亮这次的操作?欢迎在评论区理性讨论。
来源:斌说B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