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刚刚和杨子在《再见爱人》创造了巅峰收视,又带着亲妈来上综艺了。
黄圣依真是综艺圣体。
刚刚和杨子在《再见爱人》创造了巅峰收视,又带着亲妈来上综艺了。
先导片刚释出,话题就爆了!
这季节目有嫁给爱奇艺霸道总裁车澈的李嘉格。
据说车澈不给她钱花?
有父母离婚导致她多年挣扎于情绪问题中的程潇,妈妈怕她担心报喜不报忧,得了乳癌都不告诉她。
还有黄晓明表妹,乒乓球世界冠军陈梦。
按理说,各家有各家的看头,各人有各人的伤疤,然而,先导片一播,最让人上头的还是流量圣体黄圣依。
网友们纷纷激情开麦:
“终于知道黄圣依为什么能忍杨子那么多年!”
“有这样的妈妈,难怪黄圣依情绪稳定!”
黄圣依作为公众人物,其原生家庭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
去年电视剧《玫瑰的故事》热播,很多人觉得黄圣依更像真人版黄玫瑰。
她拥有黄亦玫般的美貌,也拥有和黄亦玫相似的家庭条件——出生在大城市,父母都是高知。
唯一的区别是,黄亦玫的妈妈温柔可亲,而黄圣依的妈妈邓传理却是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
众所周知,黄圣依上完综艺后,终于和杨子离婚了。
她搬回了父母的家里,万万没想到,却不受欢迎。
黄圣依出生于上海高知家庭,父亲是留美归国教授黄国华。
母亲邓传理为报业编辑、资深媒体人,这种家庭往往强调“精英教育”。
黄圣依小时候,母亲邓传理写过一个报纸专栏,专栏里详细的记录了黄圣依的每一个成长瞬间,包括她说的第一句话,走的第一步路。
很多网友当时都表示非常羡慕,原来黄圣依是第一代科学育儿的受益者。
据传她幼时每日需完成严格的学习计划,包括钢琴、舞蹈等多项才艺训练,这为她后来进入娱乐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专栏文章后集结成书
然而,黄圣依在娱乐圈的成绩屈指可数,大家讨论更多的是她的美貌和她的家庭。
网友们都想知道,是什么塑造了黄圣依逆来顺受的性格。
这次,《是女儿是妈妈》的播出,或许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黄圣依父母原本有自己的房子,后来为了和女儿同住,换了现在的大房子。
寸土寸金的徐汇区豪宅
对于一般家庭来说,女儿有出息给爸妈换房子是天大的喜事,在黄圣依家,却完全不同。
她的妈妈认为,自己明明不需要那么大的房子,都是为了孩子被绑架了。
黄圣依给家里请了保姆,妈妈十分反感,她们喜欢亲力亲为。
节目开播前,黄圣依写了长长的小作文,字里行间有对母亲的欣赏和爱,更多的是想彻底的聊一聊成长中那些始终没有答案的谜题。
“我能否在妈妈面前,毫无掩饰的分享那些从未提及的往事?”
“我能否让妈妈真正放下心防,接受我为她做的每一件事?”
从先导片看来,黄圣依的努力没有得到认可。
这对高知的父母,更想过独立的老年生活,他们的边界感不允许他们插手黄圣依的生活,同样的,他们也拒绝黄圣依入侵她们的世界。
当年《妈妈是超人》节目中,黄圣依对儿子安迪的教育方式引发争议,被指“过度严苛”。
也有人奇怪为什么安迪是跟在年过八十的奶奶身边长大,黄圣依的妈妈看上去和外孙不太熟。
江湖传言,黄圣依是在加拿大生下儿子安迪,照顾她坐月子的是杨子的前妻陶虹。
邓传理当年就不满黄圣依进娱乐圈,她希望女儿能做一份普通的工作,过正常的人生。
后来,黄圣依带着儿子在北京生活,妈妈一直住在上海,即使已经退休她也不愿意去帮黄圣依带孩子。
她内心不认可杨子和杨家的教育,但她没有去干预和介入。
知识分子家庭常重视理性而忽视情感表达。
其实黄圣依已经在多个场合表现出情绪克制特质,例如:
与杨子的婚姻初期选择隐婚,被媒体解读为“对亲密关系的防御”。
在《浪姐》中因不善表达被误解“耍大牌”。
心理学研究显示,童年期情感忽视会导致成年后出现“述情障碍”,即难以识别和表达情绪。
这种特质在需要高度共情力的演艺行业,可能会显得格格不入。
《再见爱人》里的黄圣依,面对频频发难的杨子,情绪稳定到几乎没有喜怒哀乐。
这也是一种“诉情障碍”。
作为“上海大小姐”,她显赫的家世和成长环境与娱乐圈存在文化断层:
父亲曾反对她进入演艺圈,认为这是“不务正业”。
这种价值冲突可能导致她在事业选择时产生罪恶感。
而从学术世家到娱乐名利场的转变,需要黄圣依重建自我认同。
她在早期采访中常强调“北电学霸”身份,某种程度上是对原生家庭价值观的变相维护。
其实,黄圣依多年来不太正常的选择背后,都和家庭有脱离不开的关系。
当年黄圣依通过《功夫》走红后迅速接拍多部作品,被媒体称为“拼命三娘”,这种工作狂倾向可能是对自我价值不确定的补偿。
之后,因为她对星辉规划的不满,选择了和周星驰解约,与杨子签约。
这笔巨额解约金,导致了后来数十年与杨子的分分合合。
上一次综艺《妈妈是超人》里,在儿子安迪受伤时黄圣依表现得非常冷静,《再见爱人》里她看着痛哭的杨子依旧无法共情。
这可能是一种习得性的情绪管理方式——就像许多高知家庭孩子被教导"哭泣是软弱"。
黄圣依的优点来自于家庭教育,缺点同样来自于家庭教育。
黄圣依离婚回到娘家后,一向过着悠闲退休生活的父母的生活自然就忙碌了起来。
黄爸爸每天早上都亲自外出买菜,妈妈负责种菜、做饭、种花、写书法等。
忙起来,妈妈会口不择言的埋怨:
“你们来的时候垃圾是最多的。”
她也毫不避讳的告诉女儿,“我现在想要享受快乐,你却硬要搬回来和我们住。”
言下之意,并不欢迎女儿回家。
邓传理认为,出嫁多年的黄圣依回来,打破了自己原本平静的老年生活。
可在黄圣依的眼中,父母年事已高,固执地不肯请保姆,冰箱里都是过期食物,旁边还放着染发膏。
她认为父母已经到了需要她照顾的年纪。
妈妈却坚持认为,黄圣依的需求并不是自己的需求。
这对母女的关系,早在当初黄圣依不肯听妈妈的安排,当个平凡的白领时就烂掉了。
多年来,双方靠理智和隐忍不发,客客气气过日子。
如今,黄圣依狠下心把母亲带到镜头前,她有意要改变这段关系。
这肯定是因为上了《再见爱人》后,她和杨子的关系真的有了进展。
原生家庭的影响从来不是简单的善恶二分。
对黄圣依而言,那些曾带来伤害的严格管教,也赋予了她坚韧的职业素养;情感表达的阻滞,反而成就了某种独特的银幕气质。
理解这种复杂性,或许比单纯评判更有价值。
不要再用窒息去形容你的家人,因为或许在对方的眼里,让人窒息的那个人是你。
一个一心“为你好”的女儿,和被吐槽的控制欲强的母亲,有什么两样?
来源:Bensir本色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