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年,蒋英开演唱会的罕见照片,容貌和气质绝佳,美艳不可方物!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06 16:34 1

摘要:蒋英,“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的夫人,我国现代著名军事理论家蒋百里的女儿,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的表姐,但是所有这些,都不足以掩盖蒋英的光芒——她是中国当代杰出的音乐教育家。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蒋英,“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的夫人,我国现代著名军事理论家蒋百里的女儿,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的表姐,但是所有这些,都不足以掩盖蒋英的光芒——她是中国当代杰出的音乐教育家。

说起来,中国漂亮的女人多了去了,但是像蒋英这样漂亮和气质并存的并不多见,蒋英的气质优雅端庄,不是教养深厚,不会有那样的气质,装是装不出来的。

蒋英打小就生长在一个声名显赫的将门家庭里,她的父亲蒋百里,在旧中国那可是响当当的军事将领,威名远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在蒋英十六岁那年,她就跟随父亲游历欧洲,后被安置在柏林一家女子中学开始读书。

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就熟练掌握了德语,一年半后便考上了柏林大学音乐学院,正当一切都顺利进展的时候,一封家信告知父亲去世的消息。

为了回报父亲多年来的养育之恩,也为了完成父亲对她的期望,蒋英毅然决然地选择留在德国,继续坚持读书。

二战末期,战火烧到柏林,蒋英和朋友们为了躲避战火,不得不踏上逃亡之路,他们一路辗转,历经千辛万苦,终于逃到了德国南方,这里离瑞士的边界已经非常近了。

在那里,蒋英没有放弃对学习的追求,她继续在艰难的环境中努力学习,可战争带来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她与国内的家人在逃亡过程中失去了联系。

从最初十六岁那年跟着父亲在欧洲游历,到后来在战火纷飞中坚持完成学业,蒋英把自己最青春、最美好的十年时光,都留在了莱茵河畔。

1947年,上海兰心大剧院,一位飘摇国外数载的女士学成归来在这里举办了一场个人独唱音乐会,场面极为轰动,这场个人演唱会成为她德国留学的汇报表演。

当时门票一经发售没多久就售罄一空,当天上海兰心大剧院座无虚席,蒋英一身雅致的旗袍出场,自信而从容,面前摆着各界名流送来的花篮,当晚的演出非常成功,引起了整个上海的轰动。

这一年,蒋英邂逅了同样学成归来的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钱学森,说来也巧,蒋英和钱学森两家本就是世交,两人也曾经青梅竹马,一见如故,就这样婚礼在见面一个礼拜之后进行。

婚礼当天,上海和平饭店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息。

照片定格的,正是钱学森和蒋英在婚礼上和来宾一起举杯敬酒的美好瞬间,镜头里的钱学森,身着一套剪裁合身的西装,整个人显得温文尔雅,举手投足间尽显学者风范。

而一旁的蒋英,则穿着一袭精致的中式旗袍,将她曼妙的身姿勾勒得恰到好处,她微微仰起头,脸上带着优雅又甜美的笑容,举止落落大方,浑身散发着高贵优雅的气质。

他们站在一起,一个风度翩翩、才华横溢,一个美丽动人、气质出众,简直就是“男才女貌”的最佳诠释,仿佛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璧人,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忍不住感叹,这世间最美的爱情,大概就是如此模样吧。

婚礼结束之后,蒋英就跟随丈夫前往美国,这时候她才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然不再是那个无忧无虑、被父母捧在手心里的少女,而是正式成为了钱学森的妻子,开启了身为人妇的新篇章。

照片中蒋英抱着2岁的女儿钱永珍,能看出来蒋英眼中散发着母爱的光辉,虽然穿着并不光鲜亮丽,但是简单朴素也能衬托出她的高贵和优雅。

1949年,女儿出生恰值新中国成立,钱学森夫妇打算回来报效祖国。

但是钱学森却被美国政府软禁,5年之中,即使身处艰难困境,钱学森并没有放弃学习和工作,完成了个人著作的撰写。

不善表达爱意的他在醒目位置标注了“献给英”,蒋英也学会了家务中的种种活儿,女儿在健康中长到了5岁多,收获也颇丰。

这是钱学森与蒋英在美国时的一张留影,画面里,夫妻俩抱着孩子坐在草坪上,钱学森身姿挺拔,气宇轩昂,眉眼间尽显温润与儒雅。

蒋英身着一袭简约又不失优雅的连衣裙,面容精致秀丽,皮肤白皙如玉,眉眼弯弯,笑意盈盈,夫妻俩抱着一儿一女,看向镜头,眼神里满是深情与爱意。

1951年美国,留下了这样一张珍贵又罕见的合影,照片中的蒋英,彼时32岁,正值风华正茂,她微微俯身,目光温柔而专注地落在身旁3岁儿子钱永刚的身上。

那时的蒋英和丈夫钱学森,在美国过着旁人眼中令人艳羡的生活,他们有着优渥的物质条件,每个月的工资加起来超过千余美元。

在那个年代,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足以让他们住上宽敞舒适的房子,过上富足安逸的生活,成为大家口中的“富人”。

然而,他们并没有被这些丰厚的物质条件所迷惑,相反,他们的心中一直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回到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美国的日子里,他们遭遇了数不清的困难和挑战,美国政府深知钱学森在科学领域的卓越才能,如同觊觎珍宝一般,想尽办法要把他们留在美国。

他们使出浑身解数,不断地向他们递出充满诱惑的“橄榄枝”,用高额的薪水、优越的科研条件、舒适的生活环境等各种物质诱惑,试图动摇他们回国的决心。

面对这些重重阻碍,蒋英和钱学森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动摇,他们深知,只有回到祖国,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尽一份力量。

经过重重艰难险阻,1955年,他们如愿回到了魂牵梦绕的祖国。

回国后的这些年里,每当蒋英有登台演出的机会,或指挥学生毕业演出时,她满心期待地邀请钱学森去现场聆听、观看,钱学森也特别配合,想尽办法把身边那些搞科技的朋友都拉来一起欣赏蒋英的表演。

有时钱学森工作忙,要是赶上他实在抽不出身去现场,蒋英也不恼,她就用专业的设备把演出内容完整地录制下来,等钱学森一有空,她就赶紧把录音放给他听。

钱学森对文学艺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写的那本《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书名还是蒋英帮忙拟定的英译名呢。

在钱学森这位伟大科学家的背后,蒋英就像一个与他琴瑟和鸣的完美伴侣,而在蒋英自己的声乐世界里,她又是一位光芒四射的主角。

蒋英特别关心和理解科技事业,也深知科学工作者们背后的艰辛,她曾以巨大的热情,不顾连续几个月的劳累,参与组织、指导一台大型音乐会——《星光灿烂》,歌唱航天人、献给航天人。

60岁,该是退休的年龄了,蒋英仍然在继续着她的忙忙碌碌,学生没少收,成绩没少出,但是学费仍然是从来不收。

钱学森发表获奖感言时深情地提到了蒋英:我们结婚已经44年了,这44年我们家庭生活是很幸福的。

钱学森说的没有错,蒋英是钱学森的后盾,在教学的同时,蒋英还要照顾两个孩子,为一家人洗衣做饭,她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这样的女子令人钦佩。

中国有句广为流传的老话:“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默默奉献的女人。”这话放在钱学森和蒋英身上,再贴切不过。

钱学森声名远扬,是家喻户晓的“中国航天之父”,而他的妻子蒋英,与丈夫相比,却低调得仿佛隐入了尘烟之中,不事张扬,只是默默地在自己的领域耕耘,在丈夫的身后给予无声却有力的支持。

2009年9月5日,在北京音乐厅上演了一场特别的音乐会,这是六位门生献给90岁蒋英老师的祝寿音乐会。

那一晚,蒋英穿着宝蓝色的中式礼服,尽管岁月已经在她的脸上留下了痕迹,但她依旧神采奕奕,眼神中闪烁着智慧与喜悦的光芒。

她说,她教的学生现在已经是老师了,有一天,如果学生的学生也同台演出,那才让人兴奋呢。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蒋英从中央音乐学院光荣退休了,但对她来说,退休并不是事业的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

她所教过的学生,可远远不止课堂上那几个固定名额,还有许多慕名而来登门求教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

蒋英在音乐领域造诣深厚,被誉为“欧洲艺术歌曲权威”,她用那美妙的歌声和精湛的演唱技巧,为无数人打开了欧洲艺术歌曲的神秘大门。

90年代,晚年的蒋英女士在家中的照片,镜头中她虽然穿着朴素,岁月也在她的脸庞留下的痕迹,但是那份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优雅和从容的气质却未改变,她的笑容温暖而自信。

钱学森在航天领域成就斐然,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航天之父”,他凭借卓越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中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他们二人,一个在艺术的殿堂里翩翩起舞,一个在科学的天空中展翅翱翔,却相互影响、相互成就。

央视国际——80岁的美丽------音乐教育家蒋英做客《音乐人生》2004年08月12日

中国档案报——蒋英与钱学森的美满姻缘2019-08-28

光明日报——追记音乐教育家蒋英:高山流水涤凡尘2012-02-08

来源:平观千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