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都来”拆除祝贺条幅,“三德子”发文致歉,站台明星评论区沦陷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06 15:24 1

摘要:这年头,连蹭热度都蹭得这么明目张胆,山寨的这么厚颜无耻,真是让人长见识了。你说你开个商场,非得起个跟“胖东来”只差一个字的谐音名字,这不是明摆着上赶着蹭人家的知名度吗?更绝的是,你还真把自己当成了“胖东来”了,拉了一堆明星给你站台祝贺,大张旗鼓的宣传,视频一排

这年头,连蹭热度都蹭得这么明目张胆,山寨的这么厚颜无耻,真是让人长见识了。你说你开个商场,非得起个跟“胖东来”只差一个字的谐音名字,这不是明摆着上赶着蹭人家的知名度吗?更绝的是,你还真把自己当成了“胖东来”了,拉了一堆明星给你站台祝贺,大张旗鼓的宣传,视频一排排,条幅一挂挂,仿佛下一秒“东来哥”就要从你家收银台后头走出来似的。

可惜梦做得太快,翻脸也跟云变天一样利索。今天视频全删了,条幅全拆了,明星们装傻充愣,纷纷撇清关系,最先出头的“三德子”还顺带告诉我们,他其实是在搞农业项目,在养鸡。

作为一个曾经家喻户晓的电视演员,在大家的心目中还是有一定知名度和分量的,让大家意外的是,怎么就被这鸡飞狗跳的局扯了进去?值得为了这个蹭热度的企业站台牺牲自己的晚节?

这个“胖都来”事件,从一开始就不是个什么高明的套路,连普通网友都一眼能看出来这名字不对劲,你说那些专业团队、经纪人、公关助理都哪去了?明星发视频祝贺这种事,哪能随随便便,“没有合作”“没收钱”这类说法,到底谁信?更何况,你是公众人物,你的每一句“恭喜发财”,都会在老百姓心里换算成一张“认可信用卡”。

可惜了,那些视频一度看起来是那么热闹。明星们笑容可掬,说着祝福语的时候,大概还真以为自己站的是个正主。

说到底,这事让人最膈应的不是那点蹭热度的小聪明,而是背后那种赤裸裸的“以假乱真”的胆量。

“胖东来”能火,不是名字起得好,是企业活得实在。服务、制度、文化、老板人品,一砖一瓦都不是速成的。你一个“胖都来”,名字蹭上了,内容呢?有东来哥对员工下跪的真诚?有节假日排班按抽签的公平?有商品退货“不问理由”的底气?都没有。那你蹭来的这点热度,迟早也会像今天这挂条幅一样,被风一吹,全撕了。

老百姓不傻,大家心里都有杆秤。你能让人走进来看看,但能不能留下来,是另一回事。吃相太难看,观众自然会散场。所谓“品牌”,不是靠蹭的,是靠自己一点点熬出来的。

至于这些明星,别怪网友冲你评论区开火。你们不是第一次站错队,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但你要知道,一次次的“无心之失”,在观众眼里,是“有意为之”。别以为道个歉、删个视频、装作没发生过就能糊弄过去,我们又不是没长记性。

这年头,拼的是长期主义。谁是真货、谁是冒牌,一试就知。像“胖都来”这种行为,说轻了是傍名牌,说重了是投机取巧。别等到名字臭了才来喊“初心”,那时候,连解释都没人愿意听了。

所以啊,商人还是得有点骨气,明星更要守点底线,别再指望靠“模糊地带”来混饭吃。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哪怕你擦得再亮,也终究不是原配的光芒。

这个“胖都来”的闹剧,我认为并不只是一场低级模仿秀那么简单。它触发公众怒火的,不仅是那三个字的“擦边”,更是背后令人质疑的制度松动:它为什么能被注册,明星们为什么如此配合,而相关部门又为何集体沉默?

一个名字,蹭到这种地步,普通人一看就知道是在模仿。“胖都来”和“胖东来”,只差一个字,读音相近,语义模糊,而且业态相似,都是商场、零售类的经营主体。

那“胖都来”为什么还能被通过?

《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不得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相同或近似的名称,误导公众,使人误以为有某种关系。

只要胖东来能举证,那么侵权几乎是板上钉钉。现在舆论已经能提供这种“混淆”的佐证,律师函、起诉函随时都可以飞过去。

“恶意模仿”不是无心,是蓄意。连宣传口径都学,还搞明星祝贺、模仿文化宣传方式,哪还有什么“自己特色”?

有网友说,以为真的是胖东来开分店了,带着家人兴冲冲过去,结果一看货架品质和服务全都不对劲,才恍然大悟。

“胖都来”的问题,不只是一场企业命名的滑稽剧,更是我们对品牌尊重、制度严肃与监管底线的反思。

一个模仿者,把一次开业搞成全民围观的笑柄;一群明星,把一次祝贺变成自己的社死现场;而一个失守的监管口子,让公众对公平与规范的信心被消磨。

来源:燕有鸿

相关推荐